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个人自费出书热该不该降温

    作者:记者金石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27日 点击数:

    热闹的个人自费出书

      如今有著作的人,不再像30年前那样凤毛麟角,其中许多属于个人自费出版。当人们接过朋友郑重送上的书,眼中少了昔日羡慕的光芒,有时甚至连句恭维的话都懒得说。

      市作协副秘书长何群仓估计,市作协会员所出的书中,90%是自费出版。

      户县作协主席杨涛告诉记者,从1994年起,户县作协会员出了有二三十本书,有小说、散文、诗歌等,其中自费出的约占70%。

      我市一个有60名老干部的干休所,近一二十年出了10多本回忆录,基本为自费出版。

      在某印刷厂殷厂长印象中,他所印刷的书,大约5%为个人自费出书。

      “个人自费出书种类有学术论文、文学作品和回忆录。”我省一出版社编审李郁说。

      何群仓将个人自费出书类型归纳为5种:

      1.赞助类:靠拉赞助解决出书的各种费用;

      2.狭义自费类:作者自己掏腰包解决出版费用;

      3.联合类:一个人挑头,要一个丛书号,凑够几本书,有关费用几位作者平摊。

      4.内部号类:办个内部号,免去了书号钱,或交很少一点手续费,自己光掏印刷费;

      5.无号类:连内部号都不要,直接印刷。

      “自费出书是社会开放的标志。”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矛盾文学奖评委李星说,出现个人自费出书热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出版社已经企业化,不再由国家供养,所以它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二是现在有知识的人多了,一些人把心灵中的感受写成书,但因销路不好,出版社不愿出,作者又想留给亲友作为纪念,这样就只能采取自费出版的形式。

      自费出书代价有多高

      李郁说,个人自费出书,有花两三万的,也有花十多万的。

      长安区郭杜镇年过花甲的农民作家李绪民,十多岁时就喜欢文学写作,崇拜柳青。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他确定了一个宏大的写作计划,有生之年完成《牛犊镇风情写真》系列,由五至六部长篇小说组成,但今年4月出版了第一部《红腰带》,就卖不动,出书借了近3万元,现在生活很困难。虽然他不后悔,但写作计划被迫暂停。长安区作协副主席王渊平说,这部长篇小说,是长安近十年出的上百本文学作品中,少有的一部优秀作品。

      94中退休教师冯鹏月2005年10月自费出版了长篇小说《山里来的打工妹》。为出这本书他花了2万元,除了送同学、朋友,基本没有卖。

      何群仓曾给有的想自费出书的作者画了一张路线图:首先花3年时间写作,然后花3年时间挣3万元钱,出了书以后堆到家里,当你家里没有地方放时,拉到回收站当废纸卖了。他说,出一本书损失不大,不至于跳楼、自杀,但老婆会不让再写。长安有个作家,写作水平还不错,15年前出了本书,卖不动,拉回家,堆到那里,气得到庙里发誓,从此不再写一个字,否则遭天打雷劈。果然到现在没有看到他再写什么。

      但也有例外。麟游县农民李希平2004年12月自费出版了长篇小说《狗剩》,不仅在外地获得两项奖,当地媒体还予以报道,县上奖励了1万多元,并买走了一两百本书。他基本收回成本。他目前是麟游县唯一的省作协会员。只是像他这样幸运的自费出书农民作者太少。

      自费出书的目的

      个人自费出书,不仅投入大量金钱,还要消耗大量精力,作者图了什么?

      何群仓认为有以下6种目的:

      1.图名类:文字水平达不到出版社要求,又想标明自己进入作家行列;

      2.完成心愿类:多数指老作者,如一辈子从政,或从事经济工作,却写了不少诗歌、散文,不是想进作家行列,只是想对自己有个交代,这部分人多在50~70岁之间;

      3.实用类:想通过出书提高自己的身价,以便提职务、评职称,甚至找对象、找工作、调工作、升学;

      4.陶冶情操类:品位比较高,他们积累有不少真情抒发的文学作品,不为赚钱,自己写、自己看,是一种高尚的心理享受;

      5.立榜样类:让子孙后代认为自己先人是名文人、作家,从而勤奋学习;

      6.疯狂类:跟风,凑热闹,水平极差,对作品和金钱都自不量力。

      殷厂长告诉记者,目前个人自费出书者中,有的人经历丰富,自费出本书,不为挣钱,就是想送给亲友看。为了出名、装饰门面自费出书的,前几年相对多一些,许多书都挂有某领导名字。目前个人自费出书中以盈利为目的的最多,这种人一般了解市场,有的是手中有权,不愁销售。但还有的人出书是为了理想。省社科院有位70多岁的专家,写了一部反映抗战的书,100多万字。“可以榨干我的血肉,但不能闲置我的知识。我要把知识全部奉献给社会。”他表示借钱也要把这本书出版。

      “从户县来说,人们热衷个人自费出书,是因为观念还传统,自费出书主要是对文学的热爱,自己花点钱,将自己的作品汇集成册,也算一生的成绩。”杨涛说。

      自费出书能出名吗

      “靠自费出书能出名的很少。”李郁说,不是出一本书你就成了作家。你的书若是特别的好,虽然是新手,也不用自费出书,会有机构把你当“绩优股”来投资。如果没人给你出,你自费出了也没有人看。你未成名前,没有人关注你,原则上成不了气候。写小说的人多数穷,没有钱炒作,只能送亲友。

