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长安方言一百(每小平)

    作者:每小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4日 点击数:

                   

    中华文化由许许多多的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共同组成的,其内涵博大精深。有人认为,语言不过就是一种口头表达方式,实际上,语言是人类历史的dna。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 社论: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雅言出长安,传承大发展。陕西自古帝王都,长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十三朝古都、是京畿之地,长安方言曾经是当时使用的官方语言。也融合了各少数民族不同语言,形成了丰富多彩一字多音多意的文化内涵。长安方言承载着浓浓的文化乡愁和文化基因,在戏剧,民歌、民俗等都以长安方言为主要展示方式,浓缩着陕西文化的精华。因而古汉语,史记及唐诗宋词、都需要用长安话来读,才能理解其中的方言词汇,读出当时的韵味来。方言字的考证,专家学者主要以宋代韵书《广韵》《韵集》等典籍为依据。《辞海·雅言》释义:“雅言,古时指共同语同方言对称。” 月是家乡明,话是家乡好! 雅言最早兴起于周朝,因周朝在长安沣建都,人们以说长安话为荣,说长安话成为一种风尚,足见长安方言的坚韧和持久。

    长安方言,秦之声韵。长安有仓颉造字台,秦始皇统一文字;文字传承了历史、也记录着历史。秦人说话习惯粗喉咙大嗓门,秦腔高吼激越,言语粗犷奔放,为中国语言文化中的重要一支特色语。历史悠久的长安方言,可以说是五千年中华文脉的一个缩影,像不可触摸的“活化石”;不忘方言,客观上在传承着浓浓的历史文化。长安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各具特色,语言表达丰富多彩,广大农民一代一代将长安方言传承下来,流传至今并发扬光大!留住祖先的声音,让后人知道先人怎样说方言生活和交流的。

    语出长安,留住方言。长安方言历史悠久,属于主流语言,是中华方言的瑰宝。长安方言是活的,充满了生生不息的动态和绵绵不绝的文化前景。

    方言就是我们的乡音雅言,是人们情感交流的纽带,人类文明通过方言将优秀文化得以留存和传承。新生儿最先听到的就是方言,方言有感情,有温度,成为难以释怀的永远乡愁。中国幅员辽阔,全国各地都有方言。方言是贴在乡情上的标签,是百花园中一朵朵靓丽的奇葩。长安方言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大作用,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保护和继承优秀传统的长安方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让长安方言文化流淌至今,服务当代,留传后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与文化互为培养基的语言。长安方言存留了诸多古语,是中国语言的活化石。方言作为汉语的独特表现形式,在语言文化,语言学中地位独特,放在中华文明5000年文明谱系中考量,人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方言就是最好的基因密码;中华文明内涵特质和价值取向,方言就是文化解码。保留方言,就等于保留下了打开中华文明奥密之门的钥匙,开启了智慧的宝库。

    长安方言是古老文明的体现,是地方语言的精华;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独特的文化基因,通过长安方言能追寻一个地区、一个族群代代相传衍变的历程。长安方言保留了很多古汉语,若消失则是对我国文化的缺失。他从远古飘来,充满着活力、是古汉语在长安方言中的留存,也是古汉语的活化石。《礼记·曲礼》曰:“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了解好长安方言,掌握好长安方言,宣传好长安方言,解释好长安方言,是我们的一项光荣义务。

    中国陕西的方言存古程度最高,陕西方言曾经是朝廷官方语言,被称为“大秦雅言”,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说长安方言并分享是种快乐,有种自豪感。长安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是汉语文化的组成部分。长安方言传承着古老历史的文化,是地域文化的直接标志,体现出浓郁的地域味和地方特色。

    时代在变迁,文化大发展。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宣传,长安方言正在快速消失,仅有一些老人或偏僻乡村的人们仍在使用,但词汇、发音及用字、词汇量仍存在缺憾。长安方言保留了很多古汉语,其消失对我国的文化是一种缺憾。若不重视长安方言的保护抢救,其消失已不可逆转。方言文化的基因需要我们来传承和发扬广大,绝不能遗失!否则,对不起我们的先人,对不起我们的后人,也对不起我们的良心,更对不起我们的传统文化!

