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陕西搅团(郝德海)

    作者:郝德海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07日 点击数:

    那天下午下班回家,搭乘同事老韩顺车,一行人员一路向北,向北,再向北,从农村到城市,来到何家营以后,就进入县城韦曲的大门:在人文樊川内,少陵塬和神禾塬雄峙依旧,皂河和潏河分流西北,座座高楼是鳞次栉比,条条大街是车水马龙……

    我在老区委什字下车以后,先向北,再向西,大步流星,县城韦曲繁华的新华街映入眼帘,店铺是灯火辉煌,商品是琳琅满目,行人是熙熙攘攘。

    看到有人就餐,我才想起:我的晚餐在哪里?自从女儿就读长安一中以后,她妈就租房艰辛陪读。如今我是留守男士,空巢老人,出门进门一把锁。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恢复单身生活。忙忙碌碌一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地,回家做饭吧,有些勉为其难。

    如今生活相对改善,有多种选择提供,但又往往无从选择。人常说,民以食为天。吃什么?在那家?一时没有主意,还在犹豫不决,我一边走一边想:

    家里还有两颗洋芋,可以做个洋芋擦擦,热包夏进纯奶,真心不错吧?不过,人呢,劳累一天咧,我看还是算咧。对!还有,煤气灶电池没换,打不着火!还要购买电池,不知能否找到含适的?看来回家做饭泡汤,计划被迫取消。

    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家飞鸿肉夹馍,馍酥肉香,正好我还有会员卡可以消费,离家也挺近的,但又想起为了健康考虑,晚上还是吃清淡些,想法再次被否定。

    我一边走,一边看,街道两边:一家家饭馆大门敞开,一位位食客正在用餐,市井生活,气息浓厚,令人目不暇接;户县软面、东北饺子、福建馄饨、鸡汤米线、什锦砂锅、川味浇饭……香味四溢,令人流连忘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我能根据那家饭馆就餐人数多少,判断那家饭馆的饭菜质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嘛,道理就是那么简单。那家饭馆门可罗雀,最好别去打扰;那家饭馆门庭若市,你去不会后悔的。

    那家户县软面,味道的确不错 。我是地地道道的老陕,对面条情有独钟,尤其是手擀面。不过中午就是在老妈那儿吃的手擀粘面,难道晚饭又是面条?嗯嗯,我摇了摇头,还是算咧!算咧!

    隔壁那家家常搅团,据说是长安县本地人开的,味道也就那么回事,不敢恭维,有的服务员还是势利眼,我不愿再去。

    说起搅团,那是我小时候老家秋冬季节的家常饭,看家饭,玉米面粉打成糊状,芹菜浆水是佐料。俗话说,搅团想打得好,至少七十二搅。想起妈妈打起搅团真正幸苦,甩开膀子,抡圆胳膊,我经常看她汗流浃背地忙活。如今,看到苍老疲惫的她,怎能为我再打一碗搅团呢?感慨岁月不饶人啊!如今自己也步入知天命之年。而小时候有些调皮的我,有一次和伙伴捉迷藏,突然窜进灶房,钻进大案下,妈妈正在舀搅团,一不留神,一大滴滚滚的搅团溅到我的后背,烫起水泡,疼痛异常,至今还记忆犹新。搅团的吃法也多样:凉拌、生汆、清炒均可。搅团还可以做成鱼鱼,又称浆水凉鱼,同样可口。搅团虽容易胀肚却不耐饥,伴我走过那些个青葱的岁月。

    对!对!就是搅团,不再犹豫。步行街长百三楼美食天地有家搅团,味道还行,不知何故关门了,上次拜访,吃了个闭门羹,扫兴而归。而青年街那家搅团,上次凉拌的也还不错,不过此时不会过去的,那是进城绕南山呀。

    走着走着,来到新华街和步行街什字东北角,看到一家陕西搅团馆,店名井老三,可能是渭南人开的吧。店内虽面积不大,但干净整洁。有人就餐,稀溜稀溜地;有人排队,井然而有序。老板娘看着泼辣能干,干活有条不紊地,而她的老公不过打打下手,典型的夫妻店,肥水不流外人田。一份搅团,一大碗6元,外加一份辣子夹锅盔2元,共计8元,良心制作,亲民价格,好吃不贵,价廉物美。有人就在店内就餐,有人还要带走。老板娘耐心地询问每位食客的要求:带走还是在吃?辣子多或少?韭菜多或少?

    锅盔是现烙的,脆脆地,麦香扑鼻;辣子炒青蒜,没有想像那样辣口,正好合适。浆水是地道的自家沤的,不是勾兑,辣角炝过,酸辣爽口;搅团是玉米面做的,烫烫的,不是有的地方掺入小麦粉,不纯正。当然,浆水还可以再添,那是免费的哟!

    嘎吱嘎吱!吸溜吸溜!我旁若无人一样,大汗淋漓地享受我的晚餐。不久,我风卷残云,一扫而光,心满意足地踱出店门。晚风吹过,神清气爽,我很满意我的选择。

    那些食客大多为中老年人,看来都是回头客,我在附近居住,怎么没有发现?真是孤陋寡闻呀。那些食客是常客,难道和我一样,喜欢怀旧,寻找童年的感觉?看来,我以后也会经常光顾这家小店的。

    其实,有人说过,我们中国人的食谱,尤其是中老人的,总是在不断地复制自己少时的模式。因为我们的胃早已习惯我们的饮食品种。尽管玉米原产地是美洲,由印第安人培育的,直到明朝才传入中国,但很快暄宾夺主,登上中国人的餐桌,老少咸宜。

    还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咱们陕西人喜欢酸辣,而四川人爱好麻辣,这和四川湿润气候有关。川味火锅,陕西人偶尔换个口味,还是可以的;如果长期食用,未必是件好事,辣口辣心,自作自受。

    那年我去重庆随团旅游,正好赶上八月酷暑难耐,磁器口古镇小街,川味小吃一应俱全,馄饨称作抄手,奇怪吧?一碗麻辣的川北凉粉入口下肚,出汗的感觉真好!果真暑热顿消。而回到陕西以后,却很少进食。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以后,西餐开始传入中国,通商口岸的开放人士趋之若鹜,乐此不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洋餐争先恐后地进入中国。日本的料理、韩国的烧烤、英国的牛排、意大利披萨……一个一个如雨后春笋般源源涌现。而德克士、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在大城市星罗棋布,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有人也说,这些食品是垃圾食品,高热量,高脂肪,还是少吃为妙。

    我想说,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食品如此,别的亦然。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诗歌:清岚诗社七夕诗会
    • 下一篇:散文:柳青精神感召我(高建峰)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