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皇甫村与皇甫鼓乐社(董翠学)

    作者:董翠学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8日 点击数:

         皇甫村的由来

     

        西安市城南三十余里的皇甫村,今属长安区王曲街办管辖。

       皇甫村南眺终南山、背依神禾塬,滈河从村南流过。该村地处神禾塬南崖畔,滈河依塬绕流村子建在塬坡上。

       皇甫村地处终南山与神禾塬之间,滈河流经之处为一川道,古称“御宿川”,为汉武帝刘彻所建“上林苑”的核心地段,这里离宫别苑众多。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皇甫村碾弯原“马蹄寺”出土汉代瓦当,该寺遗址为汉代离官的可能性很大。

       据宋人张礼“游城南记”载“凃山寺在皇甫村神禾塬之东南。”白居易写有“塗山寺独游”一诗:“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塗山来去熟,为是马蹄知。”神禾塬之东南,应该是在现在皇甫村碾弯一带。

        皇甫村曾建有皇家寺院,名为“皇姑寺”(俗名皇姑庵),有木牌遗世(民国初年尚在,今已遗失),“皇姑寺”据传为隋文帝杨坚于开皇(581-604)年间为他執意出家的妹妹(名待考)而建。因皇姑寺建在该村,人们就称该村为“皇姑村”,当地村民说转音为“皇屋村”,在文字书写上写为“皇甫村”至今。该村在唐宋时已存在。有宋人张礼的“游城南记”为证。

     

       皇甫鼓乐社的由来

     

        皇甫村所处位置,实为汉唐时长安城南-佳景地。终南山雄奇叠翠、御宿川阡陌连属,麦波稻浪,绿树婆娑、滴河绕流,神禾塬高奥宜人。故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常来此游玩。皇甫村在唐时所建的中官寺(包括现在的常宁官旅游度假山庄),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他的母后窦太后修建的养年官。当年,唐太宗常来这里看望其母。旌旗辇驾,浩浩荡荡,场面十分壮观。

      宋人张礼在“游城南记”中载:“旧传:皇甫有三社·曰鸞驾坪,凤皇台及废栖真观"从“三社”的名称看来:“鸞驾”是指皇帝出行的专用御车,故“鬻驾坪”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此停辇下车的停车场。唐太宗在此下车后。在皇家卫队的保护下步行去见其母。皇上不来会母的平常日子,“驾坪”住着为皇帝保驾护航的官廷人员。

       现在皇甫四、五队所处位置据村中老人讲,过去称为“梨园坊”。梨园者·唐玄宗李隆基在大明官所建的皇家歌舞剧院也。这里的居民是唐大明宫乐人的后代。皇甫村里这些唐代宫廷乐人和皇家护卫,把官廷中的唐代乐曲传承了下来,这就是皇甫村鼓乐社的来源.近代皇甫鼓乐社又博采众长,吸收了显密寺僧派的演奏技艺,使其鼓乐艺术更加精湛。

        故皇甫鼓乐社起于隋唐,兴于明清。在历代终南山南五台古会演奏时,各路鼓乐社云集。皇甫鼓乐社技高一筹,名扬城乡。但皇甫鼓乐社在1957年夏的一次神禾塬滑坡中遭受致命打击,珍藏多年的列朝乐谱和大量乐器及许多老艺人被深埋黄土中,损失惨重,幸亏尚有一些乐宝散落在其他乐社成员手中得以保存,致使皇甫鼓乐社这一民间艺术得以延续。皇甫鼓乐社曾于1956年荣获陕西省鼓乐大赛二等奖。1962年初,著名鼓乐专家李石根先生来皇甫村考察,组织了一次城乡结合的专家学者和老艺人参加的鼓乐研讨会,整理出了“刘、商、尺、吴”四套曲谱,由皇甫鼓乐社罗昌怀担纲演奏,还灌了三盘录音带,曾在陕西广播电台播出,蜚声三秦,影响很大。1964年,皇甫鼓乐社艺人王安志用工尺谱创编新曲《东方红》和《社会主义好》,在西安各地演奏,又一次为皇甫鼓乐社争得殊荣。李石根先生对西安城乡各鼓乐社情况了如指掌,而对皇甫鼓乐社情有独钟,上世纪七十年代多次奔赴皇甫村,欲大力扶持,力图恢复皇甫鼓乐社并促进其发展。但由於当时正处特殊时期,农村经济困难,生活尚难维持,何言奢谈恢复鼓乐社一事。此事一撂多年,村中鼓乐社老艺人一个个相继离世,鼓乐社也多年销声匿迹。眼看着皇甫鼓乐社这一文化奇葩即将陨落,致使皇甫村籍几位退休教师扼腕叹惜。他(她)们奔走呼号,四方连络,艺海钩沉。借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在皇甫村两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由村中老艺人挖掘古曲并言传身教,又向东仓鼓乐社老艺人赵庚辰老先生请教,村中年轻人虚心好学,进展顺利。今已初具规模,不日即可登台演奏。皇甫鼓乐社这一渊远流长的艺术名珠即将焕发出耀眼的光芒。那些为皇甫鼓乐社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人们也感到十分欣慰。那些去世的皇甫村鼓乐社先辈们在地下有知,也会为鼓乐社的复兴而庆幸。

       记于2023年8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诗歌:再续七夕意(李耀亭)
    • 下一篇:散文:孟秋访友(刘德明)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