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山腰亭阁(柏维龙)

    作者:柏维龙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4日 点击数:

    我从小爱爬山,或许因为爬山可以彰显岀人的某种能力。长大了,游山玩水的机会自然多了,而每次总忘不了爬山。西安周至县城南楼观台,它南依秦岭,北望渭水,山清水秀,便总想一去了之心愿,今日终于如意了。

    春日当空,温暖和煦。吃罢早饭,我和友人便驱车直抵周至,一小时的疾驰很快抵达目的地。下了车,游人跻跻,绵延不断。远望终南,清晰可辨,东西横亘,如巨龙横卧,威严壮观。天蓝山绿,翠翠生生,雄伟美丽。望山上,黄绿错落有致,如梯田方方正正,似山地,弯弯迂回,看后不禁赞叹叫絕。友人忙端起胸前的照相机,"咔"的一声,绘制岀一张"终南远景"图。

    我们很兴奋,随游人鱼贯而行,沿石阶,赏绿竹,观古迹,游说经台,过古银杏,攀石道,进入终南底下。游人急切切,满脸通红。我们脚步匆匆,登石阶,望胜景,两边树木浓荫,夹杂着绿竹,花儿万般点缀,姹紫嫣红,实在秀丽宜人。

    我们脚下如飞,浑身的劲几乎都用在腿上,那样子真不亚于一个登山运动员。跑着跑着,不觉松懈下来,腿有点酸,才知山已渐高,于是缓慢而上。热热的太阳晒得厚实的瘠背开始发给你烫,不觉满脸热汗,衬衣也牢牢地沾在身上,粘乎乎的。山势愈来愈陡,抬眼望去,视野开阔而又紧张起来,满眼儿翠绿,四周却也格外清静,于是停下脚步,两边张望,原来游人已稀疏起来 ,再向后望,不觉惊叫,我们已登上了半山腰。山腰里,大树下,密林处,一对对,一双双,说着,笑着,或坐,或卧,或躺,随便自由,好不惬意。山腰上,一绿色亭阁,飞檐翘起,小巧玲珑,生气无比。我正看的出神,忽然从那边传来一声热情的话语:"呵,小伙子,坐过来歇歇脚,这里有茶水。"我仰起头 ,看着几乎垂直地射在头顶上的太阳,嘴里要冒烟了,于是我和友人大走几步,进入这绿色的亭阁里。亭阁搭在半山腰上,背靠着秦岭魏峨的瘠梁,面向着广阔无边的大地。坐在亭阁里,俯瞰山底,一览无余。远处,渭水北流,太阳底下,犹如向北飘去的一条银白的绸带,山下的房屋厂舍,格外整齐,威立俨然。待我们凉爽下来,绿亭的主人,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婆已端来了茶水,放在我们面前的木圆桌上,友人忙端起一杯,急急地喝下,又急急地逛悠去了,去寻找那"最佳"镜头去了。我端起瓷碗,碗里的茶水清幽幽的,泛着亮光,溢出一股淡淡的芳香。我轻轻地喝了一口,犹如干裂的田土忽然得到春雨的滋润,全身顿时舒坦凉爽了许多。我的心豁然开朗起来,全身荡漾着茶的清香,好茶!老太婆又倒来一碗放在桌上,然后又轻轻地给另外几只瓷碗冲着茶水。我仔细打量着她:一身月白色的上衣整洁干净,圆圆的苍老的有些皱纹的脸上泛着红光,一双细细的不大的眼睛透露岀和蔼和喜悦。那双粗糙却又纤细的手干净利落,充好茶水,她便坐在木长凳上,喜乐乐地看着我喝茶,我边喝边问道:"这是什么茶,这样清香?",她听了,微微一笑,苍老了的脸上折起层层皱纹,犹如梅花在开放"我家原来就在这山上,政府给盖了新房,搬迁到了山下。这茶叫南山茶,"她看着我,忽然收敛了笑容,压低了声音说:"说起这南山茶,那还有一段传说呢。"我惊奇了,这南山茶也有一段传说?

    "是的,传说在几百年前,就在这终南山里,住着一位农民,他是被地主逼债跑到这山里来的。在山上,他没有房屋,便用树枝和草叶搭了一座茅房,晚上就睡在里面,白天就在山上打猎。忽然有一天,他病倒了,无人照料,快死了,忽然,他迷迷糊糊地看见一位白发老翁飘到他跟前,给他喝了一杯水,一觉醒来,他的病好了,身旁放着一个泥色的杯子,满地都是绿生生的野草,那草的叶子和杯里的叶子一模一样。从此,他便在这山里种满了这种野草,那草的叶子用开水泡了可以喝,清香有味,还可以治病呢。于是,他便把这种草叫南山茶。"老太婆说完,望了我一下,我急忙问:"那后来呢?":"后来,他辛苦地种茶,卖茶,赚了不少的钱,可那地主知道了,硬是抢了他的钱,打死了他,从此,这种草就在终南山上消失了。"

    "那你这茶怎么叫……?"我疑问道。

    "可是近两年来,有人在山上的石缝里又发现了这种草,说这就是南山茶"。

    南山茶的传说似乎把我带到了那几百年前的神秘的境界里,我似乎又看到了那一片片绿生生的南山茶……

    "是啊,那农民当年就是依靠这南山赚了钱,可如今哪,又有一批农民在这南山上种树,种药,发财致富了。"那老太婆又微笑着说,脸上泛着红光。

    我忽然激动起来,是啊,如今的农民依靠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终南山,正在建设美好甜蜜的生活呢。

    "说得远了,快喝吧。"老太婆热情地招呼着。

    太阳已经斜照在我的头顶了,我们该离开这绿色的亭阁,向山顶攀登了。

    我忽然记起喝茶的钱来,忙问:"多少钱?"她忙笑着说:"三碗茶,一元钱。"

    我惊呆了,急忙问:"怎么这么便宜,现在物价这么高,你们不就吃亏了么?这钱还不够烧开水啊!"

    老太婆笑了,那苍老的皱纹也笑了,犹如梅花在开放。她望着远处那绵蜒魏峨的终南山深情地说:"是的,按理说我们是吃亏了,可是这亏我们愿意吃,如今,时代好了,我们不愁吃,不愁穿,不愁没钱用。人老了,生活又这么甜美,总不能闲着,能为大家做点小事,也就心满意足了。"说得多好啊,我不禁敬佩起这个老太婆来。我望着她,她站在那儿,两眼注视着远方。这时,友人不知从哪儿钻岀来,敞着胸,满脸热汗,急喘喘地说:"别动,这是一个特美的镜头,绿色的亭阁,背景是魏魏终南山,草树青绿,美极了!"说着,"咔"地一声,清亮而又欢快。

    我们告别了绿亭,告别了绿亭的主人继续向山顶攀登。刚走几步,后面传来老太婆苍老而又激动的声音:"小伙子,你说得对,绿亭靠的是终南山,可我们靠的却是稳稳当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江山,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我和友人都震惊了,停下脚步,深深地思索着,思索着……

     

    于2019.4.30修改

     

    作者:柏维龙,西安市长安区灵沼街办冯村人,1973年生,男,中学毕业后从事建筑,装修等。1993年曾在长安报发表散文,后搁笔,近两年有文章刊发于网络平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西湖随笔(杨峰)
    • 下一篇:诗歌:我和我的祖国(杨峰)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