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蒿河山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汉武帝祭天太乙宫

    作者:王作兆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16日 点击数:

    汉武帝一生文治武功,彪炳千秋;同时又是一个非常迷信神巫妖术的人。特别是晚年,他身体多病,性格变异,求仙炼丹,幻想长生不老,总是疑神疑鬼,制造了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巫蛊之祸”,成为他晚年追悔莫及的一大憾事。

    汉武帝刘彻是前140年即皇帝位的。由于他励精图治,七年之后国泰民安,他开始求仙拜巫,祈盼着国富民强和长生不老。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光二年(前1 33),亳人廖忌奏请武帝祭祀太一神。奏牍写道:“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日五帝。”于是天子立其祠于长安东南郊。今太乙宫镇有太乙宫,院内房数十间,属近年重修。院内保存有北宋残碑及重修太乙宫碑记各一通,据考证当时的祭祠就修建在这里。翠华山西峰有一硕大平山石叫“接圣台",传说就是汉武帝拜见太乙神君的地方。到了元鼎四年(前11 3),武帝巡幸至雍,祭天。有人建议说:“五 帝是太一神的助手,应建太一庙,由皇帝亲自祭祀。"武帝迟疑未决。到了元鼎五年(前11 2)冬十月,武帝驾临甘泉宫,并在这里修建了太一祭祠,又建五帝祭坛于太一祭祠四周,用以祭祀群神的随从和北斗星。汉武帝经常在太乙宫大搞祭祀活动。

    据史料记载,武帝每年春季来此祭日,秋季祭月,三年祭一次太一神君。太乙宫的得名亦与此有关。

    关于太乙宫的修建时间,另有一说:据汉代辛氏所著地理书《三秦记》载:“太乙宫在长安城南八十里太乙谷,中有太乙元君湫池。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祀太乙神于此,建太乙宫。”也就是说太乙宫筑于前1 09年,比《资治通鉴》的记载晚24年。据《资治通鉴》载:“武帝元封二年,冬十月,武帝巡幸至雍,祭祀于五畴(祭天地及古代帝王的处所);回长安后,祭祀太一神,并叩拜德星。”清严长明纂《西安府志》载:“元封二年,祀太乙元君湫池,起澄源阁。”此外,元代骆天骧撰《类编长安志》、清嘉庆《长安县志》等史书对筑太乙宫的时间记述,大致和此说相同。应当着重说明的是,“太一”和“太乙"原本不是同一星宿,但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完全同一了。到了唐代,太乙宫及翠华山变成了达官显贵、墨人骚客的游览之地了。著名诗人王维、散文家韩愈均曾来此游览并赋诗。宋代的司马光、清末的康有为亦曾到太乙宫一游。民国时期,国民党曾在此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蒋介石曾到水湫池游历,并赋诗一首。山岩上的刻字而今仍依稀可见。

    汉武帝先是迷仙信道,后又幻想炼丹成仙,长生不老,这才酝酿成一场“巫蛊之祸”。何谓“巫蛊"?就是古代巫师玩弄的欺骗他人的一种迷信邪术。据说只要按照仇人的模样,用桐木或桃木刻一小木人,用锥刺心、针扎眼,并埋人地下或在庙中祷告,祈请神灵将灾祸降在此人身上,就可达到惩罚仇人的目的。电视剧《大汉天子》有一个镜头,皇后陈阿娇锥刺、针刺布娃娃双目及身胸,每天一次,七七四十九天,欲咒卫子夫便是一例。由于武帝对术士巫师信得入迷,长安城野迷信盛行,方士巫师纷至沓来。这些人不是教人长生之术,便是为人埋木行诅咒。达官贵人之府、平常百姓人家,以至于皇宫朝廷之内、宫闱婢女房中,均是巫师经常光顾之地,整个京城几乎变成一个神巫的世界。

    有一天,汉武帝于白昼间昏睡。梦见有一伙人手持棍棒追他,突然惊醒,浑身大汗淋漓。从此以后,他身体不适,精神恍惚,病倒在了鼎湖宫。御医、巫师均无法治愈。有人便推荐,上郡玄武宫有一巫师,法力高强,能招来神君真人驱鬼治病。巫师并传下话来,“天子不必为病担忧,稍好到甘泉宫(今淳化县境)与我相见。”武帝移住甘泉宫后,病情果有好转,“天子心独喜”,便对神君治病深信不疑,后在甘泉专门建造神君寿宫。

