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杨广虎>>正文内容

    散文:二龙塔(杨广虎)

    作者:杨广虎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8日 点击数:

    二龙塔在长安秦岭北麓,从西康高速前行太乙宫,远远就可以看见,千百年来,巍然雄立。  

    过去,站在华严寺、兴教寺等地,均可目测看到二龙塔,后来楼房多了高了,雾霾来了,天不透亮了,隐隐约约,似乎也不不见了。  

    二十多年前,一个夏季,我是被人骑着摩托车驮着从二龙塔的正下面“呼哧呼哧”冒着黑烟沿着羊肠小道上了二龙塔,直到天池寺。当年在太乙宫,听人说,二龙塔下地宫藏有“金扁担”,年轻的我和朋友,充满好奇,没有见过,想去看看,没有想到,什么也没看到,只落得大汗淋淋气喘吁吁。这就是现在人说的“好奇心害死人”之道理!二龙塔,岌岌可危,似乎要倒!因为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就像关中一位穿着破烂大裆裤的老人,苍老独行,面对秦岭,身影在风雨中饱经沧桑,依然站立,留给长安一个寂寞。  

    后来,去了北京央视“裤裆楼”,我突然发现,竟然和“二龙塔”神似,只不过大小不同而已。  

    “二月二,二龙塔,  

    二龙塔下,龙抬头;  

    二月二,二龙塔,  

    二龙塔下,高抬头。”  

    这些年,多次去王莽的清水头看“千亩荷塘,万亩桃园”,在朋友的农家乐吃饭,或者茶室喝茶,路过二龙塔下,当地的村民也因“二龙塔”,把“二月二,二龙塔”联系在一起,敲锣打鼓,祈福吉祥。桃花三月十里春。还有长安的文朋诗友每年三月举办“桃花诗会”,从王莽的桃花园搬到了二龙塔下的桃园。过去,二龙塔下没有整片的桃园,只有一些散落田间的野桃花,后来,有了经济意识的当地农民种起了桃树,桃花夭夭,桃园成片,既是大地景观,引来游客,也果蔬飘香,取得收成。  

    可惜,近三十年来,因为各种原因,我再也没有上过二龙塔。几次想去,不是封山控峪,就是到了天池寺,寺门关闭,敲门无人应答,我不忍叨扰修行之人,没有缘分,叹息而归。  

    我想象,二龙塔最美的季节应该是春季,万亩桃花盛开的时节,蓝天白云,油菜花开,苍雄的古塔和艳丽的桃花相应生辉,油画一般亮丽,那该是多么美好而诗意的生活场景!如果再穿上唐装华服,穿梭其中,沉浸其里,穿越历史,享受现代,心情该是多么舒坦受活!  

    可惜,这个“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草木萌发,万木争春的大好时节,年年错过年年过。

    终南毓秀,万物有灵。“择日不如撞日。”今年晚秋的一个上午,我还是来到了“二龙塔”。村村路道路已经修到了土门峪二龙塔下,不用过去直接向上爬,道路从二龙塔东方后面绕了上去。说是森林防火,有人挡住车辆不让上,好在登记之后,再没阻拦。路上看见有人在砍树伐木,锨把粗的果树被砍掉,让人有些不忍,我一问得知是“退林还耕”,过去“退耕还林”,世事变化莫测,不好说什么。“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空心村”“三农问题”“乡村振兴”“共同致富”这些问题,一想起来,就像城里的上学、就业、买房、养老一样,让人头痛。问道终南,终南问道;寻求“妙方”,“妙方”究竟在哪。

    “芒草斜阳风满径,芦花摇曳似飞雪。”晚秋的中午,太阳在上,天空瓦蓝,有些许冷风,芦苇飘荡,很有诗意,野菊花的芳香更是迷人。走在山势延绵,花果飘香的田园小道上,天高云淡,满心宁静。  

