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编担笼(每小平)

    作者:每小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6日 点击数:

          担笼、条筐,是千百年农耕生产时必备的劳动用具,每家每户都有,人多的家户拥有的也多,少的一对两对,劳力多的更多。担笼呈半圆形,由各种枝条在担笼系缠绕编紧而成,是一种非常结实的用具。担笼在大集体时期担土运肥,挑菜割草,装柴禾、收获庄稼、肩挑手提天天都用,是村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

    “桑木扁担忽闪闪,农夫挑担在田间。两笼土粪装得满,为了丰收心喜欢。”“茅草屋,弯弯树;昔日编笼常回顾。父辈乡村卖担笼,母亲在屋补衣裤。思亲切,念付出;回忆辛勤感肺腑……”

    下乡采访,在黄良西仁村(担笼仁村),市级条编非遗传承人张有学和刘建利向笔者介绍了西仁村(担笼仁村)编担笼的酸甜苦辣,古今传承。

    “农家少闲月” 。条编就是用手工编织担笼,筐子等生产生活用具。条编多在农闲季、下雨天及初冬季进行。条编人很辛苦,常常低头弯腰整条选条破条编织,手上磨厚了茧子、磨破了皮,双手粗糙有老趼。人们坐在小板凳上,双手飞快地忙碌着,有人编笼、有人编筐,还有人编馍笼笼等工艺品。人们用羡慕佩服的眼光瞧着条编人来回穿梭编织出的财富。

    条编是用手工将树上的枝条编织成劳动用担笼、筐子、馍笼笼等生产、生活用具。主要过程有:割条子(买条子)、括(削) 条子、泡条子、花条子、做担笼系、编担笼、销售等环节。

    编担笼的工具有:小凳子、斧头、弯镰、劈刀、钳子、铁丝或绳子等。

    编担笼者要胆大心细,手上有劲,才能砍枝捆枝和弯枝等劳动过程。用一根根再平常不过的树枝荆条就能编出经久耐用大小不同的筐子、担笼、馍笼笼等劳动用品和各种形状不同的工艺品,这全凭条编人的智慧和手工技窍。

    割条子(买条子) :适合条编的荆条有:苕条、黄条子、黑条子、桃条子、龙柏、铁匠、黄棣子、水石榴、杨树、柳树、紫穗槐等条子。有劳力者进山割条子,没条件者就掏钱购条子或自己采。

    括(削) 条子:选择大小、粗细一律的荆条,用刀或手除去枝叶,有分叉枝处用刀削掉,使条子通直利于编笼编筐。

    泡条子:若枝条过干过硬,很脆易折断。需将条子捆绑后泡在水池里,为防漂起可用砖石压上,待条子泡软能用后再捞出。

    花条子也叫破条子,需手工艺娴熟者采用。就是把粗一点的条子用刀划开变细变小的一种工艺,一根变两根或更多。条子过粗时用刀划开成两半,再律码稍长且长短粗细一律的条子。

    做担笼系:编担笼要有担笼系,常选用铁匠木、榆木、槐木、青冈等柔软的杂木棍。长约120公分,直径约4公分没有疤痕光滑的木棍、粗细似拖把棍弯曲成“u” 形的担笼系,过硬难弯时可在内侧用刀砍两下使其弯成弓形,两侧用细绳或铁丝固定。做系时,不可用力硬弯折,需用微火熏烤后再弯成“u” 形弧圈后用绳子把两端系紧。

    编担笼:先整理条子,按用途分起底、做径、做山、做帮用的条子。做底做径的条子要求较好,长、直且匀称。起底选又长又直约25公分左右,在地上将条子交叉成“米”字形状,再用柔软的枝条一上一下、一根压一根、一圈接一圈的紧紧缠绕成一个平面圆锥形,接茬需在担笼内。若用劈半的荆条,需将切断面向内。担笼底编制好后,再用细绳将四周的枝条和担笼系绑好收拢;左手扶帮,右手用荆条一上一下、一根压一根、一根接一根、一圈接一圈的紧紧缠绕往上续着编帮,并且一条内一条外将两侧担笼系固定、编担笼帮的高度约30公分左右。编紧担笼后收 沿,收 沿就是把一头压在另一头下、将数条如同拧麻花样缠编,如此一头一头的缠绕编织。收沿完后再用刀削去多余的枝条,一个紧凑漂亮新颖牢靠的担笼就编制完成。