    汉武帝卧病甘泉宫时,奸佞小人、“直接绣衣使者"(皇帝派遣的专门监察朝廷皇亲国戚官员的官吏)江充与太子刘据和卫皇后(卫子夫)不睦,其原因是先前东宫太子刘据的家人进宫时曾在皇帝御道上行走。按照汉朝礼法属于悖理之行。刘据知道后告诉其母,并当面向江充认错,让其不要告诉父王,而江充未听其言,反而添盐加醋地告到了汉武帝面前。因之刘据非常反感江充。江充“见上年老,恐皇帝死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汉武帝便命江充查巫蛊一案。江充奉诏,气势汹汹地闯入皇宫,搜挖蛊物,连皇帝宝座都不放过。对后宫嫔妃居处更是翻天掘地,目标直指皇后、太子居室。掘地三尺,任意搜挖,声称在太子宫中挖出的桐木人像最多,并有帛书的诅咒之言,要奏请皇帝严办。面对明目张胆的诬陷,太子无计可施,问计少傅石德,石告之:“要汲取先朝扶苏束手待擒的教训。”在石德的劝说下,太子刘据怒杀江充,又将江充手下巫师烧死在上林苑中。黄门苏文逃出长安,告诉武帝太子造反。武帝回建章宫,亲督丞相刘屈牦与太子战。此时的太子刘据,欲见父皇不能,想表冤情又难以说清,只得接战。激战五天,长安城内血流成河。太子见大势已去,离宫由覆盎门逃出长安。武帝遂废卫皇后,逼其自杀,并灭卫氏一族(此时,卫皇后之弟、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及外甥霍去病均已亡故_)。下令太子夫人史良娣、一子刘进、一女和其他亲属及太子众门客一律灭族。

    太子带着两个孩子逃出都城长安,一路东奔,出潼关后,藏在湖县泉鸠里(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北)一村民家中。主人家境贫寒,靠编卖草鞋供养刘据父子度日。太子有一故交亦住湖县,听说很富有,太子便派人去请,由是走漏消息。八月初八,地方官派兵围捕,太子估计难以逃脱,便掩门上吊自杀。有一山阳男子张富昌踹门而人,新安县令李寿见状急忙抱住解下,已气绝身亡。主人与搜捕太子的人格斗而死,两个皇孙也被残忍地杀害。只有刘进的一个襁褓中的儿子、汉武帝曾孙刘病已被狱官冒死保护下来,1 8年后即皇帝位,成为西汉王朝的第八位皇帝——汉宣帝。

    此后,壶关三老令狐茂及守卫高祖帝庙的郎官田千秋深知皇帝迷蛊,太子蒙冤,上书武帝,请求斥退方士,为太子昭冤。汉武帝思前想后,顿然醒悟,非常痛悔,便灭了江充九族。黄门苏文帮助江充诋毁太子,被武帝活活烧死,李寿直接杀害太子及二皇孙,也因别的借口被灭其族。田千秋为太子鸣冤,说了一句话就当了丞相。汉武帝冷惜太子无辜遭诛,特修一座“思子宫”,又在湖县建一座“归来望思之台”。但可叹的是,他的孤孙刘病已被囚在郡舍,却不能释放,由掖庭令养护着,而武帝却不管不问。并诏令“朕向时遇惑,为方士所欺,悉罢之”,遂遣散所有方士。又下轮台罪己之诏以示自责:“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扰劳天下,朕不忍闻。”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史称“轮台悔过"。这是中国古代皇帝罪己以获民心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也说明汉武帝确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汉武帝在自己统治的后期,能检讨错误,表示忏悔,实为难得,这也是封建帝王中所鲜见的。由于汉武帝临终几年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为开启后来昭宣中兴、媲美文景的西汉盛世奠定了基础。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罕见唐朝尼姑石棺将展出
    • 下一篇:秦岭古栈道:古代的国家级“高速路”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