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评论:长安祭文 博大精深——祝贺刘君瑞老师《长安祭文》出版(每小平)

    作者:每小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7日 点击数:

           

              阳春三月,百花竞艳;长安文坛,佳作呈现。

    经过长期的积累收集,昼夜的反复编撰整理,刘君瑞老师辛勤编著的《长安祭文》终于出版与读者见面,反响热烈,赞誉一片。

     

     

    刘君瑞老师编著的《长安祭文》分“编者的话”“题写字画”“朋友的话”“公祭活动”“祭黄帝文”“讣告发布”“生平简介”“告别程序”“悼念跋文”“祭祖父母(祭高堂)”“祭奠名人”“祭奠父母”“祭奠父亲”“祭奠母亲”“祭奠恩师”“祭奠兄嫂”“祭奠夫君”“祭奠贤妻”“祭奠朋友”“祭奠同学”“祭碑祭龙”“致感谢辞”“逢节思亲”“悼晚辈文(白发送黑发)”“礼宾说辞”“孝顺长辈”“贺寿祝寿”“引魂幡例”“七数单例(期服单)”“挽联精选”“有关常识”“碑文范例”等三十多个栏目,然后分门别类,根据栏目编发文章。

    “含笑九泉,名留千秋。”“精神永生,风范长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叶老归根,岁逝人白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佛门有净土,道家有仙境。”“天涯地角有穷处,唯有相思无尽处。”……

    《长安祭文》有600多页,数十万字。作者有246位,文章的写作发自内心深处,是生者对逝者的深情怀念。字字血,句句泪。就连刘君瑞、吾和其他编校老师看后也泪流不止,泣泣悲哀。长安祭文的作者有写高堂的,有写老师、同学的、有写夫君、妻子、朋友的,更多的是写父母亲的……从养育之恩,悉心照料、工作学习、成家立业、关心子孙等等生活点点滴滴写起,带着深厚的感情,从不同方面怀念亲人,讴歌逝者的生活不易,人生艰难和创业历程;赞美逝者平凡中的伟大,伟大中的不平凡!

    “三载麻衣有尽日,百年恩惠无忘时。” 不论是人有病时的端汤喂饭,擦屎倒尿还是倒头后的泣哭哀号声,亲情重如山,恩情深似海。长安祭文段落语句中,无不体现出亲人的为人处世,善人善心,亲朋好友的好口碑,逝者高大光辉的楷模形象在影响激励者后人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争取人生更大的光荣。

    祭文就是祭祀或祭奠时用文字表述哀悼或祷祝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其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逝者生前的经历和人生奋斗的艰难历程,颂扬逝者的业绩品德,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性文章,是专供祭祀时声情并茂发自内心来诵读的话语。

    祭文是由汉代以后的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韵语之中,又有四言、六言、杂言、骚体、俪体之不同。长安大部分祭文,都以四字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其它文辞也有、但少见。

    《长安祭文》都写的是亲历亲见亲闻之事,都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恩情、感动人心的点点滴滴,用感恩的文字抒发心中的情感。祭文作为祭祀者对逝者、对先祖、对神灵吟诵的文辞,以严谨深情的笔调,从内心抒发对逝者的追述和怀念。

    《长安祭文》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把逝者生前的经历付出用“祭文”的形式表述给读者,从而使逝者欣慰,使健在的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受到鼓舞和激励。在沉痛的思念中,感召后代、循着前辈的足迹上下求索,不断努力奋进。总之,祭文是纪念亲人,教育后代可供参考的家书。

    思故深追远,百善孝当先。常见祭文和悼词的区分:祭文可以在逝者任何时候使用,而悼词只有一次,但祭文可以在起灵送埋前,十字路口和坟茔前很多次。悼词只能在葬礼上宣读,但祭文不仅举行葬礼时要唱,而且是逢祭即唱。悼词体现的是唯物主义,而祭文多带有唯心色彩。悼词是表情朗读,可由他人代写,但不可随便任由他人代读。祭文可由他人(主持人、司仪、先生、宗教人士等)代读。祭文侧重叙述逝者往事抒发哀悼之情;悼词除此之外还应阐述事理。祭文可以在灵堂前、墓地等颂唱,亦可以是死者的“正寝;”可以在家祠、也可以在宗庙,还可以在名山大川江河如“泰山”“黄河”等处,范围极广。而宣读悼词,一般在牺牲处、死者单位、大厅,公墓、追悼会场等公众场合举行。

