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在斗门镇看大戏(杨毅波)

    作者:杨毅波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0日 点击数:

    斗门镇,过去是长安的一个大镇,东西街道短一些,南北街道有三四里。镇大,集市就大,热闹事也多。日常的热闹不说,只说每年从正月初五到二月二农闲时节,热闹事几乎天天有。敲锣打鼓,狮子龙灯,秧歌杂耍,高跷社火,冯村的队伍刚过去,张村的队伍又登场,牛角村的演出正收尾,落水村的演出已亮相。耍热闹的人马多,看热闹的男女老少更多,不仅人头攒动,还拥来挤去,得让骑大马抡大刀的“关公”或使流星锤的武把式开道。街面上热闹,剧场也热闹。戏台上唱得感天动地,戏台下看得掌声雷动。

      剧场是露天剧场,很大。尽管是土墙围起来的,但墙垒得结实,场子方方正正。靠西围墙的正中是戏台,砖砌的,长方形,比电视剧《装台》里的戏台要大很多,很有气魄和威严感。剧场的大门是铁门,铁门两边的墙壁用泥巴抹得很光,贴着红纸黑字的海报。我那时还不认得几个字,从大人嘴里得知,戏一天接一天排得很满。那时秦腔剧团好像很多,蓝田剧团演三天,高陵剧团演三天,泾阳剧团演三天,周至剧团演三天,长安剧团也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只能演三天……也听说各剧团这些日子连轴转,轮番到各县各镇演出。

      戏每天演两场,一个是午场,一个是夜场,演的都是秦腔。午场一般唱的折子戏,夜场唱的全是本戏。折子戏因不连贯我看得似懂非懂,本戏我都能看个明白。古到《三滴血》《火焰驹》《铡美案》《金沙滩》,近到《三世仇》《血泪仇》,我都是百看不厌。至今每出戏里的剧情我还都能道个八九不离十。

     

      何止是我,父老乡亲很多人都爱看戏。我们村离斗门镇五六里路,不用吆喝,每天吃罢上午饭或下午饭,村口就聚集一堆人,有的说要去看戏,有的说要去看社火。不知谁喊一声“走咧”,队伍就谝着笑着出发了。上了公路,沿途村子的人也是一拨接一拨汇拢来,大有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之势。进镇,看戏的人先看一阵子社火,戏快开演了就进了剧场。我父亲在三原桥头的铜铺子当过学徒,又上过扫盲夜校,人称相公,不仅会一些敲敲焊焊的手艺活,而且是个能讲几出戏的戏迷。他往往揣上几个馍,背上一壶水,看完折子戏又连着看本戏。我多数时候是跟着父亲看戏的。肚子饿时,父亲往往会买一碗冻冻肉或炒凉粉让我就馍吃;我嚷着看不到戏台时,父亲就把我架在脖子上看。父亲老了,腰有些弯曲,我曾想会不会是看戏时架我架得多了?父亲说这些戏都是正戏,唱腔好听、唱词也编得好,看百十遍都看不厌。父亲还说,要做个好男儿就得要多看戏,保家卫国、除暴安良、孝顺行善、念书上进这些思想,戏里都有。看到穆桂英打了胜仗,父亲就笑;看到窦娥冤屈得涕泪交集,父亲也揉眼睛。

      晚上散了戏场子往家返,父亲和结伴走着的乡党,一路上或高或低边走边唱。其他路上也传来秦腔的附和声。我也会跟着唱几句,尽管嫩声稚气,大人们都夸唱得好。后来我喜欢在村子找秦腔剧本,也喜欢背剧本台词。上五年级时,有一天我走在放学的路上,随口唱“祖居陕西韩城县……”,忽然有一位骑自行车的大哥在我面前停住。他说:“再唱一遍,再唱一遍。”然后问我姓名,问我是谁家孩子?后来我知道这位大哥是邻村西堡子人,在长安剧团当演员,在《铡美案》里演陈世美,戏唱得有些名气。再后来我还胡思乱想过,如果不是早早应征入伍,说不定就进了剧团。

      现在回想起在斗门镇看戏的事,有些诗心萌动,就写了一首诗。其中有这么几句:看剧幕幕精彩/读本每每动心/祖宗压箱底儿的戏/都是瑰宝!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村里社火(静轩)
    • 下一篇:诗歌:春游长安土门峪(刘省平)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