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孙宝田>>正文内容

    散文:北街的风味——美食随笔(孙宝田)

    作者:孙宝田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2日 点击数:

    北街有味是烟火……

    韦曲北街原名韦曲西街,西到皂河滩,东至西韦村及长安路什字,全长不过八里之遥,昔日有韦斗路从中贯穿。除西韦村和塔坡村外,曾经多处属县办工业厂区和家属院。每逢周日,集市兴盛。后来,大多数县办工业于改革开放初期散伙移业,由此,这街变成了建材街和商业街。

    曾几何时,北街的吃食历史,恐怕还要从七十年代的长安饭店说起,那时候街口只有长安饭店独可用餐,大多是因为县上开会而聚餐,后来饭店向社会开放,承接婚礼以及聚会用餐,人们就有了“干部”般的荣耀,也总有“下馆子”的感觉,还有了民间被请吃席的食客享受。

    当然,这些都是长安县时代的旧故事了。

    如今的韦曲北街,从东向西,先后有了建材街以及散落在街区的吃食铺子。从棉花公司的老孙家泡馍馆,孙家大铁锅炖,陕北家常菜,胡老大米线算起。向西有《乔记肉夹馍》,在十字东南角,门口经常排队到十点。近日又新开了“老四腊汁肉夹馍”,老童关肉夹馍店。店面乎亮,味道鲜美,外带羊血饸络和麻辣鸡汤米线,人们鸟央鸟央的正排队呢。据说“肉夹馍”属古汉语中“肉夹于馍”的简称,陕西著名小吃,汉族特色食物之一。

    曾有食客赞喻:

    “瘦肉无渣满口油,肥肉吃了不腻口,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浓香久不散”。

    尽管赞美,说美和燎的同时,人们往往为究竟是“馍夹肉”还是“肉夹馍”,长久的争论不休……。

    忽有一天,起个大早,见街面人头相拥,车水马龙,囫囵里听见谁喊了一声:“挨锤子的把车咋停在门口口”?我知道这是车挡住了吃食摊的门口,也应是韦曲北街人的性格,为了吃一口肉夹馍而路见不平呀!

    早晨,如果想咥个胡辣汤,那北街由东向西冒着白腾腾的水蒸气,不用问就知道是卖小吃的摊铺开张了。全街唯有《邢老三糊辣汤》是二十四小时营业,所以,这家店在北街还是首选头一家。

    冬天,冷的操操手,来邢老三店里,要一碗糊辣汤,外带一个白饼,一口咽下,一股热流从口腔经过,胡椒和辣的热力让全身都暖和起来。汤汁粘稠的感觉恰到好处,既能完美地包裹各色食材,又觉麻辣香味扑鼻。若喜欢绵软口感“锦里藏针”感觉的话,泡上刚刚出锅的白吉饼,或酥脆葱花牛肉饼,那感觉,那种感动,那股美味,就象头顶随着烟火一块升腾。馆子里摩肩接踵的食客,馆子外排队乌央,任你门外寒风袭人,摊铺里永远热火朝天。

    其次还有皇城轩葫芦头,南院门泥波葫芦头,伊君祥泡馍馆,米家泡馍和小炒泡馍馆,南关葫芦头泡馍,马壮重庆火锅,伊馨香兰州牛肉拉面。

    其中,葫芦头犹为陕西特有的传统风味小吃,以西安南院门和南关最为传承,向四周不断发展。葫芦头以味醇汤浓、馍筋肉嫩、肥而不腻闻名于长安韦曲内外。其烹制工艺精细,恰到好处的使用多种调料。最重要的是处理肠肚、熬汤、泡馍三道程序,其中原料肠肚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达到去污、去腥、去腻的要求,做出美味的葫芦头,其风味散落在北街为最。

    其实,当年就在步行街建成的时节,塔坡对门就有了个食堂叫做秋林食街!

