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毅:在长安一中求学的日子
在长安少陵原南畔,依原建有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她就是我的母校长安一中。学校背靠少陵原,布局如同梯田,道路多为台阶,几排教学楼自上而下对称的分布在台阶两边,由入学到毕业得走完所有的台阶,“踏着层层台阶登攀”自然也就成了一中校训。
记得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一群来自沿山的农村娃们,穿着土布鞋,蹬着自行车,带着铺盖卷,背着锅盔馍,怀揣着录取通知书,兴冲冲的直奔这座心中向往已久的重点名校。报名住宿手续办完后,接下来就是参观校园,在同乡学哥带领下,从大门拾级而上,分至励耕亭、高山仰止、平台、火车头、八字坡、春满园等一中八景所在,在窑洞前学唱了一中校歌,在平台上凭吊陈天人校长,那一幕幕我曾填词纪念:
西江月·长安一中
原畔排排教室, 励耕亭勉重师,
云端层层阶梯。 春满园育桃李。
陈天人校长故事, 学子感泽敬碑志,
能使高山仰止。 颂一中功万世!
在后来的一年里,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先后拜碣过杨虎城将军陵园,游览过 “诗圣”杜甫祠堂,参观过心目中的神圣学府长安师范、西安美院,亦曾探奇牛头、华严、兴教等樊川佛教名寺,回家之后还将这些见闻讲给同村娃们,使他们对一中亦是充满了向往。
求学两年,面临高考,礼拜回家的日子随之减少。冬日雪后,学习烦闷之余,偕同窗登上原顶,举目远眺神禾、终南,才透彻理解了毛泽东《沁园春·雪》词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描写是多么形象。下原途中,路过寺庙天地洞,巧逢庙中过会放饭,我们几个饥肠辘辘的寒酸学生也粘了一次佛光,省下一顿饭钱。熬过寒冬,春去夏来,黑色七月咄咄逼人,虽已是麦黄季节,却不放夏忙假,眼前似乎出现了父母挥汗如雨,劳累不堪的收麦画面,心里非常烦闷,为求心静,填词一首,聊以自慰曰:
浪淘沙·自勉
田间麦正黄, 热血应满腔,
丰收在望。 慷慨激昂。
十八还要父母养, 珍惜青春好韶光,
七尺男儿无用场, 我是男儿当自强,
好不悲伤! 莫忘向上!
寒窗三载,登阶多少,根本无从算起,只觉得台阶越攀越高,知识越学越多,脑力、体力交相锻炼,面对高考,使人信心足、意志坚,黑色七月,似乎并不漫长可怕,不觉然考试已毕,自是该与恩师益友们惜别了,花了一天时间来拍照留念、写留言录,末了心想:该与母校如何作别呢?还是写一首有言尽而意无穷的小令吧:
别一中
几度风雨? 回首再顾,
三载春秋。 樊川悠悠,
执著探求, 莽原依旧,
业满踏归途! 人去情长留!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