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稻香(每小平)

    作者:每小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30日 点击数:

       

    水稻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狭长、花白色或绿色,顶部长出沉甸甸的稻穗、弯低着谦虚的头。樊川因潏河而润泽,潏河清水滋润了两岸庄稼。凡是能浇灌潏河水源的田地,农民都会栽种良种桂花球水稻。这是因为桂花球水稻产量高,好吃耐嚼营养高,秋作物中它算是细粮。

    “谷雨前后,撒种务秧。” 每年谷雨前后,妇女们会将桂花球稻种倒进簸箕里,用手仔细挑拣出秕谷、稗子和杂物,确保育种秧苗的纯洁度。在犁过整平的水田里,男姓村民赤脚下到水田里,平秧床,育秧苗,干得不亦乐乎。育稻种秧苗的秧床四周要有排水沟,以利调节秧田水量多少和通风。

    在晴暖无风的天气里,燕子轻快在水田地来回穿梭捕食,柳树吐出新芽。务农田把式挽起裤腿走进水田地,将稻种均匀撒在秧床上。然后在育种的秧床上均匀铺上一层过筛成粉2公分厚马粪,达到既保暖又防鸟雀啄食、还利于稻种生根发芽和成长。遇到降温天气,需给秧田多放水避免稻种受冻,晴天时适当放走多余的水,以利稻种萌芽生长。

    有苗不愁长!刚过了几天,顽强的稻种便生根发芽,扬起头顶的粪土、有的顶部还带有稻壳高举着,争先恐后向上生长,绿油油的秧苗似绿毯覆盖在有水有肥的田畦上。招引着青蛙“扑通”“扑通”遁入水中在茂密的秧苗中露出湿漉漉的头,低飞的春燕从秧田或水面划过一道水纹,惊得青蛙跳来蹦去四散而逃。

    “算黄算割!” 布谷鸟向村民发出号召,紧张繁忙的三夏开始了。割大麦,割小麦、割油菜;然后拉运走谷物和油菜,立即吆喝牲口犁地、给稻田放满水用骡马耙田,用铁糟子划碎土块成稀糊糊子田泥,再用粗大木椽压平整个稻田。用铁锨铲平四周地梁,再用田泥糊住抹平以防漏水跑水。随后,用尖木棍或梭标扎入半尺深的孔,放入2粒饱满黄豆、青豆或黑豆,覆盖一把麦糠,秋季会收获繁嘟嘟的豆角来。

    妇女们带上凳子,赤着脚挽起裤腿来到秧田起秧苗。她们有说有笑但双手不停起秧苗,每次一小撮一小撮攥住根部拔出,然后用水涮掉泥巴,用稻草捆绑成小把放在一边。妇女们全神贯注在忙碌着起秧苗,水中的蚂蝗(水蛭) 和 地蛐一伸一缩扭动着身体、用尖嘴咬伤皮肤拚命叮咬人腿吸人的血!疼痛使人大喊大叫,便用手使劲拍打叮咬害虫,因蚂蝗光滑有伸缩性、用手无法直接拽出,只能采取拍打四周使其退出。胆小怕事的姑娘娃吓得不敢赤脚下水,也有条件好的穿上高腰靴子,可避免叮咬但在水田里活动不便。胆小的、害怕蚂蝗叮咬的人不敢下水田拔秧子。人们边拔秧苗边观注双腿四周有无害虫,以防叮咬。

    昨天还是干硬土地,收割后今天放水泡地蓄水后变成明晃晃似明镜的水田,村民们赤脚挽起裤腿走进泥水田,紧张有序弯着腰在忙碌着插秧。在樊川稻地里父亲手把手教我:左手拿秧苗并分出六七枝,右手握住秧苗根部斜插进泥水中,一行5撮秧,力求上下左右一条线,若脚下田泥少需再用泥护住根苗,以防漂秧!

