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中秋节的习俗(每小平)

    作者:每小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0日 点击数:

                                 

    在我国,中秋节的习俗南北、东西间各有不同,有所差异。主要有:“祭月”“拜月”“赏月”“走月亮”“吃团圆馍或月饼”“吃水果”等的习俗。

    祭月:先清扫庭院,洗干净桌椅果盘(碟或碗) 等器具。准备好团圆馍或月饼及时令水果、香蜡等祭品。月圆之夜,设香案供桌,摆上主妇精心制作的大、小团圆馍或选购的月饼、西瓜、苹果、红枣、葡萄、李子、核桃、板栗、柿子等水果祭品,依次摆放好。月光下,将月光神像放在月亮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按照老幼、依次祭拜月亮。祭拜月亮后,可分食大、小团圆馍、月饼或各种水果。

    拜月:不是指祭月时的拜月,此风俗源于北宋时期的京师。当夜,满城人家,不论穷富老少,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盛谷物插香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的品德入宫,但未被皇上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他美丽出众。天子称帝后就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般美丽动人 。

    赏月: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在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庭院中设立桌案,将月饼、西瓜、石榴、苹果、红枣、葡萄、核桃、板栗、柿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待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诗歌会,规模盛大、多姿多彩的群众赏月活动所替代。

    走月亮:此习俗主要表现在南方,以前江苏地区的中秋夜,妇女们多外出在月下游玩,或互相拜访、或结伴去尼庵佛寺、或举行盛大的文艺活动,甚至玩到四更鸡鸣。这一风俗当地称为“走月亮”。上海的习俗与江苏差不多,只是中秋夜,妇女们多外出在月下游玩,必须要走过至少三座桥,因而叫做“走三桥”。

    “吃团圆馍或月饼”“吃水果”: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团圆馍或月饼”“吃水果”的风俗。俗话谚语:“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团圆馍或月饼象征团圆,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而中秋节吃团圆馍或月饼的风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条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 的纸条藏入馍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夜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地起义军纷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般威武。很快,徐达就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密秘传递信息的“月饼”,做为节令的糕点赏赐群臣。

    月饼同团圆馍一样,最初是家庭制作的。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有记载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做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馅料多样且考究,外形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银河月夜”、“嫦娥奔月”、“三谭印月” 等。通过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华夏人们的共同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作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密切关系。

    兔儿爷:兔儿爷为中秋祭月之用,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传说:有一年,北京城闹瘟疫,玉兔为救人于苦难,下凡来到人间为百姓医病。它身着人服或袍服或战甲,有时骑马、鹿或虎、有时乘风。它走了一家又一家,医好了许多人,而且不计报酬,不收分文。人们为了感谢它的恩德,盼其带来吉祥和幸福,每到农历八月十五,家家都会祭拜兔爷。明人纪坤《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匠,或是绱鞋、卖馄饨、卖汤的商贩,不一而足。旧时中秋,在北京街头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场面极为热闹。

     

    2022年9月10日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协会监事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办公室副主任 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现任韦曲支部副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中秋忆双亲(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长安方言八十二(每小平)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