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陈士娟:大红灯笼挂西安

    作者:陈士娟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03日 点击数:

    西安的冬天少雪,天阴阴的。钟鼓楼,城墙,小雁塔,大雁塔,终南山,连缀着熙熙攘攘的街市,似一幅氤氲开了的青灰色水墨画,有一种淡泊冲和,又有一种沉郁萧索。

      到年关,西安城就醒了、亮了。绵延近14公里的明代城墙,每个垛口上方高高挑起一串营灯,和着猎猎的狼牙旗,煞是威风。朱雀门两侧,从上而下铺排一对巨幅春联,衬得城门更加宏阔。南门城楼上的春联气势更加壮观,12盏花灯镶嵌其中,烘托出富贵喜庆的气氛。城池桥上分别挑3盏大红圆灯。城池外,18盏和式红纱灯对阵排列。庄重大气的红辉映着古老的城门楼,昔日皇城的威仪初露端倪。

      南门外广场上是成百上千的灯笼方阵,放眼望去,灯笼已列队延伸到长安路、朱雀大街上去了。

      春节期间挂灯笼的习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从汉代时正月十五放灯火,元宵节逐渐演变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元宵节长安城里处处挂灯,还建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诗人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中描述“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大雁塔东的三兆村,从唐代起就给宫廷进贡灯笼。现在,村里1200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做灯笼,西安市各大景区的灯笼大部分来自这里。

      “打灯笼,找舅舅,舅舅躲在门后头。”在西安,大年初六到初十,娘家人要去女儿家送灯笼。一般是,女儿结婚第一年送莲花灯,意祝女儿连生贵子;第二年有娃了,要送大红宫灯一对,外加两个小圆灯;之后每一年,舅舅都要给外甥送灯笼,所谓:外甥点灯——照旧(舅)。

      到了晚上,家家阳台上都亮起大红灯笼,映着楼下孩子们冻得红扑扑的脸。男孩提着羊灯、兔子灯,女孩提着莲花灯,追逐嬉闹,放鞭炮。被花灯装点得生机盎然的各大景区,有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城隍庙、兴善寺、香积寺等地还举办盛大的庙会。

      城南的香积寺是中国净土宗祖庭,面朝终南山,寺外是长安八水之一滈河。许多年春节,我都趁去长安乡下的亲戚家拜年时,去香积寺赶庙会。

      在长安走亲戚拜年,晚辈要给长辈送包子和点心,长辈要给晚辈送麻花和粽子。上午,亲戚们提着各式礼品都到了,把屋子挤得满满的。坐下来,先吃几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这是长安人招待客人最讲究的风俗。臊子是由肉丁、黄花、木耳、胡萝卜丁、豆腐丁、葱、蒜苗等近十种食材炒熟,烩入熬好的骨头汤里烧沸,放入菠菜、芫荽或韭菜,之后,连汤带菜浇到煮好的手擀面上,再淋上醋、辣椒油。从主人手里端过来,尝一口——面,筋道、柔滑;汤,酸辣鲜香,令人口齿生津。

      吃完面,来到附近的香积寺,寺内钟声悠扬,香火缭绕,城里的、乡下的人满了,人头攒动,敬香拜佛祈福的人最多。寺外围着卖花灯的,卖鞭炮的,吹糖人的,卖甘蔗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关中小吃。

      乡间公路上锣鼓喧天,耍社火的来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一队人马裹着黄头巾,踩着高跷,手举一条长龙热火朝天地游过来了,还抬着一个浓妆艳抹的五六岁漂亮男孩,威风凛凛地高悬于三丈虚空,这是芯子。芯子戏剧化的脸衬着绿油油的麦田,场面异常豪放、新奇。 

      村庄里正在唱大戏,秦腔《五典坡》啦,《三滴血》啦,《杨门女将》啦。戏台上吼得震天响,戏台下挤得黑压压的,房顶上、树杈上都是人,人们如痴如醉,不时发出兴奋的喝彩声。

      西安城里,每年正月都举办上元节灯会。12米高的城墙上,万盏花灯汇成一座彩桥。家家户户倾巢而出,大人孩子挤挤挨挨地畅游其间,赏花灯、对春联、猜灯谜,不亦乐乎。打扮入时的情侣们依偎在花灯前拍照,那份自由浪漫若是让唐代的年轻人看到,一定羡煞了。封建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只有在过节可以结伴出来游玩。未婚男女借着元宵节赏花灯,为自己物色对象、与情人相会。古诗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份婉转纯情又怕是现代人所艳羡的了吧。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文怀沙:大道有无中—读《道德经》随想录
    • 下一篇:陈仓:民间拜年的人文意义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