    不到半小时,就走上了二龙塔。塔,已经被保护起来,四周布满水泥电线杆和铁丝网,并立起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经过保护性修缮,二龙塔看起来“精致”很多,但是缺少了历史沧桑感。我不是说,不需要保护,遵从自己内心之感,觉得这座“断塔”突然没有了历史的味道,就像全国各地的电视塔一样,千塔一面,直插天空,尖锐单一,美感不足。  

    历史记载,千年古塔,二龙塔建于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原为9层,大体造型和西安小雁塔有些相似,也和南五台圣寿寺的隋塔差不多。传说此处龙气升腾,皇帝恐慌,命人镇住,也传曾有二恶龙缠斗于此,搅得土门峪、蛟峪山周围鸡犬不宁,后造此塔以镇之。“宝塔镇河妖”,这就是“风水塔”。有一说是“昙远禅师灵骨塔”。二龙塔为一密檐式砖塔,现残存7层,高18.65米,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约7米,塔体壁厚2.16~2.2米,坐北面南,南北两面正中原有砖券门,已遭受严重毁坏。上边南面各层正中有券洞,北面各层正中设有不透体墙券门洞,均遭不同程度破坏。虽然破坏严重,现已经修缮好,对于建筑研究和建造工艺等方面来讲,我觉得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在田地遇到一当地老人讲,相传唐贞观年间,风水大师李淳风见此地有二龙头交错之势,乘时运十户九当官,担心大唐社稷乱于长安人之手。随向李世民谏言,当从龙头向下挖十丈零八尺深井,掏尽龙脑,修宝塔一座在龙头上,塔上的砖一页不多,一页不少,正好一砖压长安一官,让二龙永世不得翻身。如此,此龙脉可破。

    没过几年,温家山一带来此井取水的人,经常有去无回。家里人顺路寻找,来到井旁,不见踪影,在井下打捞,捞出了人的骨头,猜测是被怪物所害。从此,前去取水的人渐渐减少。一日,大雾罩塔身,炸雷在塔上响个不停,从清早直到黄昏,雾散雷停之后,人们围住塔身观看,只见塔的西北角掉了一页砖,塔顶也没了踪影。塔下的井里,漂着一具美女的尸体,井水也变成了血水。想来,取水的人都是被这妖怪变成的美女所害,玉皇大帝知道后,派了雷神来除妖。  

    由于长安龙脉被破,当地本该做官的人,都失了仕途。更由于历代义军视二龙塔为改朝换代障碍,欲置二龙塔于死地而后快,几经兵火,近代已经残破不堪了。文字记载二龙塔内木梯焚于清末兵火。塔刹是一整块花岗岩石凿成的,弃于距塔三里远的吴家沟村北路旁。塔刹为何弃之于此有二种说法,一说塔顶有蝎子成精,化为白衣摇扇的少妇,打雷闪电,击杀蝎子精,击掉塔刹落于此地。一说修塔时,抬塔刹的民工迟到一个时辰,工地上刹时辰已到,鞭炮繁响,塔刹不能到位,抬塔刹者死罪难免,弃之逃散。  

    以后,人们在离二龙塔二十多里的西甘村发现了塔顶,在西新庄发现了一页砖,正是从二龙塔上掉下来的。所以,到了民国初年,长安的西新庄就出了个“乱世英雄”张云山。后来的人都说:“二龙塔上掉页砖,长安出了个张云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人来拆二龙塔的砖,修建生产队的牛屋马厩,因归属纠纷,被有识之士制止,得以幸免。再后来,不知是谁将那塔有意拆掉了一半,于是,长安就此出了许多出人头地的人物。要涌现三石六斗菜籽那么多粒数的为官之人的说法似乎得到印证。这些当然都是传说了。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代表着权势。信不信这“八卦”,自己斟酌。这些民间传奇故事增加了许多旅游文化的佐料。

    从天池寺上看二龙塔,在群山树木怀抱中傲然挺立,现在有人在二龙塔下修了水池,更显得活泛。从二龙塔可上天池寺,估计步行也就半个多小时。可以从下面看到天池寺,据说中间有些遗迹,我没有上去。但二龙塔旁边的一些小道上可以看到一些残砖旧瓦,碎了,和在黄土泥里。

