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王亚凤>>正文内容

    散文:家庭“红旗手”(王亚凤)

    作者:王亚凤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7日 点击数:

    兰姐是七零后,年纪轻轻就儿孙满堂了。

    两个儿子相继成家,五个孙子孙女接二连三降临,一个个亲热地滚到婆婆的怀里来,爬到婆婆的背上来。去年,连最小的一个孙辈都会叫“婆婆”了。 兰姐是在西安的福建人,福建人管爷爷、奶奶叫公公、婆婆。

    我是西安土著,跟兰姐同龄,在小区开了个便利店。兰姐每次带孩子到我店里来买东西,总让孙儿把我也叫“婆婆”,起初我是不大乐意的。我觉得自己不够格,再说我还是个老女孩呢。

    兰姐家的孩子,一个比一个漂亮。最先认识她的大孙子可可,精致可人,一对乌溜溜的大眼睛写满机智,一下子就把我给吸引住了。然后才注意到可可的婆婆。这婆婆也太年轻了吧?脸上光滑无褶,笑容可亲;着装也时髦,毛皮衣、小呢裙,黑亮亮的长筒靴。再然后,认识了她家的两个儿媳,一个赛过一个漂亮,像从动漫里走出来的小女主。顺藤摸瓜,又认识了兰姐的两个儿子,均眉目清秀,我心存了一点小疑惑:大儿子高大帅气,小儿子却清瘦羸弱。

    他们家人多,出出进进开着一辆宝马、一辆商务,还有一辆面包车。严肃的“公公”,能干的“婆婆”,帅气的儿子,漂亮的儿媳,还有一窝爱闹腾的孩子。从我的店门望出去,总觉得像一幅动感画面,红红火火配着音“今天是个好日子呀,心想的事儿都能成呀……”

    熟悉了,兰姐常邀我去她家玩。兰姐家开着不锈钢型材公司,丈夫和两个儿子跑外联,带着工人分头去客户处接洽、安装,两个儿媳守店。兰姐负责带孙子,还要给家人做饭,有时连工人的饭都给管了。我常见司机来接兰姐跟孩子们,拎着大大小小的饭盒,呼啦啦去五金机电城那边。兰姐总是微笑着跟人打招呼,像一道穿过罅隙的阳光,让旁人都觉得生活可带劲了。

    西安城里的福建人不少,主要“占据”西安城郊的城中村,开超市、搞建材,慢慢扎稳脚跟了,再带老乡来,接七大姑八大姨来,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勤勤恳恳,吃苦耐劳,攒下了一定家当。到了孩子们这一辈,房买了,车也有了,有的就在西安城安家落户了。

    北方市民家庭,已很少见爷爷、孙子济济一堂的了。但福建人还有很多三代同堂,甚至四代、五代同堂的。兰姐告诉我:“我还有爷爷奶奶,老公也有。我们回到家,都是五代同堂呢。”福建人可真厉害!老人多长寿,又崇尚多子多福。我由衷地赞叹:“兰姐,你可真是家里的‘三八’红旗手啊!你是怎么做到让这么一个大家庭和睦安康、井井有条的呢?”

    “没什么啊!”兰姐指着墙上装裱的“家和万事兴”十字绣作品,一边干活一边跟我闲聊:老大从小体健,不挑食,长得高挑;老二也好着呢,嘴叼,瘦小但也不生病,只是在长身体的时候窜得太快,一下子跟不上了,搞得脚有点抽筋、显出些问题来。“自然会偏向小的一些,好吃的尽他先挑,比较贵的补品比如冬虫夏草什么的也只有弟弟的份,媳妇也是先给他订。”“那老大不吃醋啊?”我笑问。老大在结婚以后,当着媳妇、家人的面开弟弟的玩笑说:“咱妈偏心眼。”兰姐也笑。两个儿媳呢,受家庭氛围影响,也通情达理、相敬如宾。小孩们更不用说了,天天在一起摸爬滚打,亲得解也解不开。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是吃过很多苦头的。福建农村,旧时不重视女童读书,兰姐身为家里五个孩子的老大,早慧又懂事,没上几年学就上山砍柴下田牧牛了,赶个集都舍不得给自己添件东西,心里只有弟弟妹妹。二十岁出挑得落落大方,许给临近的好后生。丈夫家里兄妹多,兰姐尊老爱幼,颇得家人喜爱。两口子后来走出家乡,先到宁夏起步,自力更生学做生意。后来丈夫移居西安,兰姐带着孩子独撑门面。起初不会写,兰姐跟客户说“您写好我看着签字就行”,大部分人都淳朴厚道,当然也遇到嘲笑的人说“连字都不会写还做生意”。兰姐好强,嘴上说“我不偷不抢,凭力气吃饭没什么丢人的吧”,暗地里凭着一股子倔劲儿,学会了跟人签合同、做账、开发票等。在跟兰姐交流的过程中,我看到她对文字的领悟力很强。

    我最佩服的,还是她作为一家之主的掌控力。兰姐做得一手好菜,首先征服的是全家人的胃。兴之所至,发个朋友圈,看得人馋涎欲滴。兰姐非常热心,常邀请四邻去家中做客。我没时间上去,兰姐隔一阵儿就端几个我没见识过的福建特色小吃让我开眼界。

    前一阵,她家可可跟我家茉儿同一天过生日。外面蛋糕店都关着门,兰姐就亲手做了两个蛋糕送一个给我。蛋黄色双层发糕上,缀着花花绿绿的巧克力豆与新鲜草莓,两家孩子一样过了个快乐的生日!我应邀到兰姐家庆贺。哇,满满一桌鸡鸭鱼鲜,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喝着兰姐自酿的果酒,跟兰姐聊起来。“可惜我没有妹妹你读那么多书。不然,我的家庭故事也够写一本书啦!”看着兰姐给自己起的微信名字“冬天里的英雄·兰花飘香”,我仿佛嗅到这个来自南方的女子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兰香之气。她还懂得好多中医中药知识,并一直在默默学习;每次回家乡就去田野山坡“照方抓药”,晒干了带回西安,送给有需要的亲友们,减缓了不少颈肩腰骨痛和女性痛经者的苦痛。

    几个年轻人闻香归来,礼貌地打过招呼后,加入到客厅里孩子们的游戏中去,笑声四溅。兰姐被牵引过去的面容,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大美。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待到玫瑰花墙开启时(王亚凤)
    • 下一篇:散文:母亲的旗袍(王亚凤)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