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冬儿之美,触手可及!(田丽娜)

    作者:田丽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30日 点击数:
         每天晨起,第一件事便是浇花,浇花第一盆必先是龙船花。
     
        龙船花,北方人家庭中少有人养殖。因为它属于典型的南方花卉,也叫“水绣球”。花型是微缩的绣球花,橙色花朵簇簇相拥,四个花瓣厚实腊润,不以手指触之感之,以为是塑料花,其花色还有亮橙橙的黄。最重要的,它有铁骨色一样的枝干,铮铮而立。
     
         第二盆必是红观音竹。
     
         像极了我的小情人——孙晓冬,我唤她冬儿。冬儿常说东坡那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姐姐家里一定要有竹子。”这两盆便是她所赠。
     
         冬儿小我约莫十岁。短发,白净娇好的面容,那对眼睛真富有光彩神采!未先开口眼先言,一定说的就是她。
     
         冬儿对于音乐天赋异禀,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真人”。多年前看到过一幅中世纪著名油画,具体画作者忘记,画的是上流社会文人雅士聚会,其中有达芬奇,雅集上有人弹了首曲子,达芬奇认真看、听完这首曲后,说我来试试,当场把刚才曲目重新演奏了一遍,达芬奇不是音乐家,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能听完一遍曲子而后自己摸索出曲调进而演奏出来,我只在书里见过,而见到的真人就是孙晓冬。
     
         那天我们五个人在我家小型聚会,其时,正在流行王琪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左明心说给大家吹首新曲,随即捧起枚埙吹了这首,我们连呼“不过瘾再来”,他又再来一次。曲毕,在旁一直默默没做声的冬儿,这时接话说,刚听了两遍,我看能不能吹奏,也试试。我们大家一下更是欢呼雀跃,试听以待。
     
         只见她拂衣起身,白色长裙滑平而立,沉气丹田,缓缓捧埙与红唇边,左右手五指试埙孔音后开始吹奏起来,时而眉头紧皱如川,时而前额舒展似平原,五指俊俏的有节奏地起起落落。我们身心包括眼睛俱凝,牢牢地盯着埙,盯着指,盯着她的眼,没错,那种音即是从这枚小小的七孔埙里流出,带着赤诚,带着相思,带着失去爱人的失落和哀伤,除了不是如平日所吹曲子那么流畅外,谁也听不出是只听了两遍就能演绎出来的曲子。
     
     
         随着忧伤落,我们还留在美丽哀愁中,竟一时忘记鼓掌。
     
         除了埙,古琴,箫,阮等乐器她都手到乐来,样样通,样样精,是她的写照。
     
         我们都认为她是音乐的化身。
     
         可是别急,她在现实的真正身份其实是医生——牙医,而且是副教授副主任级别。她把牙科诊所开了两三家连锁。
     
         她布施她的爱,大爱,以及她的微笑。她的微笑让有烦恼的人一看,烦恼定是消无,她对她公公的照顾周祥,连她爱人都说:“比我对我爸还好。”
     
    她的性善纯良在一次进山游玩,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有个小群,平时就是放松聊天,然后每年集体过一次儿童节,那天数十几人同样进山去过成人的“儿童节”,因为连日的暴雨稍停,我们便见缝插针地利用下午进山去玩,那天早上还是大雨,在大家以为可能取消原定活动时,我们选择了依然前行。
     
         事后证明我们坚持对了。在出发路上,雨越来越小,等到了目的地,雨完全停住不下了,薄云处,还有微光给人以更大希望。
     
         可是,山上的积水仍如小溪流水哗啦啦从山道上随处流下。山路弯弯,小溪也弯弯,有时我们不得不蹦蹦跳跳跳过溪流鞋袜才不会湿。走着走着碰到一弯道处有潭积水,面积大到横穿整个山路淹没,再踮起脚尖,鞋袜也一定会湿透。有男士不管不顾地已经淌过去,几个高脚鞋帮的女士们也小心翼翼探着脚尖走了过去,就剩下正并排行走边说话的冬儿,晓群和我。晓群因为那日穿的是布鞋,一路边走边跳,鞋还算不怎么湿,可是眼前的水潭让她傻眼,强行淌过去,不但鞋袜全湿透到脚踝,裙角也会湿半边,这样的天气……她抬头看看天。
     
        我们也都犯了愁。“谁能背我过去啊?”我很想一个健步跨过去说:“我来背你。”可是只是想想,脚并没能挪步,因为我的膝盖不行,蹲下去往往要慢慢手扶腿才能站起,或者有人拉一下胳膊才行。正在我犹疑考量之季,冬儿已经在晓群前面蹲下来说:“我背你,来。”所有人包括男士们,都惊呼,回头。
     
         冬儿比较纤瘦,晓群略微胖少许,两人个头差不多,当晓群轻松爬上冬儿的背,冬儿慢慢轻松地站起身,迈开步,弯着腰,双手反扣紧紧抱着晓群的小腿,低头向水潭走进……那一刻,画面太美,白色裙裾衬着湖蓝色长裙,像湖面移动的天空,白云驮着天空在走动。一长一短的秀发,两颗脑袋挤在一起,一瘦一胖两个剪影在那刻定格。
     
         为她人着想的纯良不需要语言表达,肢体说明一切。
     
         而后,我们有感于那情那景,纷纷为冬儿题诗,晓群作《禅花一朵》,我的是《同一个你》:你的微笑是泛起的莲花/盛着善意与高洁/这份善意与高洁触手可及/于是我想掬起这朵莲/可是你舞起来/用十二万分曼妙的舞姿阐释着/纯粹与纯净的心灵底片/衣裙唤醒无数个麻木的魂灵向上张望/我没能拽住你的衣角/因为你又抚琴了/七弦琴上觉知着/一根根灵动的指尖/那是佛祖在点化人间失格的/耳朵/一片片音符是大明咒,无上咒/在加持阴暗着的灵魂的角落/通过埙,通过箫,通过大地的颤音/输送出来/输送出来变成大地的回音/你就是黑夜的朗月,/拥有温暖的力量/散发着温情的爱/音乐是你,悲悯是你/舞姿是你/背起伙伴的是你/坠入人间天使的是你/你也又一次坠入我的诗词/犹如露水坠在清晨的青青牧草。
     
         冬儿本南方人,如龙船花的身份,冬儿高洁,如竹子的本色。
     
         常思忖,冬儿好处太多,她要么是天山上的雪莲,要么是佛前那捧荷莲花降落在凡间,以女儿身入我等凡夫俗子眼,又给如我凡夫俗子净化心灵,她是老天送来的安神玉,温暖石。
     
         冬儿有佛性还有佛根,所以她修佛法并礼佛。因此她常读“天书”,如梦中所读诗句:“沉香行囊,共赴婉约”“悠笈”“月古树贫”“顺徐紫炳”被逸之书之悬挂于庭,与她的灵魂香气互为照应。
     
         我们常常“共赴婉约”。很幸运,这份美好,我触手可及。
     
     
          田丽娜,陕西长安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对外创联部副主任,长安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理事。已出版古体诗词集《一拢清欢》,新诗集《一壶清风》。近年来创作颇丰,诗歌、散文、小说都有涉猎。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家乡的芋子(苗晓瑛)
    • 下一篇:评论:两评长篇小说《山水咸宁》(黄权明)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