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正文内容

    评论:浅议董颖夫文化现象(湛社琴 李素华)

    作者:湛社琴 李素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0日 点击数:

    纵观董颖夫七十多年的人生,在长安形成了董颖夫文化现象。此现象在长安乃至陕西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弘扬柳青精神,助推长安乃至陕西文学的发展,是董颖夫的人生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董颖夫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发展文化事业的陈述,引导民间资金持有者对发展地方文化的思考。

     

     

    关键词:柳青精神传承, 董颖夫文化情怀和现象

    一、前言

    董颖夫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学柳青,弘扬柳青精神,是长安护柳第一人。长安是他的生养之地,文学是他的精神食粮。他以实际行动坚守文学的高地,为文学人搭建成长平台。

    二、存在的问题,曲折的文学之路

    董颖夫是初中老三届的返乡青年,他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创作。他的创作有了一定的成绩后,生活依然贫困。他有十个兄弟姐妹,生活水平处于社会最底层。1988年,他的父亲去世后,一大家人的生活靠他在基层文化站每月几十元生活补助维持,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艺不养家,穷则思变。经过反复思考,他要换一种活法,他要自强自立把改变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摆脱贫困,他决定下海创业。筹款、征地、建厂。造纸厂投产后,骑着自行车跑销路。经过多方努力,他把产品从省内销往省外。纸厂经营十年后,国家治理污染,纸厂停产关闭,他开始了二次创业,干建筑二三十年。 解决了生计问题,他仍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三十多年,他不不遗余力地打造柳青文化品牌,弘扬柳青精神,努力培养文学新人,繁荣文学创作,为发展和繁荣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理论基础:以实际行动弘扬柳青精神,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董颖夫以实际行动为文学青年服务,他的理论指导就是柳青精神。董颖夫初知柳青,是上初中时的一篇课文—《梁生宝买稻种》。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朴实生动的语言深深地震撼了这个懵懂少年。尤其是梁生宝的生活情景就是他自己生活的写照。于是他找来《创业史》一口气读完,从此便与柳青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52年,著名作家柳青来长安县任县委副书记,扎根皇甫14年,跑遍全县乡村,结合农村的工作实际和生活经历,创作出长篇小说《创业史》,创造了一个时代文学的高峰。他的创作态度,创作实践,创作倾向形成了令后人敬仰的柳青精神。董颖夫对柳青精神作了高度概括:人民的作家,大写的人生,神圣的事业,永远的柳青。柳青精神的显著特点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人民同行,他认为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文学事业,献给了人民,创作出了不朽的《创业史》,创造了一个文学的高峰,为后来人树立了崇高的精神标杆。1996年,时任陕西省作协主席的陈忠实出于对柳青的敬仰,想把柳青墓园整修一下。苦于没有资金来源,找到董颖夫谈了此想法。二人一拍即合,董颖夫爽快地答应了这件事,他说,“给柳青征地修墓园,我包咧”。他出资2万元,征了二亩地,又带人砌了围墙,从此长安有了纪念柳青的地方。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拾。2006年他出资2万元在长安举行了“纪念柳青诞辰90周年策划会”,他是总策划人。他策划修建“柳青文化广场”,建“柳青纪念馆”“树立柳青雕像”,成立“柳青文学研究会”,设立省级规格“柳青文学奖”。他倡导策划恢复柳青故居,建设“柳青纪念公园”,这一系列纪念柳青的工程为长安打造了一个响亮的“柳青文化品牌”,誉满三秦,影响全国。近三十年了,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他说:“我为弘扬柳青精神所做的工作,是为了鼓励人们向柳青学习,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同时是为了鼓励人们以后也在文化领域多一些关注和投入。不少人说老董拿自己的钱去干这些对自己来说没效益的事很傻,他有他的价值观,他更看重的是柳青的精神价值和对后代人的巨大影响,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带头创立的陕西省柳青文学奖,上升为省政府唯一的文学大奖,每三年一届,已经进行了五届,支出120多万元,奖励了数十部优秀文学作品和作家,推动发展和繁荣了陕西文学事业。柳青文学奖成为鼓励全省文学创作的重要奖项,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好作品,好作家。他成立的柳青文学研究会,成员不断增加,囊括公务员、大专院校的教授,社会名家等各个阶层的人士。组建了一支学习柳青,研究柳青,弘扬柳青精神的骨干队伍。出资编辑出版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刊《秦岭》。迄今已编辑出版《秦岭》七十期,开支100多万元。给长安乃至全国的作者,提供了发表作品的平台。柳青文学研究会编辑出版了《柳青研究文集》《柳青纪念文集》《柳青在长安》等专著。他还组织编排、演出大型秦腔现代剧《柳青》。此剧参加了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全国第十一届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演出了一百多场次。陕西电视台推出,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他的团队为此开支巨大。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和资金。他协助拍摄了《柳青》纪录片。从2011年开始,进行专访拍摄柳青纪录片形成了六级毛片,转西安电视台联合制作完善,后更名为《柳青在皇甫》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并获全国纪录片奖。他亲自去学校、单位宣传柳青精神。接待省内外文艺团体,包括中科院研究人员、电视台、报社记者等参观者,向他们介绍柳青精神。

    四、深入生活 ,笔耕不辍

    董颖夫是西安市长安区沣河西岸人,笔名“沣浪”。在他古稀之年的时候, 他收集了他的文稿编辑出版了70万字的个人文集《沣浪集》。内容包括小说、故事、散文、诗歌、戏剧等,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取名《沣浪集》意为自己是沣河里的一朵浪花,汇入大河。“沣水北去乃自然,入渭穿黄渤海湾,随流漂浮数十载,梦回依旧故乡田”,表达了他的志向。三年疫情期间,他又写出了三十五万字的个人回忆录《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回忆了他人生的许多往事,读来令人感动。这是他的家族史、奋斗史、成长史,折射出中国农民生存和奉献的壮丽篇章。

    五、汇集历史,泽被后世

    董颖夫组织编辑出版有关长安方面的文史资料。有《长安百村》4部、《老长安》3部、《辛亥革命与长安》、《创业者风采》、《长安文学集结号》等。这些作品获得了省市作协文史资料一等奖。

    六、搭建平台,承前启后

    早在1992年董颖夫就支持民间成立了长安作家协会,一至三届费用全由他资助。他出资10万元举办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长安区优秀文学作品评奖、颁奖活动”,典礼在长安文化中心举办。此活动征集长安籍作家正式出版的书籍67部,邀请省市名家评出优秀文学作品18部,奖励了长安一批优秀的文学工作者。充分凸显了长安弘扬柳青精神薪火传承,硕果累累,也体现了董颖夫对长安文学工作者的关爱和扶持。董颖夫慈心向善,善心善为,追求真善美。董颖夫曾资助了徐剑铭,支持了陈忠实的《白鹿原》,资助《陈忠实集外集》出版。出资为邢小利新作《柳青年谱》《陈忠实研究》等召开专题研讨会。对长安作家李希仲、王峰、何少南、李顺年、魏宝荣、张军峰、王渊平、肖宝善等数十位作家出书和进行作品首发研讨会。也资助了许多有生活困难的业余作者,留下了许多佳话。大家评价他是一位真人、善人,是有大胸怀,大目标,大格局,大贡献的文化人、是慈善家、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一位不平凡有影响的、充满传奇的文化名人。在董颖夫身上闪耀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和大力弘扬。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评论:在编创“大型人物纪录片《沣河之子…
    • 下一篇:散文:读懂颖夫先生《平民记忆》有感(每…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