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杨广虎>>正文内容

    散文:回家睡热炕(杨广虎)

    作者:杨广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6日 点击数:

       现在物质富裕、生活好了,却睡不成热炕了。趁着元旦,准备回家,好好睡一回热炕。

     

     

    热炕是祖先的一大发明。四塞之地,关中农村,冬季寒冷,农事渐少,聪明的农人发明了热炕,坐在热乎乎的炕上,一家团团圆圆,男的抽着旱烟思量来年,女的绣花纳鞋底,一群碎娃,不分男女,欢呼跳跃,使劲蹦咋,在被窝里滚来滚去,嬉笑不断。母亲害怕把炕压塌,拿起笤帚把,照着娃的屁股就是啪啪几下,心里狠,手上轻,装给男人看呢!娃哭几声,抹着眼泪又翻跟头了,女人要接着打,男人止住手了,“碎娃么,让玩去!炕日塌了,我再盘。”

    “就你惯娃!碰到炕柜咋办?”俊俏的女人甩一下黑油油的毛辫子,山泉一样清澈的眼睛做出嗔怒的样子。

    “我不惯我娃谁惯?!娃们么!”男人粗糙的大手死死握住女人温软的小手。

    “快放开快放开!骚情很!让人看见笑话。”女人低下了头,脸红红的。

    “谁笑话我?!哈哈!”男人喝醉酒一样豪爽,声音惊得窗外树枝上的雪花掉下了。

    窗外大雪纷飞,大地一片白茫茫。

    “我爷说了!碎娃压不塌炕!滚炕娃娃压不塌炕!只有新郎新娘才能压塌炕!”男娃说。

    “崽娃子还懂得多!”当爹的男人笑了,伸手就是一巴掌。

    娃哭了,这次打的有点疼。

    “你这干活的粗手,劲多大,咋能不分轻重打我娃呢!”女人心疼起来,抱起娃,哄来哄去,实在止不住,掏出了两个白晃晃的奶头,直往娃嘴里塞。

    “羞羞羞。”女娃做着鬼脸。

    “再哭,再来一巴掌!——你不吃,爸吃了!”男人做出吃的样子。

    男娃止住了哭声。

    “想得美!这是我娃的粮仓!”女人呼啦一下拉下了衣服。

    男人半躺在炕上,闭着眼睛,回想着甜蜜的往事。

    南床北炕。炕是火炕,关中农村到处是这样的“炕”,是一大地域特色,过去人住窑洞或厦子房,人多地方小,为了节约空间减少浪费,锅和炕盘在一起,就成了“连锅炕”,虽说吃饭睡觉方便,也保暖,但不小心会发生小孩子掉入开水锅的事情,特别是麦秆烧火,浓烟冒起,遇到阴天雨季,人的眼睛都睁不开。生活好一点,人们讲卫生讲安全讲文明,盖起了宽敞明亮的三间大房(上房),不用高粱杆上报纸糊的顶棚,直接铺上木板,能保暖上面还可以围粮仓装粮食,把灶房和卧室分开,安全且方便。

    北方男人生来就是盘炕盘灶的高手,比现在油腻男盘珠子讲究,要保暖烟顺,大方美观。农村人讲“全能农人”或者“农民达人”,要会:“摇耧、盘炕、扖麦秸,扬场能使左右掀”。盘炕,要铡麦草、打胡基,拉土、和泥,提上瓦刀,用“泥壁”抹子把炕抹得光溜光溜,用破棉被或棉大衣焐出“水蒸气”,上面铺上一张席子,就能睡人。好坑,讲究烟囱笔直,风门利索,受热均匀,保温保暖,没有潮气。讲究的人,还会在炕边用青砖镶一下,铺上一条长木板,方便人坐;在炕的四周,糊上报纸或者“壁纸”、围布,人坐着不容易沾土,还有给炕四周镶白色瓷片的,铺上粗布被单,叠起一层层绸缎做的被褥,看起来更干净明堂。更有甚者,盘起来的炕,炕面是水泥预制板,结实耐用,怎么在炕上折腾,也塌不了。聪明的农人,处处显示着他们对生活的的热爱和不断的思考。

    如果追溯到人类祖先,刀耕火种的年代,从丛林生活到农耕文明、从游牧生活到现代社会,每个人的上辈都是从山洞、石屋,农村而来。炕的变化,也体现着一种生活和文明的进步。

    萝卜要壮,才能切出菜;土炕要热,要能睡得沃也(陕西方言,美的意思)。我曾经为了睡热炕在山沟里用铁耙耙搂过叶子,也曾经在大队部饲养室的炕上睡过,里面是牛马作伴,外面是呼呼西北风,木格窗子用废报纸或者薄薄的塑料纸糊着,随风而起,扑闪扑闪,没有顶棚,一眼可以看到房子的大梁,但炕很热很美,干木柴包谷杆庄稼杆烂树叶烧着,席子一张,人睡上去,滋啦一声,好像要烧焦,年轻人啥也不怕,农村人皮厚耐烤,忙了一天,听着听着单田芳、袁阔成的评书或者秦腔,慢慢地就睡着了。累死人了,瞌睡又多,跳蚤也不怕,肚皮上盖个毛巾,一夜无事,无梦骚扰,一觉就睡到天亮,还不上火。想想那时候,睡得真结实,被贼偷了也不知道。

