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又忆麦饭飘香时(张翔)

    作者: 来源:长安融媒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3日 点击数:

    我对麦饭的感觉,一半是憧憬,一半是回忆。说到麦饭,总是有一些情愫在纠缠。

    20世纪70年代,由于生产力落后,加上化肥紧缺,所以各个生产队粮食产量低。我们家娃们多劳力又少,分得的粮食自然就少,每到青黄不接时总是不够吃,“饿”就成了那个时候最大的感受。

    好在春天来了,那时候感觉整个春天,就是一个“吃自然”的过程。为了我们几个娃们尽量吃得饱一点,母亲没少费心思。她四处搜寻可以食用的野菜,然后采集满满的一篮子拿回家里择洗干净,拌以少许面粉,做成麦饭或菜疙瘩给我们吃。

    我最喜欢吃苜蓿麦饭了。春天的苜蓿芽长得又嫩又胖,是蒸麦饭的好东西。俺队的苜蓿种在西坡梁,是专门给牲口当饲料用的。队长怕人偷,就派了一个我们都叫他九伯的老头看苜蓿。苜蓿地的周围都是坟地,九伯在苜蓿地头搭了一个庵子,还养了一条狗。为了能偷到苜蓿,我们往往趁他打盹了,或是吃饭的时候,提上篮子去偷。狗一叫唤,九伯就发现了,拿着棍子高声叫骂着追过来,大家提了篮子作鸟兽散。谁跑得慢,就会被夺了篮子,告到了队长那里,让家长来领人。

    白天偷不成,就晚上去偷。一天夜里,已经熟睡的姐姐被堂姐叫醒,两人隔着门小声地嘀咕了一阵,姐姐带着我便摸黑出门了。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大家各自寻了一处偷苜蓿,只听得“呲呲呲”撅苜蓿的声音。突然几个黑影从不远处“冒”了出来,吓得堂姐惊叫了起来,原来是同村另一拨偷苜蓿的人。狗叫了,看苜蓿的九伯没有出来撵她们。惊魂未定的堂姐,收拾好已经鼓鼓囊囊的袋子,小声地喊了一声“回”,于是大家摸索着回到了村里。

    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妈妈已经将做好的苜蓿麦饭端了出来,喝着苞谷糁,就着苜蓿麦饭,我们姐弟几个美美地吃了一顿。

    后来,父亲知道了这件事,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以后你们不要再去偷苜蓿了,你九伯看个苜蓿也不容易,他为啥没撵你们,他是在可怜你们这些吃不饱的娃们……”从此以后,我们再没去偷过苜蓿。

    除了苜蓿麦饭,我还喜欢吃榆钱、槐花麦饭。每到榆钱、洋槐花开的时节,姐姐总会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长钩子,带着我们姐弟几个去捋榆钱、槐花。妈妈把捋好的榆钱、槐花用清水洗过后控干水,拌上杂粮,放到锅里蒸熟,榆钱、槐花麦饭就可以吃了。这时的麦饭,已成为全家人填饱肚子的主食了。

    在过去那个贫困艰难的岁月里,麦饭这种特有的家乡饭,帮助我们度过了春荒,度过了饥饿。

    如今,随着机械化发展,人们早已不再为没粮吃而发愁了,曾经帮助人们度过饥荒的各种麦饭,又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周末,媳妇捋了一些毛毛虫样的东西回来,我一看,这不是可以蒸麦饭的枸絮么!我帮忙用剪刀将枸絮的硬根剪掉,清洗干净、控干水分。媳妇在枸絮中加入面粉、花椒粉和盐,拌匀后放入锅中蒸大约20分钟。蒸好的麦饭倒入大盆中用筷子挑散,捣一些蒜泥放上去,调上酱油、盐、陈醋、干辣椒片,再把烧好的热油“嗤啦”一声泼到上面,枸絮麦饭就做成了。鲜香的原味麦饭,配上辛辣醇香的佐料,滋味便悠长绵延起来。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满口留香的枸絮麦饭,叙说着曾经的过往。每一次叙说,都是对曾经苦难的纪念,每一次回味都是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我常常想,普通不过的麦饭啊,承载着乡村的变迁、历史的变革。常将有日思无日,粗茶淡饭足人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翠柳青青是柳青(木易)
    • 下一篇:散文:家乡的戏楼(柏维龙)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