    妇女娃们汗流浃背忙碌着拔秧运秧,有的妇女也学着插秧。有的人家还送饭到田间,抢收抢种赶时间,只几天功夫嫩绿的秧苗一畦接一畦装扮着大地,与田间地头水渠旁的绿树连成绿色一片。每当夏日的傍晚,清风刮过使秧苗形成无数波浪,空气中满是聒人的阵阵蛙鸣声,像唱和似比赛,你唱罢来他又唱。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再加上黑压压数不清蚊子嗡嗡嗡的唱戏声,构成了水稻田大合唱。每当太阳落下神禾原,人们就结束捞稻子。否则,暴露在外的体表就会被黑压压蚊子叮咬,满身都是米粒状红肿疙瘩。

    捞稻子是个很苦累的活,需要用双手抠起稻株旁的泥土、除去杂草、剔除稗子等,精耕细作捞稻子除草须分别进行3次。炎阳下人们脱去衣服,上身只穿件背心统到半截裤内,赤脚爬进稻田,左右手来回抠起泥土和杂草,遇到稗子须连根除掉,以防滋生。秧苗小时田里的水晒成温热的,太阳光照晒到皮肤上,头上身上的汗珠不停的流淌。稗子如同稻子一样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极象稻叶善于伪装,分蘖力极强从而吸收稻子的养分和阳光,果实细小象黍米;是水稻田的害草,必须连根拔除掉。有的人至今鉴别不出水稻和稗子,因害怕蚂蝗、地蛐和蚊虻叮咬而不敢捞稻子。父亲亲手教我识别稗子:一是稗子生命力强,二是分蘖旺,三是籽实小,四是同稻子争养分争光照,欺压稻子不能很好生长。稗子同水稻一样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很象水稻。识别点:稻子秆扁平柔软而稗子是圆秆且细发硬,稻子叶片较宽墨绿而稗子叶片发黄细长、中心有一白线,稻子有分蘖但稗子分蘖力更强,有时呈丛状分蘖;稻穗米粒大排列有序,稗子米粒细小且满枝头无序乱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捞稻子需双膝和腿匍匐着爬行,左右手来回翻起泥巴、除去杂草,即就是汗水流下也无法擦去。忍受着腿下稻丛和湿热气体折磨,蚂蝗地蛐在水中叮咬,蚊子和牛虻在空中飞绕,趁机吸一肚子血飞走,留下一红疙瘩和难受奇痒,有时手或腿常被沙石瓦块、甚至玻璃铁丝等异物划破而流血不止……

    每天要确保稻田里有水直至稻子出穗,有条件的给每株稻根处埋一小块肉联厂的肉渣肉皮等,无条件者给稻田里随水放氨水或扬撒化肥等供稻子生长的需要。生长期间还需喷药除虫,以防病虫害的影响。

    喜看稻菽千重浪,金秋稻穗低弯头。桂花球稻谷成熟的十月,举目四望一片金黄色,田野的上空散发出成熟稻谷氤氲诱人的气息。真所谓:金秋时节,稻花飘香。农夫喜气洋洋手捧起稻穗,摘几粒嘴嚼以确定收割日期。此情此景,不由使人想起辛弃疾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的丰收景象。

    收割稻谷前十多天停水灌田,村民们一字排开弯着腰每人割5撮向前进,挥动着镰一撮一撮割倒水稻,整齐摆放在身后。男女村民笑逐颜开,时断时续说笑声,有人兴奋的吼唱起秦腔,边说边唱边干活;镰刀切割稻根的嚓嚓声,不同声响如同田间的大合唱,飘荡在樊川丰收的田野。收割机田间跑,农夫灌粮笑着乐!

    用稻草结绳打捆后的稻谷似石碌碡粗,壮汉们用两头尖的木扁担穿插进稻捆,沿着地梁渠岸满头大汗挑到村内大场上,苦和累但心里甜,喝口水擦把汗又返回稻地再挑。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后来有了木制推车子、架子车再过渡到使用拖拉机、农用车拉运稻谷回村脱粒,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也有个别人图省事,在稻田铺上彩条布脱粒稻谷,再开上车唱着歌将金灿灿的稻谷装袋运回家。

    春种秋收,农夫们精心务作、出力流汗,图的就是丰收年!前辈们为种稻谷而忙碌,我也是被故乡稻米喂养大,也栽种多年稻谷并辛劳付出,收获了沉甸甸稻谷的快乐时光……

    撒我进泥土,我会茁壮长;

    精心务作我,金秋稻谷香!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可爱的燕子(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看电影的苦与乐(每小平)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