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杨广虎>>正文内容

    诗人何路:应是学会社会生存还是追求理想精神

    作者:杨广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06日 点击数:

    就像物质跟精神一样,运用哲学的解释,应该是对立统一的。事实上,这两个矛盾一直存在,我们无法平衡。古今中外,诗人,包括文学、绘画、美术、舞蹈等等艺术家,或者热爱艺术的工作者,很难处理好自己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理想这一问题。诗人何路的出现,让人因为他的“诗人”标签,多了几分关注和同情、怜悯。我一直认为,诗作者比诗人称呼好,诗人让我想到更多是“匠人”。写诗不是技术活,有自己独特的个人思想、生活体验,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流水线一样加工诗歌跟网上某一软件写作,是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果,我认为是对诗歌的亵渎,谈不上任何美感而言。当然,这是我个人看法,现代诗歌流派众多,观点不一,互不相让,很难统一,权且让万流俱下,自我发展吧。

    我一直认为诗歌是高贵的文学体裁,有自己不一般的血统,她是少数人的事情,妄想让诗歌流行天下,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全民皆写诗、读诗的壮景是不真实、不正常的。在当今商业社会,多元化语境和选择的事实面前。我们的一些艺术,包括我认为崇高的诗歌艺术,诗歌陷入困境,发展是极其艰难、缓慢和脆弱的。诗人是敏感的人,他的思维有可能与众不同,好在现在的社会很宽容,让我们看到许多当下不能理解,或许经过数年后,历史才能证明的事情和行为,这些每天都发生着。

    2月14日,何路被朋友发现在宋庄的出租屋内发病,后被送到北京通州区潞河医院急救,医生初步诊断为肺功能衰竭。 “死磕诗人”何路是居住在北京宋庄艺术村的一位诗歌写作者,重庆人,今年55岁,从上世纪90年代圆明园画家村一路到宋庄,但因写作风格不被主流认可,始终没有作品正式公开发表。除写作外,何路也尝试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居住宋庄一年来,在艺术家圈子里口碑还不错。有朋友写到,“何路是一位真诚的诗人,从圆明园到宋庄他一直穷困潦倒,生活没有保障,但在困苦的生活中他一直在坚持创作,创作了几百首诗和一部以圆明园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据说,何路在宋庄与人合租一间小屋,两人分摊130元的月租。他也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平时生活很贫困,大多靠朋友接济。何路80多岁的老母亲和一个孪生哥哥生活在重庆家中,境况也很一般。我没有读过河路的诗歌,虽然自己有时候也信手写写,但是中国的诗人确实很多,诗歌的产量每年也不少,所以我不想现在去评说他的诗歌,况且诗歌也是个人内心的映照,有的人一辈子也不想发表,有时候,我们很难从诗歌文本上找到诗人的真实表达。仅从这则新闻(也可以不认为是新闻)来看,诗人何路病倒,社会缺少基本生存保障。何路和乞丐从人类生存需求上讲,是一样的。我们经常在城市繁华的街道上看到一些乞丐,令人很讨厌,真假难分,靠乞讨生活,有的送救助站他们还不去,有点好吃懒做。可能这也是一个国际问题,乞丐作为一门不入流的职业,全球基本都存在。何路2月3日起开始感冒发烧,朋友们劝他去医院看病,可他总说:“没事,休息几天就会好。”我想,这是他囊中羞涩的缘故,也有清高在里面。好在,现在已经筹到善款,在进行治疗。不管怎样,我还是对现在的最低社会保障有些看法。“大同”的社会是理想的最终追求,在现在社会贫富不平等的情况下,如何让人得到生命的最低存活尊严,是应该考虑的。生命的尊严,还有民主、文明等,在此不再深入。何路也是人,并不因为他是诗人,就比别人从肉体讲,耐饥饿,他也需要营养。我们社会底层的人民,谁来保障他们的正当生存需求?怎样才能保证?

    社会是一坛染缸,更是没有硝烟的一场战争,人人都在法律、道德的制约下,尽量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国家、社会运用法则管理、影响着着每个人,每个人基本可以公平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尽管有家族遗产等私有财产不一样存在,抛开这些,我们的时会尽量提供着公平的生存环境。适者竞存,这是自然法则。从这个意义上讲,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人人平等,社会不欠任何人的东西。每个人,包括诗人,英爱去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去换取自己的生存需要,看来很正确。以各种方式躲避、逃避生活压力,坐享其成是应该受到社会的惩罚的。我认为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人道的时会,诗人应该先生活好,才可以写诗,但是在目前我们诗坛冷清、诗歌不景气的现实情况下,如果我们承认诗歌对我们民族、每个人永远的精神理想有着不可磨灭的召唤或者引导,我们应该去搀扶她,包括支助诗人安心创作。

    这十几年来,何路还游走江湖,靠算命为生,之后才到宋庄。看来他为自己的理想和生存,想尽了办法。在“空乏其身、饿其体肤”之后,他或许能写出后代仰慕的作品。但是在他基本的生存需要解决不了时,社会应该帮助,包括每个需要帮助的人。我们的时会总在发展,经济高速的发展背后不应该是贪污、腐败,人性的沦丧和道德的泯灭。

    自杀、漂泊,好像是诗人的选择。没有逃避、也无需沮丧,心灵的漂泊,独特的体验,才能铸成伟大的作品。从屈原、海子到余地,我看到了许多自杀诗人的眼神。漂泊既是诗人精神生命的特质、也是诗人的宿命,但漂泊者不一定是诗人。诗人可能没有漂泊之境,但心灵的“漂泊”永不停息。如果一个诗人的内心真正安静、终成麻木,那他也许就再难以点燃美丽的诗意火花了。古往今来,被放逐或自我放逐的诗人,构成了诗界的一大景观。诗歌就是诗人的另一种存在,是诗人的另一种生命形式。这是诗人李长空答《独立》诗刊中语句。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荷兰的鹿特丹,德国的柏林,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韩国的汉城,南非的开普顿……诗人北岛漂泊的身影一直在迁移。我们诗人的终极宿命,是什么?我想可能肩负着自己的理想追求,经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疼痛和压力。尽管有人说诗人是疯子,疯子也应该有生存的最低权利。因为这个疯子,没有违法法律这一社会法则,就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

    应是学会社会生存还是追求理想精神,对于诗人何路,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对每个人也一样,社会很公平,得到之时,我们会失去很多,不仅仅是金钱,还有青春、感情,一生可能永远无法弥补的东西。我们无需苛责,应该对弱势予以关爱,方显社会的和谐。社会混吃混喝的,也应该通过建立新的法则秩序,予以调整、疗治。但人的生命尊严不能放弃。还有个人的自由与快乐。每个人,物欲满足之后,最终应该为自己的精神理想而奋斗。

    走吧,/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冰上的月光,/已从河床上溢出。

    走吧,/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路啊路,/飘满红罂粟。(北岛《走吧》)

     

                                                     2009.3.5夜于长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大学生廋西湖当船夫:难道仅仅为了月工资…
    • 下一篇:旅游消费券:老百姓啃起来没有味道的“骨…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