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收麦神器——麦杈(每小平)

    作者:每小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1日 点击数:

    麦杈是农耕时期在麦场上主要使用的挑起麦秸、谷穗、柴草等的一种原始农具。部件包括杈齿、棍把、横梁等。麦杈依据杈齿的多少分为四股、六股、八股(晃杈) 和踅杈、尖杈(形似杈却用长木档削尖,下面安圆木轮) 。

    在麦场(打谷场) 上碾麦,麦杈是非常实用的收麦工具。昔时,家家户户都有麦杈,我家就有四把。麦杈在翻场、挑麦秸、晒庄稼、抖谷穗、搭柴草、麦秸集子等劳动中世代相传,人人会用、是收获麦子的一种神器。

    辛丑年初夏,有幸认识了70岁张群学老人,如数家珍般向笔者介绍了木杈的制作加工方法。

    麦杈尖、麦杈棍,南山砍。黎明前进终南山,走时在山口烤个火,每人在火上跳三次,避免山神邪气。此外,不能说开裂、滚坡、跳崖、跌绊、病死等不吉利的言行。

    常进终南山的人,会用布条裹腿,走长路不觉累,还能保护腿部不受外伤。无论是砍柴、砍椽、割条子、割竹子、采药、采野果等,均需两人以上结伴而行。独自进山危险性大,发生意外无人知晓和帮助。

    三五成群的人,除带上馍等干粮外,还带刀斧或镢铲,有的还带上绳索、背上背篓或布袋,以盛放药材或野果。砍山木条、山棍只需带上干粮,弯镰或斧头,很少有人进山带水带绳的。

    到达目的地后,边休息边吃干粮馍,渴了喝山泉水(蹶尻凉水) 。吃毕后,须将馍兜存放好,以防老鸹或地老鼠偷吃、甚至连馍兜一块偷走饿肚子!

    因做木杈用的山木条多生长在山上的石崖、石皮窝窝等险峻危险处,爬坡攀枝满山沟寻找端直生长5----10年以上的明条或山杂木棍,用弯镰割几截小拇指粗细藤条捆紧,背回后做木杈用料。

    麦杈的杈木条多长在终南山石崖、石皮窝窝上生长的青红、青荪子、土莲条、苦梨木、筢木、荆梢木等山木条;一般选择长80公分以上、直径1----1.5公分山木条做杈木条(杈齿) 。横梁多选用椿木档;选用轻巧、结实有弹性的苦梨木、红柳等杂木,可用来制作麦杈棍。

    制作杈齿先在场地挖坑烟熏火燎进行熏烤,将山木条(杈齿) 削皮后固定在墙缝孔隙内弯曲成弓形。上面短约20----25公分,底下长约30----35公分。将刮皮后成弓形的杈齿放进用半个汽油桶(鏊子)内,用烧热沙袋先压小头、折撬成杈齿状弯弓形,先用文火煨软后再控制火候熏烤所需要的形状……

    通过锯、刨等工序,加工木把。用特制弯形斧头,把熏烤成杈齿状弯弓形削尖,用小推刨推成圆形、推直裹圆。横梁长约45公分,根据杈齿的多少,刻卯成槽、将杈刺放入卯内,用牛筋绑扎。

    杈头做好后,再选长短、粗细适中的木棍,将杈头部分削成坡形,把杈齿跟跟用斧头削扁,并拢在一起,然后用木工的手钻打三个孔,削木楔子穿过连接接到一起,无条件时用铁钉固定杈把。

    绑扎固定杈齿和横梁的牛筋可选择牛脖子两侧的筋,用刀片割成2毫米宽的细条,用水泡软后留个活扣,十字条来回缠绕、最后从中心穿过、抽紧压实,绑扎固定好杈齿和横梁。没有牛筋时,有人用铁丝绑扎固定杈齿和横梁。

    木杈看起来简单,实际中一个人做不完,需要数人合作共同进行。修刨磨削,光滑白净;经久耐用、永不变形。一般情况下,各人有分工,各做熟悉的活路。其中包括:选山木条,折弯、烟熏火燎成弓形、圆尖、推光、定形、安装钉杈把、出售等环节。平均下来,每人每天能做20个杈头;手艺不熟练者,每人每天能做10个杈头。昔日,1个杈头售价1----2元。

    “牛曳碌碡打牛鞭,木杈扫帚木板锨”。在传统的夏秋农作物麦场的碾打过程中,木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作麦场的神器。在场院里,把谷物秸秆摊开晾晒叫摊场。晒干后用碌碡碾压,再把碾平的秸秆用木杈翻起来叫翻场。把脱粒后谷物秸秆用木杈挑到一边叫挑场,麦场边一木杈一木杈连续堆垛、搭成庵间房或圆顶形的麦秸集子,样样都有木杈的功劳。

    改革开放前后,农村有人使用了空心三股、四股铁杈,大部分人仍在使用着古老的木杈。木杈有韧性轻便省力耐用,实心铁杈太重,空心的容易断齿。此外,铁杈尖易划破地面。至于六股、八股(木晃杈) 和踅杈、尖杈等都是在大集体麦场上使用的农具,需要一定的大场地、麦秸多时众人一起采用。

    随着收割机等机械化进程的加快,木杈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悄然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昔日的麦场完成了使命,早已物是人非,退出历史的舞台,变成了岁月的一种记忆。木杈也被历史的尘埃掩埋,难觅踪迹,偶尔在老房子或村史馆见到,倍感亲切老物件。

    木杈在麦场上挑起的是白麦秸,抖落下的是金黄圆颗麦粒;每一木杈下都有粮食,有明天的生活,还有明年丰收的种子,更有农夫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望。

     

    2021年7月5日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副主任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办公室副主任 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评论:人生哲理经典名言三十五(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神奇的鸟雀(每小平)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