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话说长安>>正文内容

    小小钩针串起“家门口”的幸福

    作者:陈静 来源:西安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3日 点击数:

    简约别致的零钱包、时尚新潮的单肩包、色彩斑斓的发夹、精致的玩偶……两年多时间,家住长安区郭杜街道北街第二社区的何璇靠着自己摸索和学习,将传统与时尚“钩织”起来。闲暇之余,她还教辖区一帮“宝奶”“宝妈”钩织技艺,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用小小钩针串联起“家门口”的温情与关爱,让每位参与者都焕发绚烂的光彩。

    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因钩织相遇

    “一定要注重细节,我们在引拔的时候,这根线一定要保持紧绷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勾出整齐的引拔线……”6月28日上午,记者走进郭杜街道北街第二社区的编织课。课堂上,何璇详细介绍钩织玩偶的重点,并现场演示和传授技巧。10多名女性围坐在桌子旁,全神贯注地钩织着。转眼间,一个个萌趣十足的“大屁股土豆”玩偶便呈现在眼前。一旁的桌上,还摆放着企鹅水杯套、垂耳兔、草莓熊、牛油果、叮当猫、马里奥、仙人球、奥特曼等样式繁多的手工钩织成品,个个精巧细致,令人眼花缭乱。

    69岁的潘丽君是一位“宝奶奶”,除了照看孙女,曾一度热衷于购买各种保健品。2023年3月份,学习钩织后,她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通过学习,在兼顾家庭的同时她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顺带还有了一份意料之外的收入,让她成就感满满。现在,她每周都有机会跟志同道合的邻居们拉拉家常,每天都过得很开心,邻里之间暖意更浓了。与潘丽君一样,团队中的每位参与者都因钩织,在琐碎的生活中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

    郭杜街道北街第二社区的钩织课始于2021年冬季。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时,发现社区老年人偏多,不少人有钩织的习惯,还有一部分“宝妈”待业在家。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牵线搭桥”,何璇被邀请到社区上钩织课,每周至少一节。从今年3月开始,随着大家的钩织技术逐步成熟,何璇尝试带着28名队员一起接单,月接单量达1千件,目前收入共4万余元。最大的一笔订单为总金额700元的小零钱包,参与钩织的个人少则收入一二十元,多则二三百元。

    钩织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何璇今年31岁,母亲是一位心灵手巧的裁缝。耳濡目染下,她打小就对手工制作兴趣浓厚。其实,何璇是一名专业的架子鼓老师。2018年,她怀孕后在家闲来无事,就上网看一些钩织教程并尝试钩织,基本上一学就能上手。于是,从钩织小物件开始,到后来钩织孩子喜欢的玩偶,只要看着照片或视频,她基本都能钩织出来。

    近年来,她钩织大大小小物件有一千余件,部分送给了亲朋好友。在家中,有个陈列柜和书桌是她专属的“工作台”,陈列柜上专门展示她的钩织作品。每当夜深人静时,她便会坐在灯下,一边钩织一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将钩织的小作品发到网上,没想到受到不少网友喜欢。后来,通过网络她认识了专门收购钩织作品的机构,其中就有在亚马逊平台做跨境电商的,她时不时就从这里接单。

    “我最喜欢的是这个企鹅水杯套,是在国外网站上看到的造型。我自己琢磨着改为一个可以开口的杯套,还加了手提袋,就变成了一个既具观赏性又兼具使用价值的作品。”何璇说,很多朋友都非常喜欢这个杯套,尤其是孩子们,由此她也逐渐洞察出了钩织品的市场规律。

    “总的来说,动漫系列玩偶类的钩织作品会更好卖,溢价相对也会更高一些。”提起钩织品的发展趋势,何璇滔滔不绝。她说,过去,传统的钩织作品,北方可能以毛衣、拖鞋等大件为主,南方多以杯垫、各种盖巾等精美小件为主。如今,在这个追求个性与时尚的时代,钩织品作为一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手工艺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希望注入“国潮”风 助力作品“走出去”

    “我们团队目前接单主要还是以零钱包这类基础款钩织品为主,随着团队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精进,未来,在带领大家享受钩织乐趣之余,我们还想尽可能多创造一点经济价值。”谈及今后,何璇信心满满。她说,在海外市场,钩织作品以其独特的美感和实用性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价格相对国内较高。所以,她一方面要抓紧时间研究销售渠道,希望以后能直接在国内外市场售卖;另一方面,计划深耕钩织品类,带领大家学习行业里兴起的“微钩”,也就是用极其细的线和极其细的钩织出小小的造型,以此获得高附加值。

    “和志趣相投的阿姨、姐姐们在一起钩织,我们每个人都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我从她们身上也学习到很多宝贵的东西。我仅是做了一点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想到得到这么多关注,我非常开心。”何璇说,如果团队能再壮大一点,她最想做的是尝试公益售卖捐赠,帮助有需要的人,奉献一份爱心,回馈社会。

    郭杜街道北街第二社区党委书记栾健说,社区计划邀请非遗传承人进一步指导何璇和她的团队,希望为她们的钩织品注入“国潮”风,并尝试与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合作,助力承载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的钩织品走出去,向全球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拿地即开工” 营商环境“加速跑”
    • 下一篇:2024西安媒体主播鲜桃产区行在长安区举行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