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陈嘉瑞:园艺与古长安

    作者:陈嘉瑞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5日 点击数:

    古长安园林园艺艺术源远流长。

      最早的园林是甲骨文中记载的“囿”。后来,周文王在丰京以西修建“灵囿”,在方圆35公里的范围内种植林木、放养动物、挖池筑台,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园艺技艺开始应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离宫别馆,弥山跨谷”,以上林苑最为著名。汉武帝继承了秦始皇好为苑囿的传统,修复完善了秦时的上林苑,奠定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格局。方圆150公里的上林苑,在动物园、狩猎园、跑马赛狗园之外,专门辟出了植物园,广栽花木,描摹山水自然,增加观赏情趣,园艺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隋唐以后,长安的园林发展进入全盛期。隋代的西苑,唐代的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曲江池等,花满千树,波映芙蓉,竹影清幽,红梅照水。这一时期,随着皇家园林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园艺水平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柳宗元曾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长安人郭橐驼如何科学种树。此时,长安园林中,树木、花卉品种繁多,姹紫嫣红,摇曳多姿,美不胜收。同时,盆景艺术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唐以后,一直到宋元明清,中国的园艺艺术不断扬弃与完善,终于自成一派,蔚为大观。

      唐代长安的园艺技艺成熟,人类和自然亲近,赏花踏青成为习俗,诸般盛况可从诗词歌赋中窥见一斑。

      韩翃有诗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代长安到处鲜花盛开,人们栽花赏花成为风尚。那时,不仅皇家园林花海人海,寺庙道观也花事繁盛。刘禹锡游完玄都观感慨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繁华的京郊大道红尘滚滚,摩肩接踵的都是看花的人。这首诗反映了唐代长安栽花植草的繁盛。杨巨源在《城东早春》中说:“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试想一下,在烟柳满皇都的早春,草色遥看近却无,小雨如酥,满长安城的千般嘉卉、万般美英,都含羞枝头,悄然待放。这时,如果错过了赏花的好时机,就将像杨万里一样,“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高盖在《花萼楼赋并序》中说:“遥窥函谷之云,近识昆池之树。”三桥昆明湖的树木,在兴庆宫的花萼楼上也能“近识”,可见当时植物规模及生长之盛。唐代开始人工种植许多花卉,如牡丹,骊山上种了1万多亩,颜色各不相同。兴庆宫的沉香亭畔,也是牡丹的花海。当时已经开始人工种植好几个品种的菊花了,王勃《九日》中“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可证。还有梅花,宋璟的《梅花赋》中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的赞语,李白、杜甫、柳宗元等各有咏梅名诗,此时艺梅、赏梅、咏梅之风盛行。至于歌咏桃花的诗,如刘禹锡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更是尽人皆知。此时,桂花、兰花、芍药等也都在长安广泛种植,各种嘉木慧草,亦各得其趣。

      长安园艺,历经千年,园艺和长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召开,千年古都将迎来全球的园艺盛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期待西安重现那“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盛况!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段革书:论书法之道
    • 下一篇:熊益军:年在哪里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