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评论:“小茶庄”体味“大世相”——读贾平凹长篇小说《暂坐》有感(姜乾相)

    作者:姜乾相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5日 点击数:

    一场千年不遇的大疫情,瞬间迟滞了整个世界的脚步,让浮躁不安的世人有了难得的休整。贾平凹先生的新作《暂坐》就在这后疫情时代的首个春夏之交登场亮相。

    作为一名“凹粉”,我迫不及待地买来刊登有《暂坐》小说的《当代》杂志,看这个文坛“老戏骨”,怎样向读者抖他的“新包袱”。这部21万字——“纯写一群女性”的都市小说,作者写了两年,我读它只用了不到一周。读完容易读懂难。您可能会问,从《暂坐》中,究竟能体味到什么?

    对号入座看“真诚”

    一定程度上,我是把《暂坐》当非虚构来读的。

    “暂坐”,是西京城里的一个茶庄,也是一个新茶馆。普普通通的茶馆里,也有新时代的风土和世相。

    在《暂坐》里,作者以一个生病住院直至离世的女模特夏自花为线索,铺设了十多个女子,讲述了她们在追求经济的独立、精神的自由、生活的幸福中所遭遇的困境,以及所展示出来的复杂人性。她们艰辛、慌张、挣扎、焦虑和恐惧,在错综交织的关系脉络里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又以爱和希望支撑着前行。

    她(他)是谁?你是谁?我是谁?我该往哪里去?读这部小书,我经常会莫名其妙地闪现这些问题。通读全篇,如果抛开小说一开始设定的“2016这一年”,结合西京的天气、街巷的名称、羿光的背景、马航的空难、市委书记的倒台……我觉得,这完全是一部真诚袒露自我心灵的非虚构记实录。                                                                                                                                                                                                           

                                                                                                                                                                          

    贾平凹曾说,“真诚是写作之道”。这一次,贾平凹先生笔下,讲述的《暂坐》,我认为就是作者自己的切身经历。《暂坐》里虽然没有“我”,我就在茶庄之上。用贾平凹先生在后记中的话来说:“写作中,常常不是我在写她们,而是她们在写我,这种矛盾和分裂随处可见。”首先,作家“羿光”其实就完完全全地是他自己的化身。仅从内部陈设来看,书中羿光工作室与现实生活中贾平凹先生的工作室近乎雷同。我想,去过贾平凹先生工作室的人,一定会有同感。另外,羿光的生日阳历是3月15日,农历是2月21号,这与贾平凹先生恰恰一致。作者借助着这看似不重要的日期,巧妙地揉进了颇具生活化的故事情节,比如看了一眼俄罗斯女子伊娃的护照,就记下了她的生日,并给她单独过生日,一切都天衣无缝。

    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贾平凹,作家羿光在西京城可谓大名鼎鼎,无人不知,仰慕者不计其数。羿光的书法润格价高,路人皆知。羿光认为,“贵是贵,你买了去都是办升迁呀、揽工程呀、贷款呀的大事”,并认为收取润格费其实是“你吃肉我喝汤”,可以实现双赢。因此,在羿光看来,这钱花得值、不冤枉,这是各得其所,理所应当。

    小说中,一位护士纳闷:“我听说羿光认钱不认人”,对于诋毁羿光的言论,希立水说:“谁不爱钱呀,都是别人干指头蘸盐向他白要书法作品,白要不上了就诋毁。”这恰恰是借别人口反映了作者的潜台词。

    第二十九章,范伯生对羿光说,“你是作家却卖字,抢书法家碗里饭。”羿光反驳说,“古时候能书法的都是文人,哪有专门书法家?他们倒是吃我盘中餐!”

    尽管高价购买、追逐羿光书画作品的人不计其数,就连西京“市政府去北京办事,也都是拿羿光的作品”,偏偏却有像许少林一样的“愣头青”在大庭广众之下明确表示不屑一顾,称“那不就是用毛笔写的钢笔字?”居然有人帮腔说,“羿光临帖少,书法功力欠缺,名人字画嘛,字不贵,人贵。”令人想不到的是,还偏偏有人不知道羿光是谁……他价值十几万元的挽联,被张嫂毫不可惜地在夏自花的灵堂前烧成了纸灰。都是墨宝,同样是身价不菲,却有不同的命运。

    人常说,把世事看淡,把自己看骗。人,一辈子难的是对自我有个客观准确的判断,名人也不例外。可以说,通过这些有褒有贬的故事情节,让人不由自主地把“羿光”和“贾平凹”划等号。

    坦率地说,通过作家羿光的视角,揭示的人生观、政治观、艺术观、两性观、爱情观、生态观,何尝不是作者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

    以上种种坦诚布公的描写,毫无遮掩地反映出作者多角度看待社会、认知自我所表现出的冷静、平和宽厚的心态,实在是真诚得令人敬佩!

    通过巧合看“宿命”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暂坐》中的巧合,很像是一种“宿命”的表达。

    《暂坐》最大的突破,是对于同性恋的涉猎。小说中的徐栖和司一楠是一对女同性恋。司一楠的性格大大咧咧,就如同她名字的谐音“似一男”。有一次,她俩“亲热”过后,徐栖家里装有冯迎花鸟画的镜框,好不生地从墙上坠落,检查发现,钉子好好的,绳子打着结。有些祸事,往往有先兆。这与作家冯迎所乘坐的MH370客机失事相暗合。可谓“墙上掉画框,天上掉飞机”。

    同机遇难的,还有西京市文联主席王季。生活中,贾平凹曾担任过西安市文联主席,因故被免职后有数年该职位空缺。这件事,很多人可能会“忘记”,我想作家贾平凹无论如何不会“忘记”。“王季”若不当这个主席,或许就可以避开空难。这样看来,官场失意,未必是坏事。这,或许也是一种关乎命运的宿命。

