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话说长安>>正文内容

    “土地托管”模式 实现粮食生产节本增效

    作者:闫珅 来源:西安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2日 点击数:

    6月9日,阳光炙烤着大地,热浪滚滚。收割机在一望无际的麦田“破浪”前行,飞舞的麦芒迎面袭来,一派繁忙景象。

    记者在长安区引镇街道胡家寨村村委会见到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强时,他正在与村集体进行2023年的第一次分红:“收割前先付‘定金’,让村民的心里稳一点。”

     

    在长安区引镇街道胡家寨村,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强(左)正在为村民分红

    一台点钞机,一份写着全村四个组1000亩麦田托管的名单,村集体代表围坐清点。“一亩地先付300元,剩下的尾款过磅后再结算。”薛强说。

    分红之后,薛强戴上了草帽,走到麦地里,喊着:“开镰!开镰!”

    此时,5台收割机开始接龙作业。收获满仓后,又依次到卡车旁装卸。一台收割机一天收100亩地,村上的千亩托管田,将在两天内收割完毕。

    “天气晴好后,又等了两天,直接在地里晒好了,收上来的麦子,不用晒就能直接入库。”薛强说。

    与其他地头上零散的收获不同,合作社在生产路旁准备了5台载重达到3.1万斤的卡车,满载之后前往60公里外的泾阳县仓库过磅入库。

    过去播种、除草、“一喷三防”、收麦……费时费力。现在合作社托管的小麦整个生育期全流程实现机械化,耕种收只需要参与9天,其他时间都不用管。而且产量比农民自己种还高,亩产达700余斤,节本又增效。

     

    村上的种植模式经过几番探索、改进,现在推出了“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保底+分红”的“土地托管”3.0版本,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动员村民,形成集中连片土地,便于机械化耕种管,村民不用投资一分钱就可享受每亩地 700元保底收益,夏粮收益超过部分按照农户、合作社4∶6 比例进行分配,合作社免费耕种一茬秋粮玉米,补充收益。

    “单纯的收种托管,三方积极性都不高,村上没钱投入优质肥料和防治病虫害的药品,小麦亩产上不去,收益就提不上去。新的合作模式,合作社施好肥、精管理,向亩产要效益,一亩地产量上去了,农民有钱赚,合作社才有钱赚。”

    间歇时,薛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解释“有钱赚”的意思:农户种小麦每亩地大概支出旋耕、种子、肥料等费用650元。合作社种小麦,机械化、集约化种耕收,每亩地成本600元;农户种玉米每亩地成本480元,合作社则不到300元。一年种两料,合作社每亩地成本低了两百多元。再加上种植技术优势带来的每亩稳定增产100多公斤,这一降、一升,每亩地增效400元左右。

    粮归仓,心里安。看着一车车满载小麦的卡车驶向粮仓,薛强笑了。

    薛强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一共托管了3万亩土地。这种“土地托管”模式,发展粮食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避免了耕地撂荒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也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实现了粮食生产节本增效,为新形势下探索如何种好粮食提供有益的借鉴。

    记者手记:

    硕士种地——新时代的“麦田守望者”

    “明儿在哪里收?”

    “还定不下,看进度,半夜定了我给你发定位。”

    约薛强采访,出发前一天地点不确定,麦收期间忙得连轴转,在神禾塬万亩粮食示范基地收完,队伍又连夜赶到了引镇街道胡家寨村。

    自关中大地天气晴好,薛强每日开启“连轴转”模式,争分夺秒、抢收抢种。

    认识薛强是在十年前。第一次采访时,他刚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规划着从商还是种地。那几年,父亲薛拓和合作社获得了许多荣誉——2011年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薛拓介绍自己的种粮经验。

    被父亲热爱的事业和从小亲近的土地所牵引,薛强最终选择了种地,参加培训,考取证书,并在全省职业农民技能大赛上,一举拿下“农艺工类”冠军。

    十年蜕变,这位“白面书生”历练成了皮肤黝黑、身体壮实的种粮专家。在秦岭北麓脚下这片广袤田野中,忙碌着的父子俩,是新时代的“麦田守望者”,是我们需要的新时代农业人。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闫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省市气象台发布雷电冰雹预警 这些地方请…
    • 下一篇:长安跻身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