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王小侠>>正文内容

    涝池

    作者:王小侠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02日 点击数:

    说起这个涝池啊,可能城市里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是何方神圣,就连现在有些农村的孩子可能都不知道。可是上了年纪的农村人都知道涝池,更知道在那个恓惶的年代涝池给他们人老几辈带来的恩泽。

    所谓涝池,实际上就是村子里下水的归宿,也是天涝了,蓄水的地方,过去庄稼靠天吃饭,这样,等到天旱了的时候,就可以用担子担到地里,到后来还可以用水桶子拉到地里浇地。对旱情是极大的缓解。几乎个个村子都有涝池。

    我们村子就有一个大涝池,有十几亩地大,最深的地方有七,八米深,它位于村子的西头,因为西头地势最低。涝池的中腰坎上有一颗古槐树,树干都有几搂粗,谁也不知道这颗古槐树有多少岁,我只知道,我们孩童的时候骑在上面玩耍,因为它旁逸斜出,中间不但宽,几乎是直的,我们站在上面还能做游戏,树根部,还有一个大洞,可以藏一个小孩,而长上去的树枝却一直伸出到水面的上方。由于涝池的水很深,也曾经因为有一个比较顽皮的孩子爬到了树的顶端,树枝断了,掉到了涝池,把人没吓死,多亏被放工回来的社员毫不犹豫的跳下去救了上来。从此以后,只要谁家的娃在这里玩,那个好心的社员都要说一下,有的以要告诉他爸来威胁,可是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娃娃不但有时有抵触情绪,还是当耳边风。哎!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农村能有个啥耍的么!我曾经稍大一点听《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我就想,大海有多大呢!它不过就像我村的涝池,我就把歌词篡改成了《涝池啊故乡》。在我幼小的心里,涝池就是我村的大海,而这颗古槐树就是最美的风景树。

    涝池的作用老大了,记得我小时候,村里东头,西头只有俩口井,而人到放了工才突击绞吃的水,桶在井沿排起了长队,有时候,还为谁的先来后到失牙摆嘴,但是农村人没记性,先天才吵过嘴第二天就忘了个一干二净。

    饲养巢的铁虎叔,长的人高马大,人又厚道,每天天不亮就挑个水担子,戴着一个用粗布做的放下来的脖子套套(怕磨肩膀),也看不清是啥颜色,到涝池给头箍(牲口)担水,不到中午就担了几豆腐锅,还有那俩人深的老瓮就有好几个,就都担满了,生产队的几十头牲口被他伺候的膘肥体壮,皮毛都是光光的,他除了吃饭,日夜就住在饲养室,那里就是他的家,也是光棍的俱乐部,尽管铁虎叔不爱言语,大家在这里说荤笑话,比如谁家的婆娘屁股美,他在喂牲口的时候,也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看着这些牲口就像自己的娃一样是那样的喜欢。我们这些孩子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只要那天铁虎叔给头箍炒料(炒黄豆)我们就都不约而同的来了,铁虎叔说:“都坐到这里乖乖的吃,不准糟蹋,这是给我伙伴的加料,你谁要是糟蹋,永远就被开除了。”后来生产队解散了,身体硬朗的铁虎叔住回家了,尽管他的妻子淑会是全村数得上的能行媳妇,对他千般爱护,但是,他好像不干活就不行,结果,不长时间就得了病死了,临死的时候,说要把他埋在涝池旁边的地里。

    记得,过去,涝池的水清澈见底,那里是社员上工,放工的必经之地,也是最热闹的地方,上工的时候,那些爱美的姑娘走到这里就要停下来洗洗手,实际上是在水面上趁机照一下“镜子”看辫子扎好了么,有那个灵性小伙子也假装洗手,趁机把正在忘记一切专心照“镜子”的姑娘碰一下,差一点掉到涝池,姑娘顿时花容失色,他则来个英雄救美,趁机拉一下人家的手,有时候碰的狠了,猛一拉,就拉到了自己的怀里,虽然布鞋湿了也值得,你还别说,隔壁二嫂说,我二哥个不要模样子的就是采用这样的手段把她搞到手的,等孩子都几个了,就贼娃子三年不打自招了。

