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话说长安>>正文内容

    长安20年城市变迁,一座“未来之城”的崛起

    作者: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1日 点击数:

    “长安区发展太快了,现在和我刚来那会儿比,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西安长安区生活了12年的李元感慨道。

    50岁的李元祖籍宝鸡,2010年定居长安区,当时长安区给李元的印象是,城市规模不大,休闲的公园少,周边大商场和超市比较少,生活不是很方便,公交车很挤,线路也不是很多。

    而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生活很方便。交通也便利,30分钟一趟车,即使错过也马上会有下一班,地铁公交直通西安市中心,家门口的公园多起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元清晰地感受到了长安区城市的巨变。

    李元生活的变化和感受,是长安区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自2002撤县设区后,20年来,长安区作为西安极具优势的郊区县,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区繁华、城乡融合、宜业宜居等,成为长安区新的标签,一座美好的“未来之城”正在崛起。

    宜业之城 西安高等教育“半壁江山”

    长安原为长安县,汉高祖五年设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安县2002年撤县设区,正式与西安融为一体。

    长安区在西安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区位优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北靠雁塔区、灞桥区和未央区,靠近西安主城区,2021年GDP为1269.45亿元,GDP增量仅次于雁塔区,增速是4个千亿经济强区中最快的。

    2002年撤县设区后,众多高校涌入长安。在长安区学府大街沿线上,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京学院等高校林立。

    以此聚集而成的大学城,成为长安区广为人知的标签,也是其最明显的优势之一。

    教育部发布的最新《2021年度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西安有63所高校,而在长安区设有校区的有32所。可以说,“西安才共一石,长安独占5斗。”

    而借助大学城教育资源辐射,长安区基础教育亦迎来发力期,中小学校持续补强。

    今年以来,长安区完成西北大学附属学校等11所学校及幼儿园改扩建,新增学位1350个。

    作为西安高校教育禀赋最聚集的区域之一,大学高校聚集带来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32所高校的30余万名师生的生活学习,为长安区快速发展,奠定了更好的人口基础。

    同时,发挥教育资源禀赋,亦利于长安区打好科创牌,借助秦创原平台,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创业创新环境。

    据了解,长安区力推国家校地融合的示范区,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进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过去五年,建立“1+11”校地融合联席会议制度,与14所驻区高校合作,8个“双一流”建设学科、33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成众创载体74个,入驻创业团队500余个。

    未来,长安区仍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聚力打造城乡一体、协调均衡、优质多元的科教文化首善区,把大学城建成国内一流的创新创业乐园,一座宜业之城呼之欲出。

    宜居之城 西安居民的“大花园”

    撤县设区20年来,长安区另一巨大的城市变化,也是长安区的比较优势,以城市生态改善带来的宜居环境,以秦岭山水为依托,打造的西安“大花园”。

     

    目前,长安区完成3个城中村、142个老旧小区、5条背街小巷改造工作。秦岭清水历史性进入长安城区。

    长安区完成区内水系130公里河流堤防的建设及皂河长安段8.9公里河道综合治理,64.5公里“三河一山”绿道长安段、54公里“山水文旅体验线”同步贯通,建成公园30余个。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城市公园结合了长安区的现有生态景观,每个公园均有独具的自然风貌,城市公园的密集建设,让长安区成为有山有水、适合宜居的公园城市。

    “我经常去的还有樊川公园、常宁公园、中央公园,都是咱长安人家门口的公园,环境特别好”长安公园里,一位带着小孙子来公园散步的大伯对长安区的环境赞不绝口。

    另一方面,长安区拥有西安其他区县所不具备的优越生态资源。

    秦岭七十二峪,长安独占二十四峪,秦岭长安境内面积87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36%。“八水绕长安”中的沣、滈、潏、浐四条河流源自或流经长安,河道全长297.52公里。

    依靠独特的生态资源,长安区生态旅游火爆出圈,成为西安居民周边游和微度假的“后花园”。

    疫情大背景下,短途游、本地游热度攀升。其中,以露营为代表的“微旅游”大行其道,成为人们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一种快捷方式。而长安区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自然成为西安人露营去处的首选。

    未来,长安区将延续一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争取在2035年,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的目标。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的“长安方案”

    20年来,长安区亦蹚出一条城市乡村自然融合的发展新路,美丽乡村成为长安区城市建设的又一名片。

    据了解,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长安区的打法是,因地制宜加快产业发展,培育村集体经济增长点,搞活“一村一品”,倾力打造新业态,推进产业更新。

    目前,长安区已培养出一批美丽宜居的“花园乡村”,基本实现花园乡村全覆盖,24个花园乡村被评为“2A级景区”。过去五年间,带动了超过500亿元的旅游消费。

    其中,王曲街道南堡寨村通过“引水进村、引水入园”,着力建设水系公园重现绿色景观的水系生态带,打造村水相依、人水相亲、水清岸绿、乐水宜居的乡村生活环境。

    昔日的空心村,在经过古村落修复保护与文旅组合建设之后,变成了“在山和城之间可以安放乡愁”的唐村。

    村落中的老旧土坯房在保留了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改造,细分出了古寨区、文创区、艺术区、梅园、二十四节气园等区域。

    在古村落修复保护的基础上,将废弃荒村打造成了都市人心中的“桃花源”,使人眼前浮现出一幅唐时“诗酒花茶”的惬意生活画卷。

    同样小峪村依托王莽青山绿水、花园乡村等优势资源,探索新型业态发展模式。小峪口非遗乡集是长安区首次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市”概念,形成集合非遗、文创、特产、旅游、体验、住宿于一体的长安旅游新生态链。

    未来,长安区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推进城市乡村自然深度融合、协调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将长安区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先行区。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西安统战征文活动 长安盟员获奖多多
    • 下一篇:10月11日24时起,西安新增1个高风险区1个…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