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牲畜节的习俗(每小平)

    作者:每小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15日 点击数:

    牛马驴骡有节日,烧香祷告槽兴旺。

    正月十六喂好料;停止使役过生日。

    每年的正月十六日是一个乡民们极为看重的日子,民间视其为“牲畜节”。千百年来,由来已久的习俗认为,人们过完年后,牲口也应有自己的“节日”。农耕文化的世代相传,有牲口的农夫们认为,正月十六日这一天要禁止使役牲畜,并且要给牛马驴骡等牲畜好吃好喝管待一天,以利开春农耕生产。

    民谚:“正月十六,马骡歇日。”“干一月,干一年;正月十六不下田。”“打一千,骂一万;正月十六吃顿饭。” 总之,正月十六是约定俗成的“牲口的休息日。” 在乡村家不分贫富,人不分长幼,无一例外的都要让出力流汗一年的牲口卸鞍停套,停犁住耙、封磨搁车、喘口气消停一天。主人在这天也就停下手中的活计,给牲口梳洗加料,饮烧熟晾温稀稠的玉米糊、麦面拌汤、麸子水或炒熟的黑豆粉等进行犒赏它们的劳碌之苦,让其尽情享受和人类过节的生活待遇。即就是出外拉车运货的牲口,这天也尽可能让其“歇息”。

    看似寻常的正月十六日,却蕴含着古老悠久的民俗文化,见证着农耕时期人们对牛马驴骡的感恩敬畏之心和怜惜关爱之情。

    牛是被最早驯化的家畜,也是田地耕作的重要成员。牛不仅在人类的畜牧农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还渗透到民间文化事象中,是神秘力量的化身和财富、权力的象征。此外,牛还被人们参与到战争中,如双角绑刀、火烧牛尾巴使牛疼痛难忍迅猛冲向敌阵的“火牛阵”。马不但能使役拉车,还能供人骑乘成为通讯、作战的得力助手,战场或危急关头救人之事不胜枚举。

    《老牛诉苦》:“吃草使役又挤奶,辛劳一生终被宰。天不明就下地,伸着脖子拉着犁。地皮好似铁板硬,长满茅草刺蒺藜。走一步,喘口气;汗珠顺着胯骨滴。吃一辈子草,出一辈子力;临老到最后,一刀割断喉咙,放牛的血,剥牛的皮;再用牛肉做酒席,你说老牛屈不屈。” 奶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其为人类的奉献精神被鲁迅赞誉为“俯首甘为孺子牛”……

    “牛王爷”如同“牲畜节”也是在正月十六日敬奉的,这天农夫要把牛的体表和食槽清洗干净,在牛槽或墙上贴上牛王爷的牌位,并上香祷告一番,说些感激的话语,希望“牛王爷”把日常打骂牛的罪过给赎了。要记住:这天再忙也要让牛马驴骡歇息,不能下地或拉货,更不能借给他人使役。

    马王爷的全名称“水草马明王” 或“灵官马元帅”,是汉族民间信奉的道教神仙之一,在北方“五圣庙”中,马王爷被尊称为“五神之首。” 据说长有三只眼,又称“三眼灵光”或“三眼灵曜” 。

    长安区有马王村,也有马王镇。昔日,在乡村“牛王庙”“马王庙”等庙宇随处可见,但没有驴王庙或骡王庙。同样是四大牲口,但待遇不同。在农夫们的心中,驴不算大牲口,骡子是杂交的产物,不值得敬奉。民谚:“马王爷,三只眼;驴和骡子它不管。” 每逢过年前后,尤其是到了正月十六日这天,“牛王庙”“马王庙”的香火格外旺盛,农夫们络纡不绝带着香裱鞭炮、蒸馍、刀头等祭品,在庙宇内磕头祷告,鞠躬作揖,期盼管牲口的神灵保佑自家的牲口槽头兴旺,膘肥体壮,四季平安,日子红火。

    吾在青少年时使用过生产队的老黄牛和黑牛,老黄牛干活慢但持久,黑牛年轻但脾性大成“犟牛”。老黄牛听人调教,一步一个蹄印前后蹄来回朝前走;“犟牛”有力气速度快,但不好调教,犟起来牛犟牛犟的。此外,犟牛被鞭子打急咧还用头顶人,有时趁人不备用后蹄向侧方的人踢腿(用腿括) ,若被踢上人腿就生疼生疼的,不好防备。因而,无论是给少陵原上拉粪,从樊川田地拉庄稼,我不用黑牛而选用老黄牛。

    马骡驴干活速度比牛快,效率如同排名一样。但使用马骡驴干活不可近身,马骡驴既会用头撞人,还会用嘴咬人,更可怕的是用后蹄向后蹬人,偶尔可见打急咧的马类双蹄向后跳起伸直腿蹬人,若果人被踢伤后果不堪设想。但如果使役拉车调教得当,马类会听从人话,也顺从人们的意愿去出力。此外,无论十里八里,干完活马类会自动回家,验证了“老马识途”。

    改革开放后,生产队和饲养室及十多头(匹) 牛马骡驴被解散,牲口也分给了个人。但几十年来,我仍然会记起牛马骡驴及它们的名称、大小及脾性,做梦也会梦起“老黄牛”“大青马”“栗色骡”,想起持鞭“嘚起!”“嘚起!”“喔!”“喔!”拉车使役的情景来。

    感恩上仓给人类赐予了牛马骡驴等牲畜,也感谢先祖为牲口设立“牲畜节”,感恩牲畜为人类做出的有益贡献!

    2022年2月13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除夕与春节的习俗(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长安方言六十一(每小平)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