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孙宝田>>正文内容

    孙宝田:古经一河滩

    作者:孙宝田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年08月31日 点击数:

    堡子人常说:看景不如听景。一个听字便道出了许多奇妙的道理;说来也怪,许多貌似神秘的东西却十分简单,说是有一个青年闲来无事,却发奇想,在去南山的公路旁,搭了一间黑屋子,然后,就开始卖票,第一批人进去看了什么也没有,出来时,另一批人问道:里边怎样?出来的人照实说了:“没啥!没啥!”但是,没有进去过的人必然不信,没啥?那你们能掏钱卖票进去呢?越是解释,越是觉得神秘。人就是这么的怪异。于是,人们一批接一批的涌向黑房子,又一批接一批的出来,直说没意思,问,究意里边看什么呢?出来的人总是:没啥。弄得偏辟的山边,热闹非常。听说国外有一位建筑师,在围墙上开了一个五十见方的洞,然后,自已躲在远处观察,通过观察证明百分之九十五的路人,都朝洞里观望,其实,那洞里头啥也没有?心里学上说:人,是有列奇心里和探险精伸的动物,人求异的时候多,求同的机率少。我叹其理是真真的,一点都不假。

     

       

     

    单位组织同事们去陕西合阳浪浪,我心想:还不是和那黑屋子效应一样,如今的旅游有人说是: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到了景点就拍照,回来一问啥也不知道?说是时间安排得特别紧张,有些景点是让你在车上观看;而那车子开得贼快,一眨眼就出溜几十米,你就是一目十行,也看不出个张道李胡子;怪道说旅游质量下降,听说就连那导游介绍景点也短斤少两呢?所以,咱对此大打折扣的没去逛那黄会,我心里算卦,白白浪费那五斗米钱划不来,但也不遗憾。听景,总是富于想象,容易浪漫,也就满足了许多。同事们浪回来了,单位里便飘起了回味黄河洽川的谈论声,我没有发议论的权力,也就只有扯着耳朵听景的份了,大多数人都说;那导游是个“竹根,”水平不行,再就是农家乐的饭菜,太平常,实际就是咱这里农村家常饭吗?,最和咱这不同的是;洽阳的蚊子特大无比,太吓人了,你要是问那风景如何?总是说:“嘹着呢”,这个“嘹”确实还有点神秘,究意怎样的嘹?却又说不上来个子乎者也,这也难怪,长安人向来是,出外爱胡跑,回来只说嘹。说这话者不在其数。那导游也是只为五斗米折腰的主,别的不会讲,也只有一句;嘹着呢,再无下文,你道是多学一点,讲个古经,撂个白话也算数呢? 

     

     

     

    其实,据我知道:这洽阳的黄河滩,在陕西渭南境内,黄河自龙门向南,由于地势平坦,流域广阔,水势缓慢了许多,水浅不说,还留下了好多河滩地,长出了好多芦苇丛,形成黄河湿地,诗经有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指的这个地方。谁都想到这十分美好的地方去逛逛,不然,有俗话就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可见,黄河在每个人心目中的位置,但是,因为历史上黄河水害太多,另一方面却又十分美好,所以,后来又有了:“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这说不清道不明的话语,正说明了黄河的神秘和魅力。正是这神秘弄得人们非要到黄河川感受一翻不可!黄河川边的洽阳八塔镇,是首要寻访的古迹,黑池镇就是其中之一。镇里有名的吃食要箅那:“羊肉糊脖”,单从这糊脖的“糊”字,我甚至联想到,也许这吃食始于元代,是那草塬的马背民族,胡人带来的吃食吧?听说镇东还有“古晋墟”三个字,还是书圣王羲子的手笔呢!可能书圣洗笔的涝池,就在村子里。难怪这里叫做“黑池镇”呢?洽阳的河滩称洽川,属古莘国故地,四千多年前,夏启封子于莘建有莘国.诗经有文王初载,天下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佚。武王之母太姒就出生在洽川莘里村,夏阳古渡为黄河八景之一,古为秦晋通商大道,美丽的处女泉就位于莘里村东,面积约三亩地大,泉成天然盆状,四周长满了芦苇,之所以称处女泉,也许是因为天作之合,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吧:相传古时候,洽阳地界十有九旱,滴水成油,人畜难于活命,人们便抬了牲畜供品,在暴阳下祈雨,这事感动了玉皇大帝,即派天神前往南海取水,南海龙王心胸狭窄,硬死不给,天神只好等龙王午休时,偷了一净瓶水而走,走到秦岭华山处,被龙王虾兵赶上,惊慌之下一失手净水掉落,水就洒在了黄河滩上,倾刻冒出了汪汪泉水,细沙随着泉水直冒出来。传说固然美丽,只是一种愿望。但是,洽川的黄河滩就此水雾弥漫;形成多处泉影却是真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历来是百姓们的生活。洽阳的群众在黄河滩办起了农家乐,旅游观光,吃了利,又新开发了挣钱的项目;黄河漂流;游泳、骑毛驴照像,芦苇荡观水,处女泉洗脚。听说,有几个同事坐那竹伐子,由于人老几辈就在土塬上居住,对于淌水漂伐经验不足,旱鸭子落水;弄得直呼救命,那农家乐的主人,并不急也不忙;只是笑了说:“你们站起来,就没事了”。落水同事站起来,果然水浅,只打到小腿弯子以下。所以,有惊无险,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天气渐渐暗下来了,黄水在夕阳下更加金光闪闪,更是宜人;芦荡的晚风吹醉了整个河滩,由于时候不早了,同事们便舍去了其它景点的游玩项目,就近在新盖的农家四合院安息下来,在古老的黄河身边睡觉;你会听到水声和风儿的歌声,湿地里的芦苇随着歌声摇曳;在这苍莽的黄土中,感觉是一种清爽的和谐。

    黄水中的绿色;绿色里的黄河,是浓是淡,似清似浑谁又能说得清楚呢?此刻,你就是跳到黄河里也说不清楚啊!

    同事们和黄河亲近;总算是长了见识;阔了眼界,领略了大河的风度,见闻甚多;回到单位,感触、谈论、三日不绝于耳,我听了感动非常,我想用最优美的词语,描出黄河的秀美;洽阳的丽姿,但是,却不能够,因为我没能抚摸黄河的真实。也许是因为文化太差的缘故,所以,最终还是用长安最简单的土语来感叹黄河:嘹着呢!

     

     

     

    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文豪郭沫若却说:俯瞰黄河地底来。这千年流淌的黄水汤,究竞是怎样来的?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没能亲临目睹大河雄姿;不免是一次遗憾,对于如今的那种跑步式旅游,我也实在不敢恭维。自古以来,文化人讲究神游四方;咱也没那闲情品味,只有乡里把游叫做浪啊或逛啊的,却让我感到奇特、神秘、频有意思。

    听闻黄河古经,记忆洽川的过去、现在。黄河观浪,游芦苇湿地,处女泉洗尘,古墟镇有莘国品吟诗经;我心中的一河滩感叹与操心;留有机会咱也去浪浪吧?

     

    昏昏道人戊子年夏末于余曲城壕七亩地禅室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孙宝田:鼓盆而呼追太阳
    • 下一篇:孙宝田:唉,这么一件事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