    天池寺,我二十多年前去过,留有几间庙宇,没有院墙,四面敞开,见到过传说中的“万人大锅和超大风箱”,据说寺内和尚神通广大,用石甑蒸馍,石臼煮水,供数千人饮食不绝。“上有天池,下有普光。”隋代时称龙池寺,唐太宗登基之初,于贞观六年(632年)亲诏华严宗初祖杜顺进宫,赐号"帝心",命其主持修建兹德、弘福、龙池诸寺,并改龙池寺为普光寺,在方圆10里立标明界。由于该寺地处汪汪方池名曰“仰天”,故俗称天池寺。明洪武初,又加督修,开拓御道,分为上下两寺,上寺(今天池寺)有殿宇、僧舍百间,藏经千卷,良田百亩;下寺(今崔家河与沙场村之间,今已荡然无存)有寺庙五座,殿宇祠堂、廊庑库厨60余间。一时声著遐迩,名冠长安。  

    “修个翠华山,吃倒天池寺。吐了个土门峪,邑(溢)了圪塔子。”这是民间的传说,明朝确实发生过“关中大地震”,似乎有些暗合,或者附和吧?!翠华山的“天池”和“天池寺”究竟有什么关系?不得而知。因为“翠华山”因明末清初“翠花姑娘”传说由“太乙山”得名,关系似乎不大。天池寺周围的胜迹颇多,相传有圪塔村、刘秀村、仰天池、悟祖窑(洞)、聒耳山、张少爷坟、御马圈、春米窝(今存)、扯袍刺、点将台、秦王家佛堂、太子庵,有唐王李世民的上马石,敬德的饮马池、拴马桩等,这些都与天池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朝赵崡在《游城南》记写到:“考寺直至玉案山北,是故龙池寺。东北坡上,有昙远禅师塔”。这里的“昙远禅师塔”是天池寺里面的,还是二龙塔,没有说清,两座塔均在一个坡上,一上一下。也没有石碑等遗迹作证。  

    不管是“风水塔”还是“灵骨塔”,还是“舍利塔”,这些留给历史学家和考古家再去论证。站在二龙塔平台上,地理位置险要,视野广阔,向北便是千年长安,一览无余;向南而望,天池寺就在头顶,六角七层楼阁式砖石宝塔耸立山中;东西贯通,环山路就在脚下,南五台、嘉五台等诸山依次排开,颇有王者气象。  

    在二龙塔上,我站立良久,历史的烟云消失在天际,我们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不管怎样,古老神秘的二龙塔依然恍若一位见证者,默默不语,其实写满春秋。唐代诗人贾岛在《赠无怀禅师》写到:  

    “身从劫劫修,果以此生周。  

    禅定石床暖,月移山树秋。  

    捧盂观宿饭,敲磬过清流。  

    不掩玄关路,教人问白头。”  

    “不掩玄关路,教人问白头。”人生的道路,任何人不需要掩盖,给后面的人以启迪和经验。二龙塔,仿佛就是无怀禅师的化身,在前行中给与我们智慧和力量,在修行中给与我们安静和宽容。  

    2023年11月19日匆于长安  

     

     

    作者简介:

    杨广虎,男,硕士,正高级经济师,74年生于陈仓,89年公开发表小说和诗歌。著有历史长篇小说《党崇雅·明末清初三十年》,中短篇小说集《天子坡》《南山·风景》,散文集《活色生活》》《在终南》,评论集《终南漫笔》,诗歌集《天籁南山》等。获得西安文学奖、首届中国校园诗歌大赛一等奖、“美文天下·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理论奖,第三届陕西文艺评论奖、首届陕西报告文学奖、全国徐霞客游记散文大赛奖、中华宝石文学奖等。1996年—2016年在秦岭终南山工作、生活。  

    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等。陕西省作家协会第三届签约作家,陕西省旅游协会副会长。一直长期从事文旅业,曾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西旅股份上市公司等高管,知名文旅专家。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立夏吃凉粉(杨广虎)
    • 下一篇:散文:寻味广货街(杨广虎)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