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话说长安>>正文内容

    西安长安区这六座古城门楼依然挺立

    作者:高乐 通讯员李勇军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1日 点击数:

      城门楼,是关中地区农村现存为数不多的古老遗迹,作为一种传统古建筑,它见证了村庄的历史变迁和兴盛衰落。

     

     

      如今,在西安市长安区就隐藏着数座这样的古城门楼,历经百年风雨依然挺立,通过一系列修复保护,成为这里独有的文化与“乡愁”。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数个村落,近距离探访六座清静、安谧又美丽的古城门楼。

      

      南豆角村:

      南北对望 古商道依稀可见

      “我们村这城门楼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南北相对,有两个呢。”7月10日,记者在长安区子午街道南豆角村采访时,看到有人拍照,村民茹战战指着宏伟的城门楼边走边说道。

      南豆角村地处秦岭子午峪口,是古时候通往外省的经商要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在此歇脚,城门外的商店、杂货铺、饭馆一家挨着一家,热闹非凡。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进山的道路改道,客商们逐渐远去,商道慢慢衰落,南豆角村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喧闹。曾经高大雄伟的城门楼也成了生产队的库房和村民堆放柴火的场所。

      记者在现场看到,南豆角村古城门楼呈南北走向,两个门楼距离200多米,城门上均有箭楼,门洞内以前用来插大门栓的石头还镶嵌在墙砖里,南门楼还保留有木质门框和门扇,门扇上包铁皮泡钉,门楣上书有“南极增辉”四个大字。旁边的碑石记载,城门楼建于明末,由石条青砖筑成,楼底宽约7.8米,两层高10米左右,夯土起台,外包青砖,门洞为券顶拱门深4.8米,宽2.5米,门楼为面阔三间,硬山灰瓦顶。除古城门楼外,南豆角村南边荒草掩盖的古商道依稀可见,还有千年古柏、石头爷等遗存守望着古老的村庄。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毁在咱手上。”南豆角村村支书李徐宁说,为保护这两座老门楼,长安区文物部门和村上对城门楼进行了修缮维护,加固了墙体,整修了箭楼,铺设楼梯街道,昔日雄伟壮观的城门楼焕发出新的活力,据了解,南豆角村古城门楼现已被列入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第一批保护名录。

      下滦村:

      保持格局 让村民记得住乡愁

      下滦村北城门是滦镇周边现存唯一一处城门及堡寨遗址,7月的一天,顺着环山路,记者驱车来到了这个被片片葡萄园环绕的小村庄,老远就看到这个屹立在村子路中央的古门楼。

      门楼旁边的文化墙上记载着下滦村北城门始建于明末,清同治年重修,光绪三年落成,南北长约280米,东西宽约260米,北城门楼高约8.7米,底部由石条铺基,上部歇山楼阁样式,原来内外皆有木门,现存北侧用铁皮包裹的两扇大门。门楣上书写着“风调雨顺”,寄托着村民最朴素的愿望。

      下滦村70多岁的田仲智住在老城门旁边,他说:“从小时候记事起,村上就有3处城门楼,周围还有土城墙围着村子,到后来,南门东门都拆了,土城墙也当肥料拉去上地了,就剩下这座北门了。”

      “这门楼2010年发生过火灾。”村主任田百迎说,2013年村上集资对门楼墙体及箭楼进行修缮加固,保持了门楼的风貌格局,旁边还修建了村史馆、小花园、凉亭、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甫店村:

      古树古塔 至今完好无损

      子午街道甫店村因唐朝诗人杜甫进山访友路过该村留宿而得名,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甫店村。

      走进村子,古树、古塔、石像、老屋星罗棋布,几位老人在门楼前的凉亭下听戏、聊天、拉家常。村庄的一切都显得缓慢而静怡。

      村民田甲已家紧挨着城门楼,他告诉记者,村上原有4座城门楼,其他3座都拆了,现存的城门楼又叫甫店门,是当年的西门。现场目测西城门楼高7米左右,宽约6米,门洞深2米,整个门楼由石条灰砖砌成,楼顶新修的垛口整齐排列。

      问起门楼的年代,没人说得清楚,有村民说上世纪50年代拆除北门时,发现一块大青砖上写着明朝万历四年修,由此推测城楼修建于明朝,不仅仅是城门楼,周边还有壕沟、城墙、垛口、上面宽阔能行马车。

      田甲已的老伴吴月贤说她家的地方原来是个老碾坊,后来成了庄基地,前几年村上对城门楼进行修缮保护,门前新修了小花园,村民闲暇时都在这,“不光是我们村人,经常还有城里人来这里拍照参观,看!那还有个古塔呢。”顺着她手指的方向,记者来到了古塔旁,塔高约8米,呈四方形,底大上小五层,古塔与村民房屋紧邻,宏伟壮观,虽然经过百年沧桑变迁,至今仍完好无损。

      立元村:

      修缮保护 述说曾经辉煌

      黄良街道立元村于隋大业年间依湖而建,至今已有1390多年。立元村堡的城门楼包括西城门楼和东城门楼,建于清嘉庆十五年,门楼重修于光绪三十四年,西城门楼重修于2005年。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村的两个城门楼呈东西走向,西城门楼地处何子路东边,为两层砖木结构,底层由石条砌成,二层上有箭楼,门洞内还有石台阶通往二楼,在城楼的中间门楣处镶嵌有砖雕匾额“五福来朝”四个字,并有嘉庆岁次庚午年仲冬吉日造等字样。

      与西城门楼不同,东城门楼原城门及道房已毁,没有箭楼,用砖砌成城垛状,门洞两侧用水泥装饰成两扇对开的泡钉门状,上面没有箭楼,只剩下一层,村民说,这门楼以前塌了一个豁口,后来村上进行了修缮,二层的城垛都由水泥砖块砌成,基本保持了城楼原有的样子。

      记者随后从长安区文旅局了解到,长安区乡村现存的古城门楼基本都超过百年,时代可追溯到明清,目前,南豆角村、立元村古城门楼已被列入西安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岁月悠悠,古村悠悠。乡村城门楼作为一个古遗存,是村民们心中难以忘却的记忆和乡愁,这些见证了古老印记的古城门楼经过修缮保护,依然挺立,继续述说着曾经的辉煌,传承着一方村落文化,守护着一方水土一方人。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西安目前有9个高风险区 11个中风险区
    • 下一篇:西安长安区多家商场恢复堂食 餐饮店门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