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年文化的价值取向

    作者:傅功振 贾李娟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09日 点击数:

     

     

    过年时,讨“压岁钱”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情。 王弘力 作

     


     

    人们搭建灯棚、制作灯笼,迎接正月十五元宵节。冯印澄 作

     

      当黏稠浓香的腊八粥端上餐桌,中国人的年就缓缓拉开了序幕。经过扫除、祭灶、置办年货等一系列“忙年”的过程,至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守岁祈福之时,过年气氛达到了最高潮。之后,人们继续沉浸在亲朋团聚、走亲访友的幸福之中,并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掀起又一个高潮——赏花灯、猜灯谜、耍社火、闹元宵,在这一系列红红火火的乡社活动之后,人们才在狂热中恋恋不舍地给年画上句号。算一算,我们的过年历时竟要一个多月之久,真可谓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狂欢节。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年文化。

      六情并重  亲情第一

      家国同构   爱字当先

      中华民族是最重情义的民族,亲情、爱情、友情,乡情、国情、民族情深深植入了我们的血脉和灵魂。过年是人们情感的集中表达和抒发,在过年合家团聚、走亲访友、耍社火、闹元宵、举国同庆等一系列的程式中,人们的亲情、爱情、友情、乡情、国情、民族情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传统的过年,是由一系列的年俗串连起来的,在这一个个的年俗中,人们的各种情感不断交织、融合和升华。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了“忙年”,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布置一新,张灯结彩,大红的福字、喜庆的春联贴上了墙,在外的游子也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除夕之夜,当鞭炮响起、饺子上桌之时,全家人围坐一起,尽享天伦之乐,处处飘溢着浓浓的夫妻之爱、骨肉之情。爱情和亲情这人间最美好的情感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彰显。之后,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拜新年。首先是子女向父母、晚辈向长辈拜年,感谢他们、祝福他们;然后是亲戚之间互相拜年,叙家常、聊近况、联络感情。出嫁的女儿一定要回娘家看望、祝福父母家人;奔波劳碌了一年的朋友,终于有时间相约在一起,觥筹交错、玩笑打趣中,加深了情感、汲取了力量。当然,还要拜访师长、邻居以及一年来帮助过自己的人,以表达感激之情和祝福之意。

      除了相互拜年,人们还纷纷举办各种集体活动,进一步渲染氛围,张扬情感。从初五到十五,大街小巷、乡村城镇有着各式各样的活动。尤其在村镇,各色社火尤其引人注目。通常是全村老幼齐上阵,大家通力合作,把个正月闹得红红火火。友情、乡情也随之表现得淋漓尽致,且进一步加强。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传统过年的又一个高潮,举国同庆、四海齐欢,闹社火、耍龙灯、猜灯谜等各种社会活动精彩纷呈,此时,人们更多地表现出了对家乡、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感情。祈盼国泰民安、民族强盛。

      从除夕到十五,人们的行为趋势,基本是以家庭为核心,逐步向社会扩散:从除夕、初一的家庭团圆到之后的走亲访友,人们拜年的对象从父母、长辈,到亲戚、朋友、老师、邻居,乃至家乡父老、祖国同胞;拜年的范围从家庭、家族,逐步扩大到社区、家乡,乃至整个国家、民族。人们的庆祝活动也由街巷社区、乡村城镇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中,中国人的情感也经受着深层的陶冶和洗礼,从爱情、亲情、友情,到乡情、国情、民族情,各种情感以亲情为中心,相互交织、渗透和升华;从爱家庭、爱家乡,到爱国家、爱民族,我国传统的家国同构观念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家国同构   爱字当先

      “家国同构”观念在我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和传统,家国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主要形式。作为一种复杂的历史存在,“家国同构”包含着我们民族的集体精神、国家意识,也积淀着数千年的封建伦理道德、等级观念等。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国与家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家”与“国”同形同构,“爱国”首先体现为“爱家”,“爱家”最终要上升为“爱国”。家,是国的元素,是国的基础,是国的细胞;国,是家的总和,是家的根本,是家的灵魂。家和国是完整的、不容分割的、一脉相承的命运共同体,爱家,才会真正的爱国;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家。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其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生活方式以村落为主,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每个人不可能脱离家乡而存在。达则“衣锦还乡”,挫则“解甲归田”,亡则“魂归故里”,游则“情系故土”。几千年来,这种“家乡情结”已深深融注于中华民族每个人的血脉之中,构成了中华民族“认祖归宗,叶落归根”的独特文化心理。这种浓厚情谊的绵绵延续,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基础。正如《论语·学而》:“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感应章第十六》: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可见年文化所体现的家国同构与祖宗崇拜的孝悌之道是多么深入人心啊!融合了爱情和亲情的家庭是每个人内心最深的依恋,爱家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对于深受传统家国文化影响的中国人来讲,“爱家”并不仅仅是热爱家庭,而是由此进一步地热爱家族、热爱家乡,并推而广之地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甚至热爱世界。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国人的这种家国之爱、民族之情表现得尤为突出。

      同住地球村  世界一家人

      2008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回首一年所有的眼泪和欢笑,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写的“家”字,看到了中国人亘古不变的爱家、恋家、维护家的强烈意志,看到了中国人以国为家、血浓于水的深切情怀。

      仍然记得,2008年初的一场雨雪冰冻灾害,阻挡了无数游子回家的步伐。在那个本该阖家团圆、举国欢庆的春节,成千上万的人被迫滞留异地他乡,无法和家人一起团圆过年。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关心和帮助,却让人们由衷地感到神州处处是我家、祖国遍地洒温情。即便是雨雪漫天、冰冻三尺,国人的内心依然充满了家的温暖。

      不会忘记,当“5·12”汶川大地震突然来袭,胡锦涛主席站在地震的废墟上,号召人们要以国为家,共赴国难,重建美丽家园的情景。一时间,人民军队英勇救援、社会各界奔赴灾区、特殊党费无私捐献、海外游子慷慨捐助……中国人表现出了空前的母子之爱、师生之爱、同胞之爱和人间亲情。不分地域、不分职业、不分老幼,在大灾大难面前,所有人的身份都是“中国人”、“汶川人”,我们都是“一家人”。在灾区,从未谋面的人们像亲人一样互致慰问、互助互让,像家人一样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情怀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与我们同住地球村的国际友人也伸出了援手,给予无私的帮助,表达关切之情。我们深深感到:大灾面前有大爱,世界原本是一家。

      于是,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们高唱“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以中国人独有的开放心态和宽广心胸迎接五湖四海的宾朋;我们高唱“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把对家庭、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辐射到全世界,向地球村的每一位成员表达我们爱家爱国爱世界的情愫,吐露我们“世界一家,让世界充满爱”的心声。

      一代代中国人在一次次过年中,不断加深了家庭亲情和民族情感,不断加强了对年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成为中国人巨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之所在。每一次过年,都是一次民族文化的发扬、一次民族情结的加深。年文化是一种可以用繁多的方式体现的文化情绪,没有任何一种节庆文化能与之相比,种种的人间真情,都被人们深切地寄托在年俗之中。期盼我们的新年更加暖意融融、情意绵绵,并把一年来积聚的对家庭、对家乡、对祖国、对民族的爱融入到以后的每一年每一天。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朱鸿:翠华山
    • 下一篇:朱鸿:唯一长安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