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西南财经大学深入西安长安区研究非遗长安泥塑发展 传承三秦非遗

    作者: 来源:华商网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9日 点击数: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西南财经大学“四海潮生”实践队积极响应国家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开展重点针对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安泥塑的调研工作。

    活动前期,团队在当地进行长安泥塑的问卷调查,深入浅出地思考研究长安泥塑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大众对长安泥塑认知情况、对非遗文化衍生的文创作品的兴趣程度,以及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等方面。根据团队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多数民众对非遗文化特色的文创作品非常感兴趣,但对长安泥塑自身的具体发展现状与变革道路关注甚少,了解不深。

    在调研中,实践队员采访了长安民间雕塑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的苗春生先生。作为长安泥塑第三代传承人,苗先生对长安泥塑悠久的历史,以及自身与长安泥塑的种种渊源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先生称,自己年轻时在乡村中负责社火活动,对关中地区的风俗民情有着深刻理解和浓厚情感,空闲之余不忘创作相关书画作品,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实践能力。直至八十年代初,结识了原西安美院的民间泥塑老师刘学良,自此正式开始继承长安泥塑的雕塑手艺,从事起长安泥塑的创作工作。因长期浸润于物我两忘的泥塑艺术工艺,苗先生得以长期葆有盛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思绪,且丰富的乡镇社火实践经历更使得他对关中豪放旷达的风土民情、悠久绵长的历史典故了然于胸。近四十年来,苗先生已经完成了数万件泥塑作品并成功创立了自己的泥塑工作室。

    苗先生带领调研人员参观了二楼的参观室。刚进门,一股淡淡的泥土清香蔓延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两张木桌,桌上摆满了千姿百态的泥塑小俑,再向内观赏,两旁是高大的原木书架,都摆有形态各异泥塑俑人。细看这些泥塑,有的三五个成群,勾搭凑一团;有的席地而坐,或吹或擂,好不欢喜;有的抬膊张口,卖力吆喝……小小的一方天地,竟好似真的成了闹市。苗老师讲,自己当时也是被刘学良老师的泥塑作品所吸引,才开始认真学习泥塑的雕刻知识和制作工艺。随着技艺手法的成熟,他渐渐地结合自己的所见所知,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泥塑创作风格——也就是着重展现关中农民朴实憨厚的形象与曾经小农经济形态下的市井风情。

    在问及长安泥塑传承和发展时,苗春生先生表示,国家近年来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基层政府部门很是重视。不过,长安泥塑异于其他泥塑类型,必须纯手工制作,不能借助于任何磨具。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完全采用手工制作的长安泥塑产量不高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除此之外,因泥塑本身十分脆弱,颠簸易碎,运费奇高,所以即使在产量充足的前提下大规模的销售传播仍是难以实现。在宣传方面,虽然有很多地方电视台等相关媒体积极来访,但真正对其感兴趣、做事情的少之又少,这对长安泥塑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听过长安泥塑的现状后,实践人员向苗先生提出将长安泥塑的文化元素融入到相关文创的想法,以期实现活态传承。苗先生表示十分支持这一创意,“老一辈人慢慢老去,泥塑要传承下去必须靠年轻一代,如果年轻人不接受,那么就没办法传承下去,所以要发展就要有一定的改动”,老先生特别强调到,“改动需要有,但是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改动的面目全非。”

    时光的缝隙里满塞着动人的回忆,千年古都的城墙下满筑着不朽的文化技艺。传统文化与民俗相伴相生,共同搭建起坚不可契的一段段情谊。泥塑作品张扬在阳光下,场景铺陈在长河里,许后人一辈辈流传、一辈辈希冀、一辈辈宛转承替。在这一次充满意义的调研中,队员们对于长安泥塑的现状和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为接下来的文创设计实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文 申丽晓)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明月南山 云裳花栖 “我们的节日——中秋…
    • 下一篇:纪念长安画派晋京60周年座谈会举行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