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王小虎>>正文内容

    散文:年的味道(王小虎)

    作者:王小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9日 点击数:

    “碎娃碎娃你甭燃,过了腊八就是年。”进入腊月,年味就来了。过了腊月二十三祭灶,过年就开始进入倒计时。这时候,人们就忙乱开了,干啥事也捉不住心,脚下头总是急扑扑的。尤其是娃们的,他们知道过年能吃好的,能穿新衣裳,能放炮能打灯笼,显得更高兴。这就是年的气息,不过才是刚刚开始。

    在我小的时候,人们对过年很敬畏,仪式感很强。有句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是说不管日子过得再艰难,过年总得有个样子,最起码得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所以,大扫除是进入年关做的第一件事。早晨起来,母亲会招呼我们弟兄几个把屋子的东西搬出去,然后将笤帚绑在长杆子上,把墙上的灰尘和房顶的蛛蛛网和吊吊灰扫掉。打扫完屋子的灰尘,下来就是刷墙了。那时候都是土墙,墙面是麦秸泥抹的,不像现在用乳胶漆、墙纸墙布,所以每年都得刷一次。刷墙用的工具是长把的棕刷子,样子就像吸尘器。涂料是村后少陵原崖上的黄土,有的还用稻地里的青泥,但很少用白石灰,因为成本高。我们邻村有户人家里有一眼井,下边出一种土呈青白色。他把这种土抹成土坯朝外卖,两毛钱一块,很划得来。所以,我们家有时候也用这种土刷墙,刷出来的墙瓷白瓷白,显得非常清爽干净。不过屋里的土腥味非常大,有点呛人还不好闻,几天后才能散去。虽说这样,但把墙刷完人心也就轻松了,因为这是过年前最大的活。

    农村人当时日子都很困苦,但有句话说得好,叫作穷过日子富过年。即就是整天被逼债的杨白劳,也知道秤二斤白面回家和喜儿包饺子过年。所以,不管是挖圪崂抠窟窿,寻情钻眼也要出脱些粮食,磨点白面过年蒸馍包饺子。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已用上电磨子了,人们不用推碾杠了,但还是要有人在磨坑倒斗,也不是很轻松。由于粮食短缺,人们把麦子磨得很扎,基本上100斤麦子收80来斤白面,剩下就是黑面和麸子。腊月二十八一过,人们就开始蒸过年待客的蛋蛋馍了。那时候农村人基本上用的都是生铁铸的筒子锅,上边套上麦秸编的草圈代替蒸笼。然后给锅底放一个柯杈棍,上边放上甑箅,再在上边放个铁三脚撑子,上边再放甑箅,一共放三层馍。然后上边盖上锅盖,如果有跑气的地方就用纸糊上。那时候经常出现蒸出来的馍发不起,像烫面一样发青,老人说那是被鬼捏了,所以锅盖上面还要放一把菜刀镇邪。人们蒸馍的时候怕蒸出来的馍不白,还会包一个枣大的龙黄包,用火点着放在蒸笼里。用龙黄熏过的馍确实白了许多,不过里面还是黄黄的。蛋蛋馍蒸出来后,爱好的人还会用筷子蘸上吃红给馍打上红点点。如果是做女儿的要给父母拜年,还要在蒸完蛋蛋馍后,再蒸十个碗口大的肉包子。说是肉包子,其实里边都是白萝卜、红萝卜和豆腐,只有几星肉。而且包子太大很难包,也很难蒸的,弄不好出来就是生的。

    过年就得买年货,所以农村的腊月集是最热闹的,购买年货的人把整条街挤得满满当当。女人们在集市上把吃的购齐后,还要操心扯几块布给娃们做新衣裳,然后买几张年画和祭祖先的香蜡,回去再捎一吊子肉和二斤猪板油。那时候粮油统购统销,菜油凭票供应,人们就只能吃荤油。男人一般当甩手掌柜的多,上集就是剃个头,再买二斤好旱烟。一年到头了,把自己也犒劳一下。那时候,我们村的生产队都有豆腐坊,磨豆腐剩下的豆腐渣会养几头猪。进了年关,豆腐坊就会多做几个豆腐,把猪也杀了,给社员每家分二三斤肉、四五斤豆腐和二斤糯米。到了年三十,过年的一切都准备就绪,家家户户就开始贴对联、贴福字、贴门神。讲究的人家还会给门脑、窗脑贴上五彩的挂签,以求免祸得福。随着夜幕降临,村子的大街小巷就有人开始放鞭炮,“噼里啪啦”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当然,最忙活的还是各家的灶房。剁饺子馅的、炸馃子的,年夜饭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这时候,放鞭炮的声、剁饺子馅的声和弥漫在空中油香气,组成了最浓最浓的年味,也拉开了过大年的序幕。

    如今市场开放、物流迅速、物质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坐在家里就能吃到国外的牛排,品尝到千里之外的海鲜,享受四季的新鲜蔬菜。人们穿的也是羊毛、鸭绒和皮草,颜色艳丽多彩,款式新颖时尚。现在真是不怕你买不到想要的东西,就怕你兜里没钱。人们吃的好了,穿的好了,对过年的期待也淡了许多。现在的年味似乎也来得迟了,等你闻到年味就已经过年了。

     

    王小虎,陕西省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会员、长安区政协文史员、长安文学艺术研究会名誉副会长、长安油画院艺术顾问,在各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一百多篇,报告文学《独臂愚公》获《人民文学》优秀奖,出版散文集《映日荷花别样红》和创作长篇小说《别把村官不当干部》各一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花冠绣颈吉祥生——郭保良老师画鸡…
    • 下一篇:散文:鼠年说鼠(王小虎)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