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生态长安>>正文内容

    长安唐村:描绘最“出圈”的乡村振兴作品 让山之下水之畔有个西安人的诗酒田园

    作者:樊华 窦翊明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4日 点击数:

      当“扎帐篷露营,在春风中伸个懒腰”成为今春西安人最时尚的假日打开方式时,大家惊喜地发现,位于终南山下、滈河之滨的长安唐村才是露营最出片的打卡圣地。

      谷雨过后,风中带暖,我们从城墙边出发,随风声、随花香、随着烟火气,驱车一路南下,只消不到一个小时,便来到依山傍水、川源辉映的长安唐村·南堡古寨。这里不仅有鲜花、帐篷,还有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一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实践。

      

        生于斯长于斯

      “我是家乡发展的见证者”

      “南堡寨,四没角,老爷庙有个锅锅哥,锅锅哥怕老婆,自做自吃自带锅。”沿着从新村前往南堡古寨的“之”字路一路向前,讲解员、土生土长的南堡寨姑娘马薇念起一段歌谣,把南堡古寨曾经的破败感体现淋漓。马薇说:“歌谣是小时候听村里老人唱的,儿歌里说的锅锅哥曾是村私塾一位驼背的教书先生,而私塾后来就变成我上的村小学,记忆中很破烂,冬天上课把人冻得不行,但现在经过修复,变成了大家马上会看到的乡村展厅。”马薇边说边指了指手边一处修旧如旧、古朴大气的砖房,不说真是让人联想不到这里曾是一处被废弃的乡村小学。

      出生于1990年的马薇,此前在浐灞的凯宾斯基酒店(现名西安锦江国际酒店)上班。2018年,听村里人说荒废的老村要被修复开发了,她很激动也很期待,毫不犹豫就辞职回来上班了。朋友听说后第一反应都是“啥,回村上班,你是去村委会当文书了吗?”那时候,乡村振兴刚刚被提出,没有人想得出,小村庄能孕育出什么大产业……

      4年过去,看到曾经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百年空心皂角树被养护得更好,老祠堂、老戏台、各家的老院落正一点点被修复,记忆中的老村庄在眼前一天天变得更鲜活,马薇和村里的年轻人都自豪极了。

      记者注意到,这份离家近的工作,让马薇和同村青年感觉收入可观,有五险一金之外,更有获得感的是,每天接待四面八方来采风游玩的学生、学者、游客,还为她们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城里流行啥,比如去年的格子野餐垫,今年的帐篷;国家啥政策,比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我们在做讲解、接待的时候,都能看到、感受到、学习到,这让和我一样的年轻人愿意安心待在村里,感觉和城市、社会没有脱节。”马薇说。

      “唐村从建设到运营,已经为村民提供了包括接待、工人、保安、保洁在内的约200个就业机会,另外,目前在村内从事自主经营的村民也超过20人。”天朗集团文商旅公司总策划何猛介绍说,他们不光解决了当地农民,尤其是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更致力于为村民提供平台,让他们不仅成为家乡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

      曾经的“空心村”

      如今充满有趣的灵魂

      在长安唐村,荒废十余年的“空心村”正重回昔日荣光,一个可以承载人们文化记忆的农业公园正在由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能工巧匠描绘、改造、兴建,一个足以满足我们对诗情画意期待的田园村落正在构成。

      “一个门楣的高下,一条甬路的远近,数段女墙的长短,几棵梅花的左右,或许你来一次感受不到,但这无不是我们匠心的周到安排,也是传统文化的精致寄寓。”66岁的赵林堂是来自山西运城的老匠人,今年是他扎根唐村项目的第4个年头,在唐村二期的修复工地上,他介绍说,虽然山陕民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民居的修缮、改造过程中,他还是会绞尽脑汁,尽最大可能地收集、整理、恢复南堡古寨传承下来的关中民居风格,每一个修复项目至少手绘平面、剖面、立体、结构四张效果图,再和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匠人团队一起手工完成所有修缮工作。

      先后留学美国和日本的贺璇,2017年回国后,从家人口中听说了唐村。“第一次来看到的就是废弃的荒村,虽然刚下完雨,村道泥泞难行,但是老村子的街巷肌理、老树瓦屋依然可见,村外大片的麦田,麦子将黄不黄,不远处青翠的终南山,那种田园之美和老村的沧桑感极具冲击力,也让我萌生来这里创业的冲动。”贺璇回忆说,在国外的六七年间,除了大城市,她还深入美、日两国的乡村,那里很多小而美的面包房、咖啡馆都给她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业余时间她还学习了烘焙,“那时候我时常想,在我们国家、在西安,有没有可能开那样的店铺,而唐村让我看到了实现这个想法的可能性。”贺璇说,随着唐村改造初具规模,2020年她来到唐村,成为“濛溪有诗”的主理人,全心打理起这间满目终南山景的书店咖啡馆。

      赵林堂、贺璇之外,通过文献资料复刻唐代点心,传播东方美学生活方式的“开元风雅”主理人李欢;经营唐小豆乡村图书馆的董卫华等,还有每天近万名为享受田园风光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有趣的灵魂”聚集在唐村,在这片作家柳青曾扎根14年的热土上,或进行着或参与着新一轮的创业。

      打造“大家向往的乡村”

      做最“出圈”的乡村振兴作品

      近年来,长安唐村依托当地丰厚的农业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以乡村休闲旅游为抓手,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他们按照西安市相关规划,结合长安当地农业优势,创建了稻香渔歌、神禾粮仓、堡寨农场等三大农场,带动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合作收益村民超过2000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最新数据显示,随着全国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城乡收入比由2017年的2.77缩小到2021年的2.5,差距在缩小。“我想唐村就是这组数字的具象表达。”何猛说。

      在多场会商的缝隙,记者见缝插针采访了长安唐村文旅操盘手——胡婕,她直言自己是天朗文旅在唐村的2.0版新村民。谈到对唐村发展的定位,她希望通过能人回乡,让乡村富起来;通过市民下乡,让民宿火起来;通过企业兴乡,把土地唤醒。将唐村打造成“大家向往的乡村”,做最“出圈”的乡村振兴作品。

      胡婕认为唐村这个项目有三个承载。第一个,作为“人面桃花”故事的发源地,唐村承载着唐诗所体现的文化自信,同时也承载着传统与时尚生活的创新自信;第二个,以文商旅带动乡村振兴,以唐村为平台,运用资源导入,来带动当地农民的就业、创业;第三个,努力探索乡村文旅复兴。

      “虽然是乡村,但这里离城市并不遥远,我们希望这里成为西安人中庸之道的落脚点。让西安人在兼顾繁忙的都市生活之余,花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像回到故乡一样放慢脚步、忘掉压力。”胡婕说这也是为什么她把“诗意终南,烟火原乡”这八个字定为唐村slogan(标语)的原因。

      “武汉的小朱湾、成都的战旗村都曾是被媒体争相报道的乡村振兴样板,多年前我一一去探访过。”自媒体人徐先生表示,当时就想,西安什么时候才能孕育出这样的新农村,没想到疫情虽然限制了大家出行的脚步,却让他发现了家门口的唐村,“上城市,回唐村,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乡村新生,正在发生。这里正在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民俗、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农村样板。”

      文/记者樊华 图/记者窦翊明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牢记国之大者 当好秦岭卫士
    • 下一篇:鲜花“路”放迎宾朋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