    炕真是好,冬暖夏凉。炎热的夏季,屋里空气不流通,涨热涨热,拉上个架子车,把辕子往树上或者碌碡上一绑,就打着呼噜睡着了。不是很热,开着窗子,凉风习习,望着星空明月,酣然入睡。那时候,关键是心里没事,怎么睡都香。冬季更不用说了,煨上衣子(小麦的外衣壳),可以保暖一天,焐个厚棉被,管什么上下五千年,一天到晚睡到炕上蹲膘。偶尔踏着积雪,晚上去公社看一场电影,睡在炕上,回味无穷。

    炕,成了农家人生活、交际离一辈子不开的地方。娃,生在炕上;老人,死在炕上,一辈子光明磊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道是:“只要娃落在咱炕上,就是咱的娃,管他谁的种!”烧炕和擀面一样,是一门技术、艺术,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更不能前半夜热后半夜冷,要保持恒温,这可为难了新媳妇。每逢过年过节、红白喜事,大家谁也不管有没有脚气,围在炕上,打牌挖坑飘三叶推对子,放个闷屁臭得人人捂鼻,却无人离场,输赢无所谓,就图个热闹喜庆。谁家去的人多,谁家人气好。来了亲戚朋友,七碟子八碗全放在炕上,大家围坐一起,喝着熬的热得烫心的黑茶,推杯换盏,喜气洋洋!就是谁喝多了喝醉了,顺势在炕上一倒,一觉醒来,没人怪罪,发现“睡错了炕”,主人不在,拍拍屁股,酒是好酒,粮食酿造的好酒,没事,走人。

    我有时候想,炕和土地一样,滋养着黄土大地关中农村的人们。尽管后来大家盖起了千篇一律的砖头平房,炕也换成了席梦思床,睡着柔软,但容易得椎间盘病。一辈子的劳作,一辈子的忙碌,炕已经和农人离不开分了,庄稼离开了土地会死亡,人离开炕不会死亡,但缺少了泥土的养分、缺少了接地气,人的精气神会宛如鲜花一样枯萎,没有生气。“当年的锅台、三年的炕、十年的土墙一起放!”炕土,还是无污染的有机肥,当年可吃香呢!和鸡粪上辣子一样辣且香。

    现在,一些民宿,也盘起了炕(其实,外观看,是炕或者像炕而已),让城里人享受了一下炕的感觉。

    虽说城里有暖气,老家的一些人也装上了空调。对于气候寒冷的农村,这些都不实用。我家的炕依然存在。只不过现在为了减少雾霾煤改电,节能环保,改成了电炕板,人睡在上面,硬硬的,木板一样硬,温吞温吞的,没有炕上面铺就的泥土柔软和温暖,跟用个电褥子差不多。过去炕上就铺一面芦席,后来情况好了,有被褥,再后来,有人铺上席梦思,比榻榻米高很多,坐卧不宁,很不方便,也不美气。炕让人从大地、脚下、身子而暖的,而煤炉子、电褥子、空调等让人从上往下取暖的,干热干热的,我老觉得脚根不暖,没有定海神针,干什么事情,一团糟,心里木乱很。

    我似乎听见村里一对老人的对话。

    “现在的炕也没有过去的好了。人,还容易上火感冒。”男人在炕上说。

    “娃娃们,也都进城了,村里没有新媳妇给公公婆婆烧热炕了。我们不去那个乱哄哄的城里,留下我们老两口看地呢!”女人说。

    “牛,也没了,被卖了,做成了牛肉干!罪过呀罪过。”男人说。

    “地也荒了,草长满了,没人种了。炕也该塌了。”女人说。

     

     

                      2021年元月1日新年匆于长安

    作者杨广虎,男,74年生于陈仓,89年公开发表小说和诗歌。著有历史长篇小说《党崇雅·明末清初三十年》,中短篇小说集《天子坡》《南山·风景》,散文集《活色生活》》《在终南》,评论集《终南漫笔》,诗歌集《天籁南山》等。获得西安文学奖、首届中国校园诗歌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理论奖,第三届陕西文艺评论奖、首届陕西报告文学奖、全国徐霞客游记散文大赛奖、中华宝石文学奖等。1996年—2016年在秦岭终南山生活。曾任陕西省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青年文学副会长、陕西散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等。

     

    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小小说:回家看娘(杨广虎)
    • 下一篇:散文:想吃肘花(杨广虎)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