    寻味街头,唯有秋林食街,机缘便是如此。“一往情深,西安秋林”,韦曲人都知道。

    秋林食街,主打一个便宜,饭菜小吃不超十元钱,经营一个随便,想吃啥都有,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不想做饭可以来这里外带回家,工地打工者,小学生也把这里当做食堂,各个窗口不同的美食,种类非常丰富,价格实惠。如果你走过北街,不知道吃什么?那就来秋林食街。小到搅团,浆水鱼鱼,炒凉粉,粽子牛肉饼,大餐木桶米饭,腊汁肉揪面片,酥脆可口的腊汁肉夹馍等,可以满足各阶层的味觉。

    如今的韦曲北街,除药店与建材外,一味的美食盈街,跟随味蕾,经典的风味让人重拾古长安美好时光,韦曲之情,皆因韦氐家族和历史凝结的厚重而悠久。

    老四腊汁肉夹馍隔壁,东边有秦冀面馆,号称:“相逄一笑一碗面”,大老碗咥面,大勺泼油。西边有剪刀面馆,因山西面食小吃而出名。剪刀面,因制面工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面条呈鱼形,亦叫剪鱼子,其制法起源于隋末。一口剪刀面下去,碧绿的面食外裹住一层薄薄的汤汁,一勺一筷一沙锅,慢吃慢咽慢慢品,入口的是那么酱香好吃,再搭配土豆、西兰花、酸菜、西红柿等佐料,更是一绝!入口,瞬间一个小火炉仿佛在你的胸中燃烧,即使是冬天最寒冷的坚冰也不能把你的毅志摧毁。一把剪刀,剪出了山西人的智慧,剪出了韦曲老百姓的赞赏,剪出了工匠精神,剪出了山西的传统文化,剪出了人们对面食的自信与留恋。

    其实,提起韦曲北街,韦曲人也许既陌生而又熟悉。说陌生,是因了新时代,改了天地。说熟悉,是因为这里原是“韦曲西街”,过去因逢集日和县办工业而闻名长安县。这时候改“西”为“北”,我想,也着实是费了一翻思考与周折。

    有人说:大韦曲的美食由来,恐怕还要追溯到唐代或者以远的韦氐时期,这话,我不打折。

    那时候,王孙公子者予众,游手好闲之徒甚多,他们除在皂河滩岸弄些文章,还在吃的上打主意,这自然也是可以理解为韦曲吃货之初。由此,韦曲之地,各式各样的零食小贩便应运而生,晨至夜巡,吃货遍于大街小巷之中。那时的民间乡食、小吃时兴,不但满足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胃蕾口味,同时也丰富了长安的吃食乡俗。不过“吃货,美食”一词,原本是描述京城风情的专用词,可在凤栖原畔之民众中间流传甚少……,为此,传承古长安美食的百年老店自然也就少了许多。

    所以,后来有韦曲人还得意地说:“韦氏家族划了根火柴,只是点燃了皂河岸边的烟火!”这话也不过份。当然,后来的历史传承也就不得而知了!

    也有人说过:“长安美食虽有传统,味道也好,但外来户成份太多,本土风味失传,让人无法恭维”。

    曾有传言说:其长安美食与“舌尖上的中国”央视栏目失之交臂,就是因为没有传承。“舌尖”导演陈晓卿做客陕西时坦言:“我们拍摄长安古城美食时,希望能把它拍得诱人一点,但无论怎么拍,都是不上相。我们甚至把摄像机埋在牛羊肉泡馍和葫芦头锅底下,也不能拍出传统的模样。”坐拥百年长安,却因为传奇不出古老的味道,难登大雅之堂,想来,长安县作为古都也必定是委屈极了。

    总之,随着时代进步,长安变了,韦曲变了,北街变得就像韦曲的一个味觉地标。当你步入这条街,随着皂河堰飘过的美食香味,你会知道,你已经融入了韦曲美食圈子。

    长安有个文学家说过:“只有皂河堰的风压倒了城壕,才能把北街上的餐馆肉味菜香味吹得满韦曲都是”。这话,一时令人愕然而哄堂腾笑。

    当日子匆匆而过,只有我们再提起韦曲北街的风味时,那片心中的乡愁与思绪才能随着记忆而犹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韦曲冬景.窝外随笔(孙宝田)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