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凤栖杂集>>正文内容

    看完吕剧绕梁三日

    作者:许海峰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20日 点击数:

    好多人说我的兴趣爱好与年龄不相符,三十出头,唱歌要唱老歌,越老的越是强项;摄影要拍民俗,越是陈旧的越是喜欢;只懂电脑网络,却和书法、绘画、文学圈的朋友打的热乎,而且还有不少忘年交,聊起来没完没了……

    我对于民族的东西那是相当的喜欢,二人转、黄梅戏、秦腔、豫剧,还有内蒙、新疆、西南少数民族歌舞都非常喜欢,有机会到一个地方,总想领略一下原汁原味的原始态文化,饮食如此,文化亦如此。

    来济南出差,宾馆对面就可见“山东省吕剧院”几个大字,顺便问问路人,说如今还有吕剧演出呢,今晚正好有一出大戏,刚还在报纸上看到演出的消息了呢。“唉呀妈呀,这事整的”,还不赶紧去吧!晚饭后就直奔山东省吕剧院,看了海报知道,今晚的演出是吕剧《小姑贤》,一定是一本正戏了。

     

     

     

    《小姑贤》剧照

     

    吕剧《小姑贤》讲述的是:刁氏做了婆婆后,百般刁难和折磨温顺贤淑的媳妇李荣花,并逼着儿子王登云写下休书。善解人意的小姑桂姐说服教育了母亲,挽留下嫂嫂。全家从此和睦相处。演员全套行头上场,表演、唱腔非常到位,虽第一次听吕剧,但也是如醉如痴,我这个语言天赋极强的了,居然能听懂山东话唱出来的戏剧。唱到精彩处,也忍不住鼓掌,唱到动情处,止不住热泪盈眶!更何况,这个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剧本,用舞台来演绎和诠释“家和万事兴”的朴素道理。

    原想偌大的剧场一定不会有多少人来看,但我错了,整个剧场坐的满满当当,再看周围,我乐了,基本上是大爷大妈,至少也是婶婶大叔级的人,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基本没有,“应该有,但真没有”!

    像这样演传统剧目而爆满的场景好久没见到了,演出结束时,演员精彩的表演使得全场观众全体起立,长时间的鼓掌表示祝贺和鼓励。离开剧院我真正体会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的,才是永恒的!

    从未看过的吕剧居然让我绕梁三日,我不得不再次感慨民族艺术传世永恒魅力!

     

    吕剧介绍:

    吕剧是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名“化装扬琴”、“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坐腔扬琴)发展演变而来。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戏曲改革中由山东省戏改组定名吕剧。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

    2007年10月中旬,首届吕剧文化艺术节在吕剧的故乡——山东省东营市成功举办。

    吕剧名称的由来,流传着很多的说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1915年前后,原属广饶县牛庄的时家村(今已划为东营区)老艺人时殿元,也曾以纸糊毛驴,化装演唱《王小赶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人们便把它称为驴戏,由于这个称号欠雅,经一些文人的推敲音译成了“吕戏”。1923年,这种驴戏进了济南府,演出的主要剧目是《吕洞宾打药》,当地群众不明白这个剧种的来源,只听说叫“驴戏”,又由于主要剧目是“吕”字打头,观众就把它称为吕戏。

      二、吕剧的“吕”字,原是二十五户为一闾的“闾”字。意思是街坊邻里戏、家乡戏。以后在辗转、流传中,把“闾”简化为“吕”。也有的说,过去说琴书,大多是两口子或一家人搭档,演唱的内容又多系反映男女爱情的。两口为“吕”,因而就叫吕戏。

      三、吕戏原来称为捋戏。此说有二:一是由于演唱时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按奏坠琴的手指是上下捋动,故名为捋戏;又因中国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因而将“捋戏”改称为“吕戏”。另一种传说是,当年为这种戏起名时,有的老艺人说,这种戏演唱时顺藤摸瓜,捋着蔓子捋到底,就叫捋戏吧。捋与吕同音,遂定名为吕戏(吕剧)。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石泉街头“年味”浓
    • 下一篇:北京植物园寻春记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