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话说长安>>正文内容

    唤醒“沉睡资源” 撬动产业发展 长安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作者:高乐 季风 文/图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4日 点击数:

      “三秦巧娘”手工作坊制作的精美手工艺品。

     

      如何唤醒“沉睡资源”、撬动产业发展、提升乡村发展的活力?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长安区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社会参与的方式,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在滦镇街道乔村,一个荒废的小院被改造成一座手工作坊,到处散发着文艺气息。

      “来来来,里边坐。”招呼大家的是作坊的女主人崔玮,看她的穿着温婉柔美,说起话来却流露出一个西安女娃的利索和爽快。

      顺着女主人指引,一座“三秦巧娘”手工作坊映入眼帘,只见旧砖墙涂上了时尚彩绘,自然生长的果树裹着彩色毛线衣,废旧水桶改造成了洗手台……创意的打扮让整个旧院落恢复了生机。

      “今天我们准备做一批手工挂件,做得好还有礼物赠送。”崔玮一边说,一边找村党支部书记帮她叫人。“给咱用广播喊一下,让大家这会没事的都来‘巧娘’这,你给说,今天做得好还给送礼品。”乔村党支部书记荆蕊打着电话催村干部“召集人马”。

      不一会儿,村里的大娘、大婶、大嫂子、小媳妇呼啦啦坐满了一院子。“棉侠、彩玲……来,你们几个坐到这,给不会的人教一下。”随着崔玮三两下指挥,原本嘈杂的院落立马安静有序,大家伙围成几桌子,不会做的人也不再着急,拿起了制作挂件的材料,看着会的人怎么做。

      安排好现场的“工人”,闲下来的崔玮介绍,村里来做工的都是妇女,要照顾家里,做工的时间不能太长,而上了年纪的人,做工太复杂,身体也吃不消,所以她让大家做比较简单的手工挂件,好学好上手,村民做得很开心。“有活做的时候,最多能叫来200多人。”崔玮说,替大家考虑是一方面,能让大家得到实惠,才是调动村民一起创业的根本动力。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崔玮不仅在微信视频、抖音平台销售成品,给大家分成,还面向社会开展多项手工研学项目,吸引大批游客来作坊体验手工艺品制作过程,让村民当“讲师”,现场为游客传授制作技能。

      “我讲一节课能拿到100元课时费,比做手工还挣得多。”村民王棉侠自小喜欢做针线活,心灵手巧的她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当上“讲师”。

      如今,在手工作坊里,妇女们穿针引线,剪花贴纸,为游客讲解、培训,已成为乔村一道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风景线。而销售工艺品的收益、培训讲课的费用、研学游客的提成,都成为大家摸得着、看得见的经济收入。

      “没想到一个荒废多年的院子能给大家带来这么好的收益。”乔村党支部书记荆蕊介绍,村里闲置的民房,现有20多户租给城里人居住,有2家租给创业者开办民宿,还有5户租给凉皮、挂面等手工作坊。一年租金8000元起步,有的能租到15000元。

      村民挣得不仅是租金,一座旧宅带动一个产业。小峪口非遗乡集,五台、子午民宿集群,刘秀村“古秦渡酒”……一个个融合乡村旅游、餐饮民俗、文化体验的新业态,吸引人流、资金流竞相涌入,一座座旧宅老院被激活重生,蝶变为新产业,撬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了乡村振兴的活力。

      据了解,近年来,长安区已发展特色民宿100家,年接待游客3.8万人,收入100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乡村旅游消费2亿元。

      “沉睡老宅”能生金,长安区积极推动闲置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书写着群众满意的乡村振兴时代答卷。

      采访的尾声,已经75岁高龄但身体依然硬朗的吕竹纬老人拉着崔玮的手说,不给她工钱都可以,在作坊这里,她找到了晚年生活的乐趣……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西康高铁——全线最长隧道进口双线突破千米
    • 下一篇:西安长安区:倡导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居…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