    创业中,每个人常常都要面临“去”与“留”的选择。小说中,因为创业不顺,来自的武汉的姑娘陆可以,为她是否继续留在西京发展而纠结。陆可以原籍是武汉,一岁时死了母亲,是父亲把她带大的。可她高中二年级偏偏青春期叛逆,一心要摆脱父亲,辍学到社会上做生意,从武汉到上海、深圳、成都,她之所以留在西京发展,那是无意中偶遇了一位修鞋匠,长相颇像自己逝去多年的父亲,从此坚定地定居西京,充足了做事的信心,此后生意顺当,还有了自己的公司。她认定那是父亲的在天之灵在关注她、庇护她。陆可以的姓——“陆”,其实就是汉字中“六”的大写。“六”(“陆”)与“留”同音,“陆可以”,莫非就暗示着“留可以”!

    生活中,遇到像极了某个人的经历差不多每个人都会有。作者把长相的这种神似称为“再生人”。这样的经历看似迷信,往往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让人说不清、道不明。这大约是另一种宿命。

    善意的提醒,偏偏发生在自己的茶庄。暂坐茶庄女老板海若叮咛员工烧水时要小心,千万注意开水溢出浇灭火而漏煤气。谁能想到,不幸而言中。暂坐茶庄最终因煤气泄漏而被炸得七零八落,让人惋惜。

    医生可以治病,却治不了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人都想轻轻松松挣大钱。经闺蜜严念初引荐,应丽后把巨额资金借给某医院王院长的朋友,结果那人得钱后跑路了。“应丽后”原本谋算的是通过高利息“盈利”,没想到却连本钱都要不回来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比比皆是。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进而有什么样的命运。在利益面前,“应(丽后)严(念初)”两位女士从“闺蜜”变“冤家”的故事,恰恰“应验”了生活中的简单道理。

    古往今来,因腐败而断送前程的人数不胜数。很多人认为,腐败离自己十万八千里。小说中的西京市委书记因腐败倒台,碰倒了多米诺骨牌,连一座小茶庄乃至茶庄里的小职员也受到了牵连。原来,腐败往往就隐藏在身边。

    可以说,克制不了心中的贪欲,就逃不出命运那双魔手。

    品味语言见“诗意”

    《暂坐》中的十多个女子,无疑是美丽的化身。《暂坐》的语言,恰恰就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美的表达。文中有的段落、有些描写,只需断行或去掉几个字词,就变成了一首绝妙的好诗。

    小说的开头,作者开门见山写到——

    杭州有个山寺,挂着一幅门联:南来北往,有多少人忙忙;爬高走低,何不停下坐坐。坐下做甚?喝茶呀。天下便到处有了茶庄。西京城里也有着一家,名字叫暂坐。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首通俗易懂、充满哲理的叙事性“点题诗”,巧妙地点出了小说的名字。

    再比如,小说第二章的开头,关于天气的描写——

    “开始刮风了。风是踉踉跄跄来的,迷失了方向,树上的叶子哗哗鼓掌,鼓着鼓着,好多叶子自己就掉下去了,而雾霾也逐渐稀薄。”

    风,踉踉跄跄;树叶,哗哗鼓掌。这样的语句非常新鲜,形象而生动,让人叫绝!

    第五章中,希立水对爱情的理解,我们不妨将文字稍作简化——

    有病?是有病,爱情确实是一种病,咋地啦?可谁有药呢,找对象就是找有药的人嘛!

    第十七章中,对树的描写,只需要分成行,就是一首隽永的小诗——

    树一站在那里,

    就不动了,

    但却是想飞,

    你看

    许多叶子都是羽状。

    小说中,类似这样这样耐人回味的句子无处不在。

    都说龙井是红茶,好茶究竟好在哪?第十七章中用一首打油诗作答——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读完这部小说,我始终觉得,第二十一章中,海若有一句话,简直就是前无古人的好诗句,读来让人眼前一亮,心胸豁然开朗——

    太阳底下,晒不干汗水。

    好诗无需太长的篇幅,一个能让人过目不忘的句子,那才是神来之笔!

    第二十一章中,羿光对俄罗斯姑娘伊娃讲——

    世上的道和理,古人都已经讲完了,后人仅仅是变着法儿解释罢了。

    第二十三章中,伊娃独自打扫房间,精心收拾妆容——

    一个人唱起来,唱给自己的耳朵。

    还是在第二十三章中,描写一个老旧小院的环境——

    楼旁有一棵树,分了两叉股,一股高出楼顶,一股伸在院子空中,风里的叶子翻绿翻白,啪啪地响,像鬼拍手。

    第二十六章的开头,关于雨的拟人描写——

    天气预报着有雨,却也就那几颗,响声蛮大,砸在地上溅出铜钱般大的湿,像是故意着来摔死。

    再看第二十九章的开头,对小广场上甩长鞭的描写,同样采用了拟人手法的象征诗句——

    小广场上有锻炼的人在甩长鞭,足足三四米呀,叭,叭叭,那不是鞭子在响,是天被抽着喊疼。

    后记中,也就是整部书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

    别说我爱你,你爱我,咱们只是都饿了。

    一种全新的爱情观,通过这样诗一样的语言诠释了出来,简直就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

    这样的诗句贯穿小说的始终,可谓比比皆是。

    写完《暂坐》,作者对创作也有了新的理解。后记中,作者总结说——

    有众生始有宇宙,众生之相即是文学。写出众生相,必然会产生对于这个世界的“识”, “识”亦便是文学中的意义、哲理和诗性。

     

    作者:山东淄博日报社姜乾相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河滩生地软(尤凌波)
    • 下一篇:散文:古观音寺访禅(钱江)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