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话说长安>>正文内容

    高温下的老油坊:时间深处的人间烟火

    作者:文/石喻涵 实习生段林蕊 图/马昭 实习生昝肖婷 来源:三秦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30日 点击数:

    6月29日,预报显示西安最高气温34℃。当各行各业劳动者鏖战高温一线时,记者来到西安市长安区沣峪口,探访一个充满神秘感的非遗技艺——古法炼油。

     

     

    从西安驱车近1个小时,记者来到长安区滦镇西留堡村。村子不大,却藏着一个百年油坊——沣峪口老油坊。尽管抵达时已是中午,但是负责人高飞丝毫没有休息的意思,别的村民将自家菜籽拉来,他忙着称重、去尘、榨油。高飞如今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西安非遗保护协会)理事,传统榨油技艺传承人。

    忙碌间,高飞告诉记者,早上七点半开始油坊就已经高速运转起来了。站在院子中,菜油香浓郁,让人忍不住深呼吸。“这几年都是在他家榨油的,确实好吃,附近好几个村子的人都在这榨油。”从长安区马王镇驾车一个小时赶来的村民柯利利见到记者采访,忍不住夸了起来,“他家生意好得很,来榨油需要提前预约,我今天没预约,你看,就得等。”

    走进老油坊操作间,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你们不一定受得了,里面现在将近50℃。”尽管高飞身着简单的背心短裤,但是汗渍已经将衣物浸透。他抬起胳膊,用衣角擦了擦汗。

    操作间中一根巨大的木头首先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根木头约一人抱粗,十余米长。高飞介绍,这就是压油用的杠杆,行当里管它叫油梁,固定油梁的石头堆叫“石山”。这两样东西是古法榨油最主要的工具——巨大的压力将油脂从油菜籽中挤压出来。

    6月是粒大饱满的油菜籽收获期,而7、8月的高温天则是榨油出油的最好时节。“温度越高,出油量越多。”高飞道出秘诀。

    古法榨油,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凝聚着民间代代工匠师的智慧与传承。只见高飞准备了一口大锅,将水加至三分之一处,等水沸腾。“蒸胚嘛,要沿着锅将磨好的胚均匀地撒到蒸笼上,等锅底下冒热气了,再把油草覆盖到蒸笼上,等上个把小时。”榨油坊内雾气腾腾,温度也在慢慢升高。

    从蒸胚这个步骤开始,油坊便离不开人了。因为,蒸胚过后需要立刻抱坨。高飞拿出几个油圈叠在一起,将油草理顺嵌入油圈中,把蒸好的菜籽胚装入其中,抡起木拐夯实。紧接着,将包好的滚烫的油坨垒放到出油井里,逐渐松开滑车,利用杠杆原理给油梁加压。就这样忙碌两个半小时,醇厚、绵浓的菜籽油才开始析出。

    看上去原始甚至有些笨拙的榨油方式中,似乎能感受到时间深处的人间烟火。闲下来的工夫,高飞告诉记者:“我们平时干活的时候都不讲话的,就是要提着一口气。每个步骤要快速完成,保证胚处于高温状态,要不然温度一下降,就榨不出油了。”

    在油坊的另一间屋子里还放置着一套现代化的榨油设备,从上料、炒料到研磨、压榨全部采用电力,占地不足古法炼油工具的五分之一,操作时间更是大幅缩短。高飞坦言:“就榨油来说,肯定现代设备效率更高,我们也在慢慢转型,包括开通直播等销售渠道。但是传统的东西我们也不会丢,毕竟那是历史的见证,蕴含着文化积淀。”

    记者从老油坊的博物馆中了解到,这里创建于1887年,曾为西北纺纱局,纺纱为主,榨油为辅。后因榨油利润大于纺纱,遂改以榨油为主,延续至今。2008年被认定为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磨胚、蒸胚、包坨、压榨、沉油……在不依赖任何现代设备的情况下历经30多道工序,堪称民间手工榨油技艺的“活化石”。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大学师生手绘乡村振兴旅游导览图 一图玩…
    • 下一篇:长安区:高温下 电力灌溉助力稻田农事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