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民俗>> 民俗文化>>正文内容

    腊八节的习俗

    作者:每小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8日 点击数:

           

    再过二天,就到了腊八节。西安封城已半个多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民众听从政府号召,宅在家中不添乱;党员干部职工、医务工作者、警察、志愿者们冲锋在第一线,为防控新冠肺炎做出了贡献。过腊八节要吃腊八粥,腊八粥寓意有逐疫之说,但愿人们食过腊八粥后身体健康,幸福吉祥……

    虎啸山林迎新年,牛哞田园辞旧岁。农历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这天,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一词成于秦代,最早是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后又有了逐疫之意。还有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进入腊月过年前的习俗各地不同,各式各样,是千百年来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民间产物,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交流而不断变化着。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

     腊八节:“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从腊八这天开始,孩童们那一声声甜润质朴的歌谣就响彻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腊八节一过,尤其是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西安城郊、长安城乡的集市上、超市里,各种商品贸易活动达到高潮,售货的、购货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购销两旺,市场繁荣,集市上的年味就逐渐浓厚起来。各大集市上,年画春联,窗花门神、福字随处可见。猪牛羊肉、鸡鸭鱼肉、腊味制品、冻鱼冻肉的气味直钻鼻孔,看的人眼花缭乱。各种蔬菜,农副产品、瓜果鲜艳、调味香料、时令服装、鞋帽衣裳、五谷杂粮摆满街道两行,琳琅满目的商品使人目不暇接,置办年货的人群蜂拥而动,街头不时传来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预示着过年的来到……

    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崇。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因此,在腊八粥里添加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佛教中,腊八还是佛祖成道纪念日,也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过腊八喝腊八粥的习俗宋代有记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 腊八粥’。” 相传腊八粥起源于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麋的传说故事。还有一说:岳飞遭秦桧陷害,被扣军粮;百姓闻讯,户户送去粥饭岳军混合而食。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以后这个日子,百姓们都要煮腊八粥,怀念岳飞和岳家军……因此腊八日寺庙多用香谷、果实等煮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元人孙国赦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清嘉录》载:“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调之腊八粥。或有馈自僧尼者,名曰佛粥。” 此俗从古至今一直兴盛不衰。

    还有一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他大彻大悟,得道成佛。因而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从此佛们定此日诵经纪念,并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祛疫穰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幕,忙于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粥最早的原料是红小豆和糯米煮成,后经不断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食材逐渐增加,使今天的腊八粥更加丰富多彩。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曰:“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清代《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颇有京城特色。冬季寒冷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有营养,还能增福添寿。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用净碗盛放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腊八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宅院里种着花卉和果树,在枝丫处放些腊八粥,既能为鸟雀小动物送些吃食,相信明年花艳果实多多。

    腊八粥之所以能传承百代而不衰,还因为腊八粥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营养功效,并有御寒作用,是冬令的最佳滋补佳品。

     此外,北方腊月初八有用醋泡“腊八蒜”的习俗。方法是:将蒜瓣去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内密封,至除夕启封时,蒜瓣青翠,蒜辣醋酸相融,味道独特,是吃饺子、牛羊肉泡馍、葫芦头、烧菜的好佐料。

    “ 腊八算(蒜)”:旧时腊八也是店铺商家计算收支盈亏、整理欠款和外债的日子。腊八这天债主要通知欠钱的人家准备还钱。昔时北京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过去腊八节没有当街吆喝卖腊八蒜的,就是忌讳“蒜”与“算”同音。家家户户动手泡制腊八蒜的时候也会算计一年里一家的收支,想想如何过年、新年发大财的打算。

    在腊八节这天,全国各地的寺庙僧人大都会熬制热乎乎的腊八粥送给广大民众、温暖人心,慈悲为怀。在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大兴善寺、广仁寺、兴教寺、香积寺、牛头寺、华严寺、道安寺、观音寺、海莲寺、清凉寺、净业寺、丰德寺、至相寺、百塔寺、天池寺、石佛寺等等寺院都会精心劳作熬制腊八粥,信众们在寒冷的冬天吃着热乎乎的香粥,心里那个温暖阿流遍全身,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每个人都会在在心里默默的祈福:国泰民安、五谷丰登;逐疫安康,幸福吉祥。

    西安加油,众志成城!

     

                          2022年1月7日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副主任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办公室副主任 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添碟子技艺誉三秦
    • 下一篇:端五节的来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