    戏曲是方言的味道,秦腔、长安道情等戏曲和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相互交流,如同鱼和水、谁也离不开谁,永远不变的是故乡的方言。诸多方言文字因地域、人们的口语发音不同,但大致意思相同;例如把非、扉、菲、啡、蜚、鲱、飞、绯、妃、腓、肥、淝、斐、悱、诽、匪、榧、篚、翡、痱、吠、废、芾、肺、镄、沸、费、睡、说、税等白话文统一成某一个字就失去方言的本意……长安方言有力的验证了:喝长安的水,说长安的话。黄土有多深,文化就有多深。听长安人讲陕西方言,就像吃锅盔、吃碗油泼面那样纯、那样香,那么亲切有滋有味!长安方言涉及面广,数量众多、有时难以全面叙述。一字多音,同音不同字,尽可能用近音近义字,选用合乎文法、通行典范的汉语来表达。

    “小说是民族的秘史。” 同样,地域和方言文化也是民族的秘史。通过长安方言可解读千百年的古文诗句,了解千百年前的文化,回味寻找过去的传统及历史。长安方言保留了古音和古时的习俗,是研究历史不可或缺的乡音和乡愁。

    长安方言是长安人生的根,是从祖宗延续而来的标签。长安方言是身份认同的标志,是在外人的情愫,也是与故乡沟通的纽带,承载着背井离乡的愁苦和拚搏奋斗的信念。长安方言是河流,源于祖宗的血脉,不断传承弘扬广大。不论在那里,长安方言根深蒂固,铭刻着人的一生,并不断孕育延续。“乡当见乡当,两眼泪汪汪。”闻声思故土,方言拨心弦!人的迁徙就是语言的迁徙,身居它乡,若听到熟悉幸运有魅力的长安方言,你会倍感亲切如同见到了乡亲,你会主动搭言:“乡当!你是咱那里人?”“饭吃了没有?”“到这里来干啥?”

    方言的培养在家庭,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老辈传少辈,子子孙孙无穷尽。“我们是方言的载体,愿为它传承并发扬光大。” 每当听到乡亲们说的长安方言,吾就感到很亲切、很温馨,真正使人感到方言就是家乡,就是吾永远的乡愁。

    《长安方言》1-----99分别在《长安人》《爱长安》《京兆文学》《今日头条》《复兴文化传媒》《作家新地带》《西部都市网》《三秦文学》《西安盟讯》《百花洲诗刊》、《南山窗》《三秦散文家》《西安政协》《艺空联盟》《长图荐读》《网易》等网站平台上刊载后,受到20.105万读者和12584位网友的留言点赞;17959位读者先后分别多次写出宝贵的评语进行点赞,还有的为某句某字某方言与我进行探讨、并给

    我发来他人文章对照,令我欣慰不已。

    何演宏:长安美《人生哲理经典名言》人生探不清,说不明,人人都想探,人人都想说,揭开人生神秘面纱,在历史与现实中,不懈梳理人生哲理可谓佳径。《人生哲理经典名言》从人生哲理探索人生路径,从长安方言探索地域文化之源,平凡伟大!

    尚林祥:长安美 长安方言是长安人生的根,是从祖宗延续而来的标签。长安方言是身份认同的标志,是在外人的情愫,也是与故乡沟通的纽带,承载着背井离乡的愁苦和拚搏奋斗的信念。长安方言是河流,源于祖宗的血脉,不断传承弘扬广大。不论在那里,长安方言根深蒂固,铭刻着人的一生,并不断孕育延续。“乡党见乡党,两眼泪汪汪。” 闻声思故土,方言拨心弦!

        韦忠民:……我们中华传统的东西逐渐流逝,尤其是汉字古音和方言;普通话的普及是件好事,可是方言才是代代相传的本土文化,弄懂方言对于学习古文帮助很大……                

     本稿对某些生僻字用同音或近似字标出!我恳请并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和好的建意,共同参与到长安方言中来,为传统文化、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感谢张利萍和子女为本稿的大力支持!

     

    范宝(饭饱生愚事):指人吃多了节外生枝,没事寻事、惹事生非,欺侮他人的意思!

    例句:你不要范宝(饭饱生愚事或饭饱生于事) ,没事寻事、背着鼓寻槌哩!

    她说:范宝(饭饱生于事) ,(吉寒)饥寒出盗贼!

    传说:范宝是个财东有钱人,吉寒是个穷苦人。吉寒给范宝家扛长工,屡受欺侮。三年后,吉寒实在忍受不了欺侮而辞退。无法生活吉寒就偷盗为生,后在人们的教育下改邪归正,勤劳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饭时:指吃早饭、午饭和晚饭的时候之意。

    例句:她是个贤惠的媳妇,每到饭时就会做好饭!

