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长安77岁花灯奶奶坚守初心传承古老技艺

    作者: 来源:西安发布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20日 点击数:
    一到春节,王蒲芳就开始忙碌起来。尽管一年就卖一个月,但花灯细琐繁杂的工序不得不让她提前作准备。60多年来,王蒲芳没有度过一个完整的年,她的“年”在“捻纸成花”的手指缝里悄悄溜走,也在宣纸染色的重复中倏忽而过。
     
     
     
    60余年坚守初心 只为对得起这份使命
     
    1月18日,记者走进长安区砲里街道西垇村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第四代传承人王蒲芳的家里。盆盆灯、老虎灯、莲花灯、提篮灯、狮子绣球灯……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了房屋,形态各异、十分精巧。
     
    关中地区有“送灯”习俗,正月开始,花灯就进入销售“旺季”。王蒲芳从8岁开始跟着爷爷奶奶学着做花灯,到13岁已经熟悉花灯制作的整个流程。剪花、染色、搓纸绳、绑骨架、裱糊……传统手工艺耗时费力,每年11月王蒲芳就已经开始忙碌了,等到腊月开始做骨架,定型好后等到快过年才组装成半成品。花灯底下需要贴纸穗,得等到上集开卖才能贴,不然不好存放。
     
    “这些年做的花灯我都没法统计,有时候前一次卖得好,熬夜多做一些下次再卖。”就这样,寒冬腊月搓纸剪花,通宵达旦黏合组装,最后再赶集叫卖。就算只卖一个正月,手艺人也用百分百的热情去奔赴这场盛会。
     
    “要说难,其实也没多难,我可能是从小耳濡目染看会了。”说起这门技艺,王蒲芳头头是道,她还把制作每种类型的花灯步骤总结下来,写在本上,方便有兴趣来学习的朋友翻阅。
     
    60年代,一个花灯才能卖一角左右,现在,一个花灯50元到100元不等。“你想想,一年就能只能卖这一个月,做花灯真的赚不来什么钱,但它就是一种手艺,传到我手上,我就有让它传下去的使命。” 王蒲芳说。
     
    有悟性,爱思考,生活是启迪艺术创作之窗
     
    在做花灯的漫长岁月里,王蒲芳除了继承父辈留下的古法技艺,用竹子做骨架,用搓纸绳固定骨架环保又牢固。更是对花灯需要的“纸”进行了革新。
     
    前些年,做花灯的纸多为“标语纸”,颜色多为红色和绿色,色彩单一也不耐实,做出来的花灯色彩单调。在王蒲芳手里,花灯的纸变为了吸水性更强的宣纸。色彩晕染起来更到位,效果也更好。“想要什么颜色就染什么颜色,染完第一遍等干了之后染第二个颜色,吸水性好上色很快。”王蒲芳说。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王蒲芳的家里挂着各式花灯,形态各异,色彩艳丽。
    生活的启迪是艺术创作的窗口,王蒲芳“能发现、善思考”,只要令她印象深刻,生活中见到的很多元素,她闭上眼睛回想过后就能在纸上画出来。然后将这些特色和亮点,呈现在花灯创作上。她做的十二生肖花灯惟妙惟肖,兔子灯还安装轮子,可以提着它,也可以放在地上让它“跑”。
     
    在王蒲芳的家里,制作花灯的工作摆满桌子,剪染好的花纸放了整整两个盒子。 “做手工可能手巧的人都会做,但如果没有悟性,每一步不追求完美复原,那做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就像我做花如果不压褶子,花朵就死气沉沉不鲜活,我认为这就是手艺人需要的极致追求吧。” 说起这“捻纸成花”的本领,王蒲芳神采飞扬。
     
    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失传了才最遗憾
     
    近年来,王蒲芳制作的花灯在西安南门城墙灯会、大唐不夜城的各种活动中展出。2019年,她曾受邀参加春节联欢晚会西安分会场的录制,她带着自己做的花灯让全国观众通过镜头欣赏到了造型多姿、色彩艳丽的传统花灯,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魅力。
     
    有一年,她的花灯在大唐不夜城展出,路过的外国人驻足观看好久,在得知这些花灯全部出自王蒲芳之手,对她竖了好几次大拇指。正是这不经意的鼓励,更坚定了她要将花灯传承下去的信心。
     
    这些年,她还致力于“非遗进校园”活动,带着花灯走进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为感兴趣的学生们讲解花灯的历史文化,传授花灯制作技艺。
     
     
    王蒲芳曾在多家媒体的镜头前表示,只要有人想学花灯,她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自己掌握的都倾囊相授。
     
    但无奈的是,王蒲芳至今没有找到“接班人”。孩子们有各自的营生,每年仅卖一月的收入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仅靠兴趣难以持久。做花灯耗时巨大,工费较高,比起工厂里批量生产的各式电子灯笼确实不具优势。虽然王蒲芳也给花灯加装电子灯泡,但销量仍然无法与“电子灯”相抗衡。
     
    前不久,王蒲芳也“阳”了,康复不久就赶上过年,所以今年她只做了40个花灯。家里人多次劝说她,别那么累,健康轻松安享晚年,但王蒲芳心里却始终放不下。
     
    “我做了一辈子花灯,哪年不做都感觉心里空得很,它不仅是我的乐趣,更是一种责任。比起赚不来钱,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要是在我手上失传了才最遗憾。”说到这里,王蒲芳眼泛泪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区将新春祝福送上门 赠春联写“福”…
    • 下一篇:领略新春冬韵 体验冰雪乐趣 翠华山景区推…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