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长安小峪口村“非遗乡集”成了城市人心中向往的“诗与远方”

    作者:梁璠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9日 点击数:

    杨帆展示自己制作的“泥叫叫”。

     

        四月芳菲,春和景明。坐落于秦岭脚下的长安区王莽街道小峪口村,周边环境优美,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文化墙形象生动,村道上穿梭着的公交车,迎来送往着村民和游客。

      据了解,仍然保留着传统村落风貌的小峪口村,从前和多数乡村一样,很少被外界知晓。这几年开始,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作为“新村民”来到这里改造废弃宅院、打造“非遗乡集”,让原本寂静的小峪口村,成为不少城市人心中向往的“诗与远方”。

      近日,记者来到小峪口村,紧邻路边的一间漂亮民宅,正是“新村民”、非遗传承人杨帆的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传习所。经过杨帆设计修整后的废旧宅院,保留原来的红砖墙,换上新的木椽和青瓦,整个院落呈开放式,出门遇山、推窗即林。走进屋内,架子上摆满了造型丰满古朴、颜色艳丽的泥叫叫作品,杨帆正在专业制作。

      鱼化“泥叫叫”,是一种彩色的低温陶玩具哨子,兼有音响和观赏双重属性。作为新一代非遗传承人,杨帆1996年从西安美院一毕业,便投入到泥叫叫技艺传承和艺术创作中。多年来,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创新非遗,直到遇到了长安的“花园乡村”小峪口村。“这里的绿水青山、天然氧吧非常吸引我。”说起选择长安小峪口村落户的初衷,杨帆很有感触。“这里距离市区不远,又能随时仰望秦岭,村中闲置的老宅院落和许多文化遗迹让我从精神上、情感上都觉得应该留下来。”

      作为非遗传承的探索者,2019年杨帆率先在小峪口村建立了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传习所。

      记者了解到,2019年,王莽街道通过“街道引导、村组主力、群众广泛参与”,带领干部群众全域开展“花园乡村”建设。泥叫叫“落户”小峪口村后,也坚定了该村打造“非遗乡集+民俗文化”的花园乡村建设的方向。2020年,在“花园乡村”提标增质建设中,街道办又陆续引进关中土织布、关中秦腔脸谱、广陵派古琴等16个省市非遗项目。去年8月,全国首个“非遗乡集”在小峪口村开集,现场圈粉无数。这条集合文创、旅游等于一体的长安旅游新生态链成为全国乡村经济的标杆。

      从此,这个曾经寂寥的小村庄,逐渐成为城市人的生活体验地和生活打卡地。

      “村里卫生、交通条件现在都好得很,山美水美文化美。不光是西安城里人,现在连深圳、上海的游客,都有被非遗吸引来我村里逛的。村民的文明程度提高了,精神面貌也好多了。我们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也越来越多。”49岁的村民白海玲对“华丽转身”后的村子赞不绝口。

      在长安区,像小峪口村这样的“网红”村庄不胜枚举。近年来,长安区下大力气整治乡村环境,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立足花园建设、文化塑造、环境提升和特色产业,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辖区居民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营造生态怡人的生活环境。

      据了解,根据市人居办、市住建局建设任务目标,长安区近几年累计完成市级美丽宜居村庄98个。其中五台街道东尧村,太乙街道四皓村,滦镇街道乔良寨、翁家寨,杜曲街道三府衙等5个村荣获省级“美丽宜居”村庄称号,2020年24个村荣获市级“美丽宜居”村庄称号。舒适宜居的美丽新农村,正在长安区逐步绽放。

      

      局长访谈

      “长安区今年将继续按照市级美丽宜居村庄实施标准,提升全区村庄风貌,做好美丽乡村、花园乡村建设,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长安区住建局局长吴海军介绍,今年长安区将紧紧围绕“三三三”战略的指导思想,结合市人居办、市住建局美丽村庄和片区化建设任务和《西安市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实施方案》,高标准完成8个美丽宜居村庄及1个片区化建设。以太乙宫街办片区化建设为核心,以全区花园乡村为基础,把乡村建设成为三产融合、和谐美丽的花园。

      在美丽宜居片区化建设方面,计划以突出年轻化、时尚化的定位为重点,对太乙宫街道杏园村进行打造。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方面,则主要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资源,突出乡味、体现乡愁、打造乡韵,体现关中味道。同时,加强农村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做到就地取材,保留乡土气息,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柳青文学纪念馆落成揭牌
    • 下一篇:“美好长安”原创主题歌曲征集活动启动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