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开发>> 乡村建设>>正文内容

    长安村镇趣话

    作者:崔彦 来源:《陕西地名趣话》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08日 点击数:

    长安区

     

    长安县山河壮丽,风光秀美,文化发达,是陕西省著名的文物胜地和风景游览区。它位于西安市南部,长安县作为地名始于秦代。原为秦代乡名,因秦始皇的弟弟成蟜曾被奉为长安君。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定都于此,始设长安县。历代县址均设与长安(西安)城市。1944年迁驻大兆镇。1949年5月20日解放,县址迁韦曲镇。2002年9月16日 改为长安区,属西安市管辖。

     

    韦曲镇

     

    位于西安城南10公里。长安区人民政府驻地。是县北门户,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先区政府迁往新区韦郭路中段。

    韦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得名只因,据唐贞观年间的《韦史君挺墓志铭》中记载:韦挺21世祖西汉丞相韦贤始居于此地。韦贤,鲁国驤人,汉武帝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知老告退的丞相。当时这里为上林苑(皇家捕猎之地),据《汉书.宣帝纪》:“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春以杜东原上为初陵,置县曰杜陵。徙丞相、将军、列侯吏二千石,赀百万者与杜陵。”韦贤子韦元成系宣帝丞相,这样韦贤作为韦曲氏长者边迁到这里。汉代兴三月上巳日与水滨祭祀驱除不祥,王公贵族都要在官府附近引水环曲成渠,流斛去饮,想与为乐,称为曲水。韦氏最初居于韦曲西北部,漕河从这里流过,故称韦曲。后历代韦氏显贵都居住于此。唐代,韦曲和杜曲是韦、杜两大贵族的住宅区,仅宰相先后有数十人居于此地。当时楼台亭榭,曲水流淌为城南风景区。民国初设为镇,1939年社长安县筹备处,1984年设社为镇。

     

    杜曲镇

     

    位于区中部,韦曲镇东南9公里,少陵原西南坡下。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5年)置镇,1986年复设镇。

    杜曲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5年春。西汉宣帝刘询选定杜东原上为初陵,“置县曰杜陵徙丞相、将军、列侯吏二千石,赀百万者与杜陵。”杜氏家族即迁与此地定居。杜氏远祖在西周成王八年(公元前1017年)由唐(今山西汾河下游)迁与杜城。宣帝时许多杜姓人身居要职,迁与潏水岸边定居,当时贵族所居多以三月上巳曲水盛会以曲名地,得名杜曲。

    唐代,杜曲盛极一时。杜氏先后有11任宰相在此建造园林别墅,故谚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郭杜镇

     

       位于长安区中部毕原,韦曲镇西7公里处。明代以镇南称郭家村,镇北称杜家堡,合称郭杜镇。这里自古是长安南去交通要道,为传统古集镇,清代民国初为长安区八大镇之一。

     

    王曲镇

     

    位于区中部,神禾原西坡下,潏河东岸。清代民国初为长安区八大镇之一。王曲镇东北依神禾原,西南傍潏水,南对终南山,群峰叠翠,山川如画,早在西汉时这一带就是御宿苑的离宫别馆禁地。相传以御宿苑一渠得名王渠。当时王渠为王曲的异名。

     

    鸣犊镇

     

    位鸣犊于区东北部少陵原东边上,韦曲镇东偏南15.5公里.

    鸣犊镇东有鸣犊泉。因地处浐和断层边缘,又在秦岭沿山断层组带上,泉水时流时断。由于每隔若干年发生地啸声如老牛呼犊声,故以这种自然现象得名鸣犊。

    鸣犊镇自宋代置镇至民国初均为镇到1915年改为柞水县。1989年复为镇,系以农贸集市为特色的传统古镇。

     

    太乙宫镇

     

    位于区南部秦岭北麓太乙峪口,韦曲镇南偏东16公里。太乙宫的历史距今有2100多年了。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104年)曾在太乙山(长安东南80里太乙谷)祭祀太乙元君修建太乙宫。太乙宫镇因此得名。

     

    子午镇

     

    位于区中部秦岭北麓,韦曲镇南12公里。

    镇西南秦岭子午峪,通子午道。原为沟通关中、陕南的雍梁通道。早在秦代即有驻军把守。西汉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于谷内设子午关,以子北方,午南方故名。历代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古子午道主干为今日之沣峪,当时沣峪北口悬崖峭壁,无法通行,故从此镇南长约7公里的小谷进山,再绕道沣峪。今日子午峪则专指这个小谷。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在此置子午镇。明、清、民国皆为镇。建国后置子午区。1984年复为镇。

     

    引镇

     

    位于区中部偏东少陵原南端,韦曲镇东南17公里,镇行呈南北长方形。

    引镇是著名的传统古集镇。明代右卫驻军于此,尹姓居多,得名尹家卫,俗名尹家回。明清为尹家卫镇,民国改为引驾回镇。建国后简称为引镇。

     

     

    大兆镇

     

    位于区中部偏东北少陵原上,韦曲东偏南10公里。清雍正年间已为镇。村南有汉宣帝许皇后陵,因冢较之宣帝杜陵小称为少陵,称原为少陵原。陵园内古为禁区,称兆域,各兆域间此块为大得名大兆。

     

    黄良镇

     

    位于区中部潏河之南,韦曲镇南偏西8.5公里。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长孙览族人长孙平徵拜度支尚书,奏令建立义仓以备凶年。他首先在家乡试办义仓,后来变成了变相象农民征收官府的仓库,俗称皇粮仓。后演变为今名。

     

    斗门镇

     

    位于区西北沣河东岸,韦曲镇西北18公里,是长安西南主要通道,是著名的传统古集镇。

    斗门镇是历史名镇。西周镐京遗址在镇北部。西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6年)在周秦镐池基础上挖掘周回四十里的昆明池,成为解决长安城用水、水上运输,游览,养鱼以及练习水师等多功能综合性水利工程。斗门镇即在昆明池与沣水相通的调节斗渠闸口处,以此得名。

     

    马王镇

     

    位于区西北部沣河西岸,韦曲镇西北21公里。马王镇之名,据1956年与张海坡出土,现存西安考古研究室的《唐龙州刺史郭恒墓志铭》唐代名马邬原,后谐音演变为马王村。这一代历史遗存非常深厚,著名的“西周车马坑”就是在此地发现的。此外还有龙山文化遗址和38处新石器村落遗址。

     

                                                     选自崔彦编著《陕西地名趣话》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区黄良街道农业产业化发展纪实
    • 下一篇:打造文明靓丽新家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