    世上万物生,唯人最重情;孝为百善首,愿君有爱心。历史纪念的起点,人生里程的终点。要写好祭文,应注意书写的格式。主要有:1. 标题  写成祭xx或xxx文;xx或x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的关系。

    2. 开头  写祭文。一般以“惟”或“哀惟”字开头。“惟”是发语词,无它意。祭文以“哀惟”两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的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说明的问题。

    3. 内容  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沉痛之情;写死者生平及感人事迹。昔日的祭文,语言文字上要求都押韵。

    4, 结尾  常用“伏惟尚飨” 一词结尾。其意思是孝子伏在地上虔诚恭请逝者品尝美味佳肴等贡品。

    ……

    生老病死去,祭文抒心声。青史留英名,美名垂千古。《长安祭文》中既有普通百姓,也有部分伟人、皇帝、诸侯将相的文章,以充分体现出本书的博大精深,涉及面广。埋人之处称坟、墓或坟墓、坟茔、坟园、墓园等称谓。人的身份地位不同,其称谓也有不同。如埋“皇帝”“英烈”的地方称“陵”;埋大臣、名人的地方称“墓”或“坟”。如少陵原上汉宣帝刘询的陵即杜陵,大兆街道郭村的张(勇) 侯坟等。

    鸦有反哺心,羊知跪乳恩。赴丧吊唁,少不了行跪拜礼的仪式。

    行礼姿势:1. 注目礼  是一般的常见礼,与人见面,需面带笑容(吊唁除外) ;两眼平视对方并问好。

    2.握手礼  亲朋好友见面,先靠近对方,伸出右手与对方握手摇动致意,表示亲热。同时向对方问好,谈笑风生。

    3. 拱手礼  左右手平抱拳,拱手不超过眼睛,向对方摇动2----3次,表示话别致意。

    4. 鞠躬礼  立正式,头正体直;最亲长辈,可达90度的鞠躬礼;一般长辈可行45度的鞠躬礼。

    5. 跪拜礼  立正式,先行作揖礼;跪,左脚向前跨半步,右脚跪下;再将左脚收回跪下。双手同时伸出,与肩同宽触地;升,平升;腰挺直,左脚向前伸半步,屈膝;右脚起立,左脚收回并靠拢右脚,再行作揖礼。

    说明:孝子行跪拜礼叫“稽颡(音啥)” 、 要五体投地(双脚、双肘和头) 。脉侄行跪拜礼叫“稽首” ;堂侄行跪拜礼叫“泪稽” ;客人来宾行跪拜礼叫“叩首”,额头离地约4----5寸的距离。

    长安祭文,博大精深。《长安祭文》,图文并茂,书中收录有省市区已故石宪章、吴三大、陈忠实及茹桂、萧焕、王仁志、刘永杰、李文艺、刘喜良等50多位知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绘画、碑文佳作。还有知名司仪、主持人及专家的撰稿246篇。祭文有诗歌、楹联、散文、丧联、讣告、引魂幡范例、碑文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追记逝者,颂扬亲人的业绩和高尚品德。

    《长安祭文》这本书是刘君瑞老师多年来辛勤整理,不辞辛苦采集联系社会各界人士,呕心沥血编撰的一部丧葬民俗文化著作,可收集、可参考、可运用的工具书。资料性、操作性强,有着存史、收藏和研究价值。

    大爱无疆,出书留香。十多年来,刘君瑞老师先后自费编著出版了《长安区教育局通讯实录》《远程教育在长安》《长安教师、学生电脑作品汇编》《长安婚礼实用手册》《怀念任雨水》《长安红白喜事纪实》《婚丧礼仪》《长安话(上集)》《长安话(中集)》《贺寿大全》《长安话(全集)》《同学联谊会(纪念册)》《长安祭文(上集)》等13本书,而且是自费编印出版,没收过他人一分钱,而他却昼夜劳神费力,奔波在城乡各地,连同复印,印刷、请作者、编者、校对人员座谈、吃饭招待等花销计31.8万元。

    日常俭朴为典范,爱心美德堪称赞!善心善念善壮举,热心热爱存热血。捧读《长安祭文》感慨万千,众多的语言难以表达我和读者大众的心意。来自心底一句话:挚友诚祝刘君瑞老师的《长安祭文》出版!

     

    2022年3月18日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副主任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办公室副主任 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评论:人生哲理经典名言五十三(每小平)
    • 下一篇:评论:人生哲理经典名言五十四(每小平)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