    放工的时候,地里除草挖的野菜连担笼放到涝池一冲一洗,那绿盈盈,嫩闪闪的芨芨菜拿回去,中午鸡窝里收俩个鸡蛋一炒,那麻利媳妇放工回去不到一个小时,饺子就进了肚子了。那个香啊!男人家放工回来走到涝池,脚上沾的泥,锄头,掀上沾的泥,顺便找个瓦渣蛋子一刮,涝池的水一涮,明亮如新。

    涝池对过去农村没有水管的时候妇女的洗衣服,那可是帮了大忙了。而且也不知道是经过沉淀过滤,还是里面有大家每次洗的洗衣粉水,洗出来的衣服格外的干净。

    我小时候就在涝池洗过衣服,拿个盆子,一个搓衣板,后面借坡势,前面就用几块砖头一支,人坐在上面就开洗了,几个同样差不多大的女孩子,比看谁洗得快,坐在那里不用动,搓洗,漂洗一次完成。你要是再爱麻烦了,洗净一件,草窝里一搭,有时候搭衣服的空儿,就发现了成群的漂亮的蝴蝶飞来飞去,趁机就捉了几个,我们边玩边洗,赶洗完,前面的衣服竟然就干了,直到谁家的母亲嗓门大,端着个大瓷碗,边吃边喊:“死女子,洗个衣裳得是掉到涝池了,贼女子,你就是不想看娃(弟妹),看我回来收拾你。”

    这下,大家就纷纷收晒着的衣服,为了回去免得让母亲数落嫌回来迟了,我们就趁机在草草窝里把衣服叠的整整的,果不然,回家不但没有挨骂,还被夸了一番:“我女子干活还是蛮在行的么”。

    等到农闲时候,如果那天不上工,你再看那涝池就更热闹了,涝池沿坐满了洗衣裳的妇女,边洗边谝,东家长西家短。有时候还夹杂着荤笑话,比如昨天晚上的“工作”情况,就像鸟窝里戳了一棍。这时候,也可能来个村里的“闲人”小伙子,装着洗手,就是想偷空看一下那个年轻媳妇埋头洗衣裳不小心露出的后腰,要是他贪婪看的时间长了,被众婆娘识破了,那他就惨了,众人撩起水就向他进攻,要是不姑奶奶的叫着求饶,甚至被几个泼辣的大嫂,拉到涝池沿就给扒了裤子。笑得人眼泪都出来了。

    涝池不但给社员带来欢乐,也可以说救过人的命,记得,那年发洪水,在我的记忆里旱原上发洪水只有那一次,那时候,水大的都和井房子一样高了,水都进了家,拿盆子刮都刮不急,等暴雨稍小一点,我当支部书记的父亲就在大喇叭上喊:“各家各户把门口都收拾干净,把水道清理净,让水往涝池流的畅通一些”。

    结果,那次发洪水,涝池被流了个杯流盏满。有涝池的村子都没有损失,没涝池的村子,都受了灾,家具泡坏了的,房子塌了的,有的人都受到伤害。

    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时候,也没有个化肥,遇到那年年景不好,庄稼就要减产,有时候,地里打的粮食不够吃,就要饿饭。那年,把涝池的青泥动员社员上到地里,产量就一下提高了,那一年,全村的人就都不用半夜骑着自行车到河北(渭河以北)驮苞谷了。

    直到包产到户,涝池还在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土地承包了,谁爱种啥就种啥,种了红薯的人就都到涝池拉水,那红薯就长的又甜又大。有的家里养了几头猪,就在涝池里种上水葫芦,绿森森的,煞是好看,还越印越多,就像现在人们花园里种的美人蕉,就是比美人蕉矮一点。有的人干脆就买上几个鸭子养到涝池,又不摊本钱,净赚钱,有人看着眼红,也买,涝池里鸭子成群结队,还怪了,白天鸭子在涝池游泳,晚上就各回各家了。涝池的生态环境好像好,后来还有可多的鱼虫,竟然引的城里养鱼的人到了礼拜天,骑着摩托,有的还开着小车来涝鱼虫。

    现在,可耕地越来越少,涝池早已被填平,有的大都给村民划拨了桩基,它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我还是要感谢它,因为它是那个贫瘠年代父老乡亲的聚宝盆,我童年的乐园。

    啊!我家乡的涝池呀!

     

                        王小侠于2009-3-1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踏雪归乡
    • 下一篇:做个知性女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