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李兴濂:鸟儿飞入唐诗里

    作者:李兴濂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23日 点击数:

      唐诗是棵树,唐诗是鸟的乐园,鸟是唐诗的音符。

      读唐诗,听到最多的是鸟的啁啾。诗里的鸟数不胜数,有鸳鸯、大雁、鹧鸪、燕子、乌鸦、喜鹊、孔雀、鸾凤、黄莺、杜鹃、黄鹂、黄鸟、青鸟、白鹭、白鹤、黄鹤、鸥鸟、鹦鹉、布谷、啄木鸟、斑鸠、老鹰……简直就是鸟的诗国!

      一大早,就听到鸟的吱喳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该有多少鸟在合唱呢?谁也说不清,只有那个贪睡的少妇听得准,屋边树上的黄莺正吵醒她思夫的美梦,她嗔怪了,“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从晨歌开始,鸟儿的叫声便不停歇。无论是近处的屋上、枝头、村边,还是远处的田野、密林、小洲,到处都可以看到鸟儿的身影,听见鸟儿的歌吟。“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莺”;鸟儿在枝头上喳喳,快活唱起歌来,逗得小孩子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庭花蒙蒙水冷冷,小儿啼索树上莺”。更有趣的是,一只孔雀误以为泉边饮水的老牛是块黄石,落上去被牛角顶飞的样子,“孔雀未知牛有角,歇饮寒泉逢抵触”,让人忍俊不禁。傍晚,“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夜里,“子规啼夜月”,“月出惊山鸟”;一直唱到黎明,“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一天之中,皆是鸟鸣;一年四季,尽闻鸟声。春日有鸟相陪,“春风尽日无来客,幽磬一声高鸟还”;夏雨初晴,有“越乌巢干后,归体更轻飞”;秋风萧瑟,有“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鸣”;冬雪飘飘,有“枯桑老柏寒嗖嗖,九维鸣风乱啾啾”。冬去春来,又是“莺啼燕语报新年”……

      鸟语如歌,婉转动听。唐代诗人总是喜欢把鸟鸣比作天上的仙乐,“晓鹤弹古舌,婆罗门叫音。应吹天上律,不使尘中寻。”诗人韦应物还专门写了《听莺曲》:“东方欲曙花冥冥,啼莺相唤亦可听。乍去乍来时近远,才闻南陌又东城。忽似上林翻下苑,绵绵蛮蛮如有情。欲啭不啭意自娇,羌儿弄笛曲未调。前声后声不相及,秦女学筝指犹涩。须臾风暖朝日暾,流音变作百鸟喧。……”把莺声娇婉好听,变化无穷,比作“羌儿弄笛”,“秦女学筝”。百鸟和鸣,“鸟弄歌声杂管弦”,“吾音中羽汝声角,琴曲虽同调不同”。而“间关莺语花底滑”则是白居易笔下的琵琶调了。

      唐诗中更多的是用鸟表达诗人的喜怒哀乐,离情别恨。他们或因鹧鸪啼叫,柔肠寸断,乞求鸟儿不要再叫,免得愁生白发,“此时为尔肠寸断,乞放今宵白发生”;或羡鸟儿有翅,自由飞翔,“独羡一声南飞雁,满天风雨到汀洲”;或感自身飘泊无依,“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或以“千里莺啼绿映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来写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喜悦之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是鸟儿飞入唐诗里,还是诗人在鸟的鸣啭中获取无穷的诗意?鸟是诗人,诗人是鸟?杜甫有两句诗颇能说明这个问题,“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诗人把花鸟当做“忘形到尔汝”深心相契,灵犀相通的挚友,千古诗人心,一脉仁心在。诗人一副仁者情怀,孕育了人与鸟之间那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在诗人笔下,鸟可以从蓝天白云深处飞到诗人身边,唱歌嬉戏,可以从山林田野中飞到诗人几案边,与诗人晤谈,鸟可以把诗人的情意带到远方亲人身边。诗人对鸟是孩子般的依恋,天真无邪的赤子之心。鸟对诗人也是依依情深,甚至诗人移家别离,“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别情依依,啼声悠悠,让人久久难于平静。鸟之所以成为诗人的朋友,是因为它那富于灵性的啼叫声,代表大自然发言,代表诗人与大自然晤言,传递着诗人生命情感信息。我不知道,假若唐诗里没有鸟儿的鸣叫,那该是多么寂寞冷清!在“千山鸟飞绝”,“众鸟高飞尽”很难听到鸟儿鸣叫的时候,我走进唐诗,让鸟儿唤醒我的诗心。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朱鸿:变—序《青春长安》
    • 下一篇:韩芳:悟禅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