    我这会儿下不成象棋,因为快到饭时了。

    大家再抓紧干一阵子,到饭时结束再好好吃饭!

    饭食:指做熟的饭和菜的意思!

    例句:现在的饭食比起四十多年前强多咧!

    小伙胃病治好后,对饭食也不太弹嫌咧!

    他媳妇做的饭食,色香味形俱佳、有口福!

    饭局:喻指宴会、请客聚餐的意思!

    例句:我中午吃了个饭局,想要多喝些茶水!

    饭局好吃,可给布置的任务有些难!

    中午饭局后就打麻将,四个人连续打牌8小时!

    吹牛皮(吹牛、说大话) :贬指说不切实际和能力的大话、空话和假话的意思!

    例句:你千万别听他吹牛皮(吹牛、说大话) !

    他吹牛皮(吹牛、说大话) 不切孕话,他没有能力去办!一件也办不成!

    据传:昔日沿黄河一带的人,以牛皮或羊皮为袋,结扎充气后作舟载人载物。因古代无气管充气,由人使劲吹牛皮鼓气后结扎作舟,以此载人载物过黄河。后来,人们把谝大嘴、吹牛、说大话或骗人话的人统称吹牛皮!

    拍马屁:古时,人们出行都要骑马或乘马车,故以马为荣。路途中逢上亲友,互相下马致意问候。常用手拍对方的马屁股赞曰:好马!好马!!(因马的全身唯屁股处肥胖) ,后来人们为了奉迎,无论马的肥瘦,皆拍其处并赞扬。原喻指拍马使马亲近舒服,主人高兴。贬指某人趋炎附势、奉承、吹捧、谄媚低下的不良行为的意思!

    例句:你不要再拍马屁咧!把人听得不舒服!

    她最爱拍马屁咧!可这次没拍好,让马给踢咧!

    他最爱给领导拍马屁咧!总想让领导提拔他升职!

    戴高帽子:喻指恭维人的言行之意。

    例句:领导给员工戴高帽子,是为了让员工多干事出效益!

    员工给领导戴高帽子,是为了表现自己好晋升!

    家长给孩子戴高帽子,是为了听话、好好学习!

    白气:贬指言行不一办不成事;又指有粗暴厉害行为且冒失的人之意!

    例句:先看你个白气!啥事也弄不成!

    说的再好却做不到,真是白气冲天,冒了青烟!

    大(音达):指父亲;又指父亲的兄弟称谓!

    例句:十里乡俗不同,有的地方把大称父亲!

    在长安韦曲、杜曲一带把父亲的兄弟称大或爸!

    酽火:指物价超出平时的N倍之意!

    例句:这件古懂的价格太酽火!能不能降价?

    老汉熬出来的砖茶水太酽火!年轻人喝不惯!

    洋和:喻指人打扮得很时髦的意思!

    例句:人凭衣服马凭鞍!小伙子穿上西装很洋和!

    功夫没有白费,这套新房装修后很洋和!

    忙和:喻指人很忙碌的意思!

    例句:这几天她很忙,整天忙和着娃结婚的事!

    经理近来忙和着公司开张的诸事,抽不开身!

    软和:喻指铺垫之物很柔软的意思!

    例句:她给床上铺上网套、褥子等很软和!

    户外大雪严寒,屋内火炉正旺,床上也软和!

    丈夫:指已婚的成年男子;又指气度不凡之意。

    例句:他是我的丈夫,同我结婚已两年了!

    面对坏人他英勇向前,真是个大丈夫!

    堂堂八尺男子汉,就要干出大丈夫的事情!

    剺(音犁) 和 、镵(音残) 和:形容刀剑等锋利,又指人做事麻利的意思!

    例句:二匹马拉着犁铧犁地很剺(音犁) 和!

    屠夫割肉用的刀很镵(音残) 和!

    她虽然是个女人,可说话办事很镵(音残) 和!

     

    热诚欢迎读者们留言指正

    如果转载需经本人同意!

     

    2023年5月22日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办公室副主任 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长安区武术协会名誉顾问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 社火文化研究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麻将的揭秘(每小平)
    • 下一篇:评论:人生哲理经典名言九十(每小平)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