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人物>> 历史名人>>正文内容

    柳青:丰厚的积累不朽的辉煌

    作者:李向红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18日 点击数:

    文化强省 陕西名人贤士故居行

     

      出西安城,一直向南行,至长安区神河源下的皇甫村,就到了文学大师柳青曾经生活、工作、创作过的地方。在这里,你时时处处都
    能感受到柳青的气息,听村里的老人讲述柳青的故事。柳青是当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他一贯深入生活,长期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
    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生活气息浓厚,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
    《地雷》、《牺牲者》、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第一、二部),中篇小说《狠透铁》,散文特写集《皇甫村
    的三年》、《柳青小说散文集》等。
       
                      从吴堡寺沟村走向革命
       
        柳青的原名刘蕴华,他出生在地处陕北绥德、佳县、吴堡三县交界处的吴堡寺沟村。同许许多多陕北农村一样,村子的四周皆被群山
    围绕,纵横的沟壑呈丁字形,将一个诺大的村庄分隔成不规则的条块状。一条还算平坦的柏油路穿村而过,路边矗立的一块石碑上,镌刻
    着著名作家贺敬之手书的四个醒目大字“柳青故居”。
      沿一道土质漫坡缓缓而上,一座做工考究的青砖大门高高耸入眼帘。每一根木头都雕上了活灵活现的象征福寿吉祥的牡丹,每一块砖
    头都透着一种厚重的沧桑。雕刻得古朴美观的石板大门两侧镌刻着一帧大气而笔势如行云流水般畅快的对联:“心田种德心常泰,福地安
    居福自多”。既是一幅书法精品,也记录着主人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言为心声,楹联也道出了柳青的先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感恩大自然
    的朴素情怀。就在这处院落里,柳青出生在这里并且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也是从这里,他一步步走向革命道路,迈向文学事业的成功。
      故乡,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日子里,他曾花了3年时间在陕北米脂县担任乡文书工作。丰富的生活积累,使他在194
    7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种谷记》。在小说中他追求地方特色和用群众口语表现生活,使人耳目一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奉组织之命到东
    北地区工作,但作为生长在西北、长期在那儿工作并同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的作家,柳青“热土难离”,毅然向组织申请重返故乡陕北工
    作。回到陕北,他立即投身他所熟悉的地区,采访记录老区人民支援战争的生动素材,这样在1951年初春完成了以沙家店战役为背景,重
    点写民工支援前线的长篇小说《铜墙铁壁》。
       
                     在长安皇甫村成就《创业史》
       
      柳青早年从事革命活动,抗战时期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1952年任陕西省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并在长安县皇甫村落户达14年。“文革”
    期间,他遭受“四人帮”残酷迫害被迫停止工作。1978年6月13日因病逝世。
      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实实地生活了14年,对农村中各种人物了如指掌,这给他塑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柳
    青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无疑是长篇小说《创业史》。在《创业史》中,他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宝、梁三老汉、郭世富、郭
    士杰、郭振山等一批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历史为线索,通过对蛤蟆滩各阶级和各阶层人物之间尖锐、复
    杂斗争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农村阶级关系及各阶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变化、新排列、新组合,完整地展
    示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历史风貌和农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巨变,特别是他们对待千百年遗留下来的私有制所持的立场和感情的飞跃。也可以
    说,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创业者的心灵史。这也是这部小说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的原因。《创业史》结构宏伟,气势磅礴,
    语言质朴而凝重,充分昭示了柳青雄浑而劲健的艺术风格。它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创作的最优秀成果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精品佳作,
    被译成英、日、德、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享誉国际文坛。
       
                          永远的怀念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站在柳青墓前凭悼这位不朽的文学大师,我们感怀于他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他曾把刚刚拿到手的《创业史》
    第一部的稿费1.6万多元,全部捐给他所在的王曲公社,作为工业基建费用。他说:“我有工资,不需要这些钱,让它给社员办件有益的
    事吧。”这在今天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柳青终身守着一个作家的本分,专心致志地研究生活、从事创作。他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只有愿意为文学卖命的人,才能干这一
    行。”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年365天,除了5月麦子开花,他要外出躲避(他患有严重的痼疾哮喘病),除了通知他必须参加的会议,他
    大部分时间是住在皇甫村,经营他为之献身的事业。他始终强调作为一个党员作家、人民作家,必须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他说,一个作
    家需要观察、表现复杂纷纭的社会生活,但是自己一定要“终身保持心灵的纯洁”,同那些投机取巧、追名逐利之徒划清界限,这样才有
    可能写出真的美的作品来。
      目前,吴堡县将柳青故居修缮一新;长安区委、区政府和热爱柳青的人们,为纪念柳青,出资修建了柳青广场、柳青墓、柳青雕像、
    柳青文学馆等等,同时积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现在,柏油马路已经修到了皇甫村,村民们在村边路旁做着各种小买卖,脸上漾着笑意,
    口中说着柳青的故事。不知柳青如果能看到当年皇甫村乡党的后人们的生活,会有何感想?我想,这应该或许就是他曾经设想过的幸福生
    活吧。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爱国将领孙蔚如
    • 下一篇:出身特别的著名共产党人:杨虎城之子杨拯民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