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崔彦>>正文内容

    我对文学圈子形成的一点认识和对民间文化的看法

    作者:崔彦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21日 点击数:

    3月18日在华商报上看到了关于文学圈子的报道和作协的态度深感于心,忐忑不安写下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与大家共勉。此外今天早上接到很多电话都反映看到了报纸上的信息,大家一致认为作协解析业余作家概括为:“数量大、生存差、佳作少”的评论,前两个数量大、生存差说的还有立足点。其后的“佳作少”不但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严重伤害诸多文学圈子业余作家的感情,和诸多文学爱好者的尊严,含有诋毁和贬低的态度。由于我接受邀请经常参与几个知名大型文学圈子的文学活动对时下的“圈地”运动比较熟悉,因此略谈一些这些文学圈子形成的内因和外因以及我的观点和看法:

    陕西省范围内有很多文学圈子一般都是自发组成比较稳定的团队。首先团队中的成员都是具有文学基础并且热爱文学事业的积极分子。他们中有教师,有刊物编辑,有自由撰稿人。有企业领导,有公司老板,有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媒体记者不乏作品优秀的中坚分子。我一直认为最优秀的作品来自民间乃不是官方。如垂范古今的《诗经》和《乐府歌词》其中的诗歌大部分都是采集民间的歌谣,是老百姓最直接的声音于呼吸,其精炼,其造诣,其美感是众所周知无可厚非的。

    其次很多官方作家都言之凿凿大批业余作者水准不高,创作内容多为个人体验,写自己人生的经历,阅历,亲情极少有人创作出“史诗性的不朽之作”,文学爱好者也被称呼为“业余作者”。试问一下专业作家又有几个写出了“史诗性的不朽之作”?举中国、全世界范围内有几部史诗性的作品?另外很多作家的成名作都是在写自己的故事,歌德不朽的诗剧《浮士德》就是在写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少年维特的烦恼》也是自己的故事。不言而喻很多作家的成名作都是在写自己的故事。文学的基础是有感而发,普通的老百姓能写出自己最直接的生活并且能达到审美的要求我认为是很了不起的。很多官方作家都在高呼自己在为人民写作,那么人民拿出自己的作品为什么又称之为“个人作品”,或者“私人作品”鄙夷不屑呢?并且给作品打上“公”、“私”、“男”、“女”、“红”、“绿”各种分界呢?苏若兰,李清照的作品能够被称为千古绝唱,难道它们写的都是公家文化,官方文化。当然她们写的不是公家文化,也不是官方文化,然而她们的老公都是名气显扬的朝廷命官多多少少还是沾了“公家”、“官方”的光彩。和他们相比普通思妇流传下来的作品又有几人何,实在是凤毛麟角难以寻到啊!天地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我省很多著名作家大部分都是业余文学爱好者,他们的工作单位有公安部门的,编辑岗位的,报业集团公司的,电力系统等等不一一列举题名道姓了。文学的空气是自由的,文学的山脉是崇高的,文学的河流是宽广的,不要划上这个界限,打上那个烙印。文学除了宣传,为统治阶级所利用的功能外她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抒情和发泄,自娱自乐。所谓抒情和发泄包括呐喊、愤怒、呼吁、喜庆、快乐,愉悦等等感情的组成。呐喊,愤怒,呼吁是心灵深处的感觉,必能形成深沉的文字。乱世出英雄,孤独痛苦出才子。文学的形成不是来自位子高的达官显贵,地位贫贱的寒门之子成家成业的居多些。杜甫是也,高尔基是也,托尔斯泰是也(早年父母双亡由父亲的情人养大)。他们因为有了直接的感触生活的历练才能创造出不朽的著作。最底层的声音乃是最高贵的声音,人民的痛苦,人民的哀伤是多么严肃而神圣的文学基因。再从文学艺术的范围扩展到其他艺术门类画家梵高,瞎子阿炳(二泉映月的作者),他们都是穷愁潦倒生活在最底层的贫寒之子但他们创造出了世界之最。中国,陕西现在还有多少位这样的成例?有人知道吗?他们得到人们的关怀和社会的帮助了吗?鄙视他们、小看他们、从心里上不认可他们、从行为上疏远于他们的距离内心就不自愧吗?心里就不难过吗?

     

     

     

    长安成立文友俱乐部并经常组织学习和交流

     

    为什么陕西会涌现出很多的文学团体首先作协的人手少,经费不足,刊物少不能给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演出的大舞台,作协会员现有2000多人,有几个人的作品经常在作协的刊物上于大家见面?而其他媒体,杂志、出版社又为了市场价值、经济效益广大文学爱好者有一定造诣和水准的作品很难发表问世。这是一个社会共性的很客观的问题,不是作家或者作者水平高低,文化素质优劣的问题因此大部分业余作家和作协会员都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网络上发表文章,有的自费出书,有的成立文学社团目的只有一个丰富精神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千方百计寻找施展才华的舞台。尤其是网络如今是网络时代,网络具有方便,快捷,迅速,透明等很多优势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比拟的。打开网络看看很多精美的文章,诗歌、散文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气,芳香的花儿迎面而来。有不少青年作家的水平令人叹为观止忍不住的赞杨。有人说这些业余作者的水平差,素质低那是你关注的不够,操心的不足,发掘的不深,没有摄入这些人群或者根本不了解情况,没有见到她们的作品亦或者视而不见。

    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觉得这些文学圈子于团体的形成是一件好事情她不但丰富了人民精神生活而且有助于文学事业的进步和繁荣。在这一批批被称之为“业余作者”之中一定会涌现出能够写出史诗性作品的大家。我期待着满含深情的祝愿着。

    梦想皆有神助,学海无涯。我愿民间文化得以传扬,给予肯定。我愿众多的“业余”作者天天向上,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为陕西,为中国贡献自己的才智和精华。长江为长,五岳为高,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其深厚,其攻坚需要长久的热情。我希望众多的文学志士坚持不懈,苦海做舟,冰非一日之寒,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成果的。

    权且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广大业余作家说几句话心方能安,情方能平。

    2009.3.19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桃花美 长安美
    • 下一篇:崔彦:花开在伤口处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