    销售:除自用外,多余的担笼、筐子等拿到四周集镇或走村串乡销售。有人还到西安周边推销,卖个好价钱。计划经济大集体时,还给供销社、生产队、酿造厂、水库工地等单位订制筐子、担笼、酱菜筐、瓮盖子、酒坛外包装等条编用品。

    民国时用肩挑、推车子运;后来用架子车装运。10个筐子一摞,一架子车能拉150个。连编带售,辛苦了条编的村民。编笼编筐帮助了工农业生产,也给村民带来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除编担笼编筐外,条编人还可根据需要编大小不等的笆。半圆形的笆卡在大车,架子车厢前后装粮食、蔬菜、水果及围挡土粪不漏出、能多装运。大笆用直径2公分、手指粗的黄柏木、山杂木、杨树、柳树、紫穗槐等荆条编成。笆长以能卡住大车,架子车两侧车厢,高约80公分,编成弯曲似“u” 形即成。

    在大兆街道南章曲村,村里能工巧匠历来有用刀将竹子劈开细条编织竹担笼,长短把灶篱(爪篱) 、大小筛子、柱笼(盛放筷子) 、小馍笼、牛笼嘴、鸟笼等竹编用品。村夫不辞辛苦,手提肩扛或用车子带到少陵原下杜曲镇上出售,换回钱币、粮食、蔬菜、水果或日用品等生活品。还有的人将竹编用品分别带到大兆、鸣犊、引镇、韦曲、西安周边等市场出售,还有人把竹编用品带到渭河以北出售或换回粮食渡荒。

    此外,心灵手巧技艺高的条编人还可根据需要编织篮子、针线筐、杂物筐、鞋筐、药材筐、油篓子、酒篓子、茶几、部队用弹药筐、玻璃器皿筐、抬筐、圆形粪筐、酱菜筐、瓮盖子、工艺鸟巢、蔬菜水果筐和放粮食的囤子等物品。

    荆条编门透春光,物尽其用挡围墙。昔日贫穷,有条编人用荆条编过房屋顶棚、墙笆和活动栅栏门。

    吾生长在有原有水的美丽樊川,青少年时对担土运肥拾柴禾的担笼感兴趣,当时杜曲镇上的担笼大部分来自樊村、王莽等地,我好奇心强便偷师学艺,抽空在潏河两岸的树林里用刀砍割柳树、杨树、紫穗槐等萌生出的当年直枝条,用来编担笼。

    上树砍枝条是个危险活,要抓好踩稳,弄不好会跌下绊伤。即就是攀爬上几丈高的树,仍需要踩稳手抓牢,腾出右手后再从腰间取刀砍劈枝条,用力要均匀,以免用力过猛人失去平衡掉下去。下树时要小心,避免树茬划破身体和衣裤。就地取材没有进南山进峪内砍割上好的枝条,但编出的担笼仍能将就着担土运肥拾柴禾,为家里减少了购买担笼的费用。

        除过编担笼外,吾还为自家和大妈家精心编织了篮球大小盛放馍的馍笼笼。编馍馍笼多选柳树枝条,细长匀称柔软易除皮。刚采下的柳树枝,用牙咬住大头,再用手指将整条外皮除去,剩下光滑洁白枝条,好用来编馍笼笼。在干净地面或小桌上编,以防尘土等污染,确保编出的馍笼笼干净卫生。盛放馍的馍笼笼用木钩搭吊在房梁下,白色光滑又好看,确是一件盛物的工艺品。

    随着生活的改变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条编用担笼、筐子、馍笼笼等生产用具在减少,条编用具退出了市场,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仍珍存在我的心里,成了遥远的回忆。

     

    2022年3月26日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副主任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办公室副主任 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水的感想(每小平)
    • 下一篇:评论:人生哲理经典名言五十五(每小平)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