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那一把油菜籽(张娟玲)

    作者:张娟玲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3日 点击数:

    早上起床,全身疼痛。身上就像过敏似的却没有红斑,痒,抓一把,还是痒;又像疹子似的,天越热越难以忍受。想来想去,是因那一把油菜籽。

    星期六回家,计划到我们的山里转转,毕竟在城里一连呆了一个多月,全身都快发霉了,呼吸呼吸纯天然新鲜空气,嘿嘿——美哉。

    中午12点快到家门口,看到隔壁门前摊了一大片菜籽被大太阳照晒。隔壁李妈见我们说:“回来了,你爸妈中午才把菜籽割完了。”我听后,心一下沉到脚底,完了,计划赶不到变化。要说菜籽真是个好东西,将来可以压油,原生态的菜籽油别提有多香,煎、炸、炒——太香了。但要想装袋拿回家,那得像唐僧一样,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得正果。如今麦子全部机械化,而菜籽,还在我们那艰难前行。

    中午吃过饭,公公说:咱们今年没种麦,种的都是菜籽,我和你妈今天早上把大片地的菜籽都割完了(割菜籽不比割麦子,一镰下去一大块,割菜籽是细活,每一根菜杆上会发出多个枝,在割时要根据自己手的大小,能拿多少割多少,轻拿轻放,以免菜籽落下),就是没拉回来。提前割的小块地菜籽在房前垒着,一会咱们把房前的菜籽收拾收拾。老公问:咱今年种了多少地菜籽?公公回说:一共三亩多。我听后有些晕,几十年来,我们村种菜籽,从来没见过哪家一下子种那么多菜籽,基本三五分,最多也不过1亩。老公又说:大片地不是种的花椒树没,咋还种菜籽?婆婆回答:花椒树去年才种,树还小,种些菜籽不要紧,我和你爸都没事干,咱不能让地闲着。

    下午两点多,我们一家五口全上战场打菜籽,因麦场早已不复存在,房前的水泥路便是最好的地方,水泥路大概有五米宽,公公先用扫把扫干净,铺上两张雨蓬布共有二十多个平方。

     

    •  
    • 摊菜籽

     

    婆婆说:咱们先把菜籽一捆捆解开平摊到布上,用脚在上面踩几下,菜杆蓬松,直接用木棍打,菜籽会飞到旁边的水渠。女儿小雨使出青葱之色,连忙拉上一捆摊好就踩,顿时传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像放鞭炮,小雨笑着说:好玩。随后一起动手,菜籽像个淘气的娃娃,我们脚一踩它就滚落下来。我们摊满布,菜籽只下去了一小半,我有些高估,原来菜籽是个滑头,需要你用自己的耐心去滋养它。

     

    • 打菜籽

     

    婆婆从家里拿来连枷说:我拿连枷打,脚踩太费事。小雨看着连枷的样子,很是陌生。老公嘚瑟地说:妈,我用连枷打,让小雨也看看他爸干农活的样子。老公拿着连枷,用力抡起,连枷在空中抡三百多度落入菜杆上,只听厚重的一声“啪”,再一声“啪”,菜杆服帖的趴在了地上,菜籽也出来了很多。小雨想试试,就是抡不起。二十几分钟过去,老公终于打完。人也累了一身汗。

     

    • 挑菜籽杆

     

    婆婆让小雨回去拿杈,小雨问:奶,是不是猪八戒拿的那扒子?我们都笑了,叹,娃娃连农具都不认识了。

    婆婆拿来杈,我接过来,用杈挑起一杈菜籽杆来回抖动,让菜籽杆和菜籽完全分散,然后把杆挑出,继续下一杈。公公、婆婆和小雨各拿起一大把菜籽杆的根部摇,直至听不到菜籽刷刷掉落的响声,才把菜籽杆放到一旁。

     

    • 分出菜籽壳

     

    菜籽杆出来了,菜籽壳还有厚厚的一层,怎么办?我又用杈来回的挑,感觉挑的差不多就把壳挑起放到别处。这时菜籽出显露出来一大部分。婆婆拿着一个大洗衣盆和一个小筛子、簸箕。公公已经把菜籽全扫到了一堆,婆婆把筛子放到盆里,用簸箕给筛子里放上一些菜籽,来回旋,菜籽从筛子的缝隙钻出来,一些小壳和浮土也会顺着缝隙出来,菜籽壳留在了筛子里。小雨感觉这个简单,要过筛子自己筛,这筛要的是手劲和耐力,而且全身都沾上了菜籽壳,有些难受。小雨没干几下,就换给了老公。

     

    • 菜籽装袋

     

    最后一个工序是用簸箕簸出干净的菜籽,然后装袋。这是个有技术含量的活,老公先试着簸了一下,菜籽并没跟浮土及小壳分开,而是一起落出来,婆婆看到连忙接过说:菜籽簸出来了,白干了,我来。婆婆先簸了两下,试着风向,后又挪了一下地方再试试。一簸再簸,干净的菜籽出来了,像黑芝麻,但很圆很圆……直到装袋。

    晚上睡觉前,我看了看明天的天气预报,早上9点有“阵雨”,我再让老公查查,结果一样。一种不安的情绪萦绕着我们。

    第二天早上,听到公公和婆婆在院子说什么,不一会就听开关门的听音,我睡眼朦胧,一看表,不到5点。又一回神,赶紧叫起老公,够不得梳妆打扮直奔地里。因昨天下午打了两场菜籽,人很累,也就没管大片地的菜籽,又想没雨,菜籽放在地里没事。

    来到地头,放眼望去,一小堆一小堆的菜籽放了一地,公公和婆婆已经把一块雨蓬布铺到地头的水泥路上,正拿着棍子拍打一捆菜籽,显然又要重放昨天的一幕了。我和老公开始在地里抱菜籽,这菜籽一次只能轻轻地抱一小捆,多了菜籽杆划胳膊、菜籽还会随着摩擦跳出来落到地里。为了菜籽不淋雨,我们不停地搬运着。不多一会,一个人路过,对我们说:这样得干到啥时候,把菜籽摊到路上,让来回车压。想想,也是。随后,老公借了辆农用三轮,把摊好的菜籽用三轮来回碾压几次,再挑菜籽杆、分出菜籽壳、菜籽装袋,一套程序下来,用了两个多小时。

    早上9点天阴但没下雨,我们回家吃过饭,又回地里继续,整整摊了四场,终于干完,看看时间,下午3点多。5点多下起了大雨……

    收菜籽当中,来往的乡党对公公和婆婆说的都是同一句话:“今年菜籽丰收了,娃娃们回来帮忙,到时候就让娃们在家拿油”。公公和婆婆喜笑颜开说:那肯定的。想起以前,我们从不在家里拿东西,想着在外面挣钱买是一样。从去年起,我们每次走时都要拿些菜、面什么的,老人总是满脸堆笑说:多拿些。我们的父母,只要自己有,尽儿女拿,如果没有,下一次争取满足。他们老了,儿女不在身边,他们只是用自己那一双不再灵便的手,去创造满满的果实,想着儿女多回家一次。

    明年四月,黄灿灿的油菜籽花又会长满田地,你可以在里面拍照,游玩,但请你一定手留余香,脚下留情,我们农民,为那一把油菜籽,真的很累。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再登光头山(元哲)
    • 下一篇:散文:安康瀛湖游记(苗晓瑛)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