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王琢>>正文内容

    散文:精米面(王琢)

    作者:王琢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0日 点击数:

     

    受疫情影响,困家已十六天了。早晨醒来,听到窗外有滴答滴答声响,知是下雨了。仍旧拽拽被子,裹严自己暖暖地睡觉了。

    我家在农村,居住平房。每有天雨降,房檐水和落水管水都会发出声响。不用出门去工作,省去找雨具的麻烦,也无须早早起床。

    新冠疫魔疯狂,多点爆发,快速传播。自去年12月9日西安出现1例本土确诊病例开始,17日新增7例,18日新增10例,19日又新增21例,且有快速新增三位数趋势。对于西安这座人口上千万的大城市,尽快阻断传播链已非常必要。12月22日下午,西安市政府紧急发布通知12月23日零时进行封控管理,我的生活按下暂停键,被迫困居家中。提前囤粮贮菜不多,维持生活不几天,剩余粮菜已不多。

    眼看就要断顿,村上又依疫情防控政策,取消了“每个家庭两天出一人购物”政策,严控死守,绝不许一人外出。查看疫情报告,知西安社会面感染病例已清零,城乡解封指日可待,我心已有安然。不让出门,那就听话,在家再呆几日吧。这个时候,也就不要再想鱼咧虾咧肉咧,网上不是有段子吗?“只要还有一根葱,绝对不往外冲,只要还有一粒米,绝对坚持到底!”坚持几日呢?不知道。信任政府,信任干部,安守家中,不会有几日!

    呆家就要吃饭,粮菜不多,吃啥饭呢?寻思着剩余不多的米、面、菜,我想起了小时候,想到我奶奶,想到了她给我们做的饭——精米面。

    那时候,在农业社,爸妈要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我家饭菜都是奶奶在做。那时候,我家大碎八口人,每顿饭奶奶都要煮上一大锅。那时候,食粮短缺,又没啥油水,饭多带汤水,做的不多,一家人就不够吃。“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奶奶每顿必须多做。当时有顺口溜说:“半年糠菜半年粮,日子过的很恓惶。碗里能把影影照,衣衫破的露胸膛。”

    有一日,我放学回家,奶奶给我端来来一碗饭。我一看,绿绿的红红的黄黄的白白的稠稠的,接过碗赶紧就咥。食粮短缺,晚饭没有馍吃,一碗苞谷糁拌汤维持一晚一早,的的确确是饿了。我接过碗,书包也顾不得放,端碗就狼吞虎咽起来。吃的是啥饭,不知道。我只知是香,很香,香的我扒拉着筷子只往嘴里填。饭食在嘴里不需咀嚼,翻上个滚就下咽了。舌头,只留住甜甜的香。一碗不够,奶奶给我又舀来第二碗。此时,我才看到碗里的饭,绿色是白菜,黄色是南瓜,红色是红萝卜,白的是大米,稠状是面。那时候,粮食不够,瓜果代常有。可我只是吃这饭食时,感到香甜。那时候,农家庄前院后都有空地,大人都会在地上种瓜点豆务蔬菜。那时候,农村人不到过年过会不过大番小事,是不会去集市买菜的。种菜人也不会把菜拉进村庄,游街串巷售卖的。因为,“村里了庄前屋后都种菜,指望农村人买菜,就把菜农饿死了”。所以,那时候的农村,很少有人在村吆喝卖菜。我门中瓜婆(姑奶)嫁给郊区沙泘沱村,每次回娘家看我太,她也只带点心和好吃的,从来不带她村特产。那时候,沙泘沱村有农业科学试验站,有省市农科单位的支持、协助,沙泘沱村种的辣子,单个重1.2斤,号称世界冠军。沙泘沱村的美农萝卜亩产15000斤,沙泘沱村的白菜亩产12000斤。瓜婆说:“我不是舍不得,咱农村每家每户庄前屋后都种菜,我从沙泘沱再拿菜回来,那是把石头往山里背呢嘛”!那时候,我家房前屋后的蔬菜都是奶奶收贮。春天,她把吃不了的青菜,在太阳底下晒干,然后装进竹篮,放在房梁下;夏天,她又把豆角摘下,放进盐缸腌制;秋天,她收集南瓜花,老豇豆,晒干放在板柜盖上备用;冬天,她挖大葱贮萝卜藏白菜准备越冬。尽管那时候食粮短,我家人多,我们姊妹五人还是能吃饱饭的。后来,我发现我家馍不够吃的时候,奶奶就给我们做精米面。因为,农业社的时候,父母干的都是重活,出力活,没有馍吃,稀溜溜苞谷糁拌汤是抗不住饥的。人不耐饥,干活就没力气!为父母能多干活,多挣工分,奶奶总是想法设法为我家做耐住饥饿的饭。

    现在,疫魔肆虐,我不能出门采购食材,何不效仿奶奶也做精米面,多耐会饥呢?!想好后,我起床穿衣,洗漱和面,淘米摘菜。精米面,精米面,首先要有米面。我在面袋倒出半碗面,和好,擀压,放在案板备用。再淘洗一小撮大米,放进锅里煮上。家里就我一个人,饭食是好做的。然后把萝卜、白菜、青菜再淘洗一点,切好葱姜,在油锅里一翻炒,大米也就煮的八成熟了,再把切好的面条往锅里一下,烧开倒进炒熟的菜,一锅精米面就可以咥了。

    这精米面,有面粉的吸水,它很快就成黏稠状;这精米面,有大米的翻滚,它又像鱼虾碗里游动;这精米面,有红萝卜白菜的点缀,它又像池塘涟漪在碗中波动。不吃,看着心里就是香甜。时下非常时期,我们饭食能节俭着吃还是节俭着吃吧。我这碗精米面,就没有用着多少食材。如果我做面,一碗饭就需用一碗面;我做米饭,一碗饭,有需一量杯大米。我做成精米面,米和面就没有消耗多少,也省去了吃馍。五花八门的食材进肚,它能抗住饥饿,谁还再想吃馍!在以前,我家没有馍吃的时候,奶奶又没有时间蒸馍,她就给我们做精米面。让父母好干活,让我们安心上学!

    这非常时期,我要生活节俭,我想起了我奶奶。是她勤俭持家,养育了我姊妹五人;是她克艰攻难,抚养了我姊妹五人;是她费神巴力,教养了我姊妹五人。她常教育我们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必受穷。”所以,我们姊妹五人长大后,生活都是节俭的。可当我们姊妹五人生活有所改善时,我奶奶她却瞌然远离我们,再也不和我们说话了。在这非常时期,我想念我奶奶,我缅想我奶奶。我端着自己做的精米面,双目潸然泪下……

    我说不出我做的精米面,是怎样的味道,又是怎样进入我肚里的。我只知道精米面啊,你是奶奶留给记忆深刻的饭食!精米面啊,你是奶奶常做给我们的饭食!而今,我端着你,心中充满感动!

     

    2022年1月9日

     

    作者简介:王  琢  《华商报》发行员   政协长安区文史员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动,才是社会旋律(王琢)
    • 下一篇:散文:暖暖的腊八节(王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