      接触过大量自费出书作者的何群仓说,他没有见过自费出书出名的,一般情况下也不可能出名。凡不是出版社投资出版的文学作品,都是出版社看不上的。出版社编辑的眼睛是雪亮的,一般不会把力作当作滥作品,也不会把滥作品当作力作。是力作总有一天会被发现。有些人10年前是村级作家,村上只有他能写,到现在还是村级作家,从未想往乡一级进一步,不下功夫学文学理论,不下功夫读精品,低水平重复写作,总想把低水平作品出版。不认识什么是力作、精品。你问他的作品与叶广芩的作品有什么差异,他讲不清,认为差不多,以为自己的书只要出版了,就能获矛盾文学奖。

      杨涛说,户县还没有人通过自费出书在全省产生影响,但有的农民作家自费出书后,被单位录用。

      李星告诉记者,有个别人自费出书后出了名,他们的水平很高,只是由于以前从事其他行业等原因而不出名,因此才自费出书。

      自费出书质量如何

      “在一个研讨会上我就说,自费出书,有正负作用,负作用是大量、普遍地降低文学水平、文学艺术性;优点是使文学普遍,由圣堂进入普通百姓家。”何群仓说,他见自费出的书多,发现里面问题也多。有人说作者队伍大了可以出精品,他认为,精品走的是精品的道路,自费出书走的是自费出书的道路,两条路毫无关系。写精品的始终出精品,这支队伍的人出力作的意识很强,牢牢把握力作标准。自费出书很难出力作。

      李郁认为,书的质量,主要看出版社和编辑,好的出版社不会因为自费出版而改变对书的质量要求。所以要找信誉好的专业出版社,他们有成熟、稳定的出版标准。

      殷厂长告诉记者,自费出的书中,学术、教材类质量尚可;为出名的书,质量一般不行,虽然将事情讲清楚了,但文笔不好。

      李星说,这些书不会有政治上的问题,因为有出版社把关,也不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自费出书市场是否规范

      在个人自费出书热的推动下,涌现了一批帮助作者出书的文化公司。记者上网输入“自费出书”4字查询,结果出来上百条这类文化公司的广告。他们的收费标准五花八门,没有一定之规,有的含混不清。

      何群仓告诉记者,有的文化公司利用作者想少掏钱的心理挣作者的钱,他们到出版社要几个号,本来6000元一个,然后给作者说1万元一个号,让5个作者一人掏2000元,可赚4000元;印刷费也是,本来印刷厂要2万元,他对作者要3万元,又赚1万元,一本书赚1.4万元,一年弄10个书号就是14万元。他们多是一个人的文化公司,甚至没有注册。如今香港书号像卖西红柿,价廉量大。有的人不知道大陆一般不承认香港书号,有的事后知道也不追究,因为损失不大。有的就当真的用,在同层次人群中标榜自己。

      李星说,有的因为找的是不拿事的人,结果得到的是套号,甚至是假书号。

      “由于一般自费出书量小,传阅范围窄,很难发现假号问题。在户县也没有人注意是否有假号。”杨涛认为自费出书这种形式不好,虽然满足了一些人,但容易出现低质量的书,这对青少年会产生不良影响。最起码应该对自费出书进行规范。

      冯鹏月说,起初他联系出书时,有人给他说,一个书号要10万元。后来别人又告诉他,有个朋友认识出版社的人,手中有10个号,只要交3万元,其他事都不用他管。等他出了书后,又有人说,这本书给他1万多元就能出版。他认为,应当整顿出版市场,当时他就把钱给了中间人,什么票据都没有。出版社到底收多少钱,没有人知道。

      但殷厂长认为,目前自费出书比较正规,这种形式也好,满足了一些人的要求。

      要不要泼凉水

      “因人而异。”何群仓认为,在文学类自费出书中,图名类、跟风类应降温,泼凉水。“我对他们有很多话要讲,一直没有机会。”为什么不学习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精品,写成一个能卖钱的力作?对这些人要用重锤敲,有的人是花岗岩脑袋,用重锤敲也不醒,最终的文学命运就是一事无成。如果清醒了,就不会走自费出书的道路。

      李郁说,他一般对自费出书的人都要说,如果你特别有钱,你可以出,如果用养老金,影响你正常生活,就不要出。有的人出书是为了得到心灵安慰,出了高兴,健康,愉快,能多活几年,这种就可以出。如果出书是为了出名、赚钱,一般人最好不要有自费出书的想法。目前图书多,图书市场不景气,除个别书外,滞销的多。至于科研成果,不一定出书,如果你出了,印数不大,发行面也窄,不如手抄送人,古代人就是手抄本。你也还可以讲课、讲座,一样能传播你的科研成果,服务社会。或送图书馆,只要你的成果有水平,到一定时候,国家总会拿出来出版。

      周至县作协秘书长张攀峰认为自己花上万元出本书,没有意思,往往成为低级垃圾。他写作讲究成本核算,坚持8个字“主动出击,找上门来”,其意是主动给报刊投稿,但出书要等出版社找自己。现在往往是圈内热、圈外冷,自费出书成为自乐班,在社会上难有影响。

      周至县文联副主席纪卓瑶认为,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可以广而告之,本身就是一本书,没有必要自己掏钱出书。

      自费出书应注意什么

      殷厂长提醒自费出书者,当没有销售渠道时,只是为了给自己有个交代,印刷数量要合适,以免堆一大堆卖不动,陷入困境。

      冯鹏月认为,出书前要咨询好出书门路,写的对路否。

      曾在新华书店从事了30年书籍发行工作的卢均茂告诉记者,近20年,自费出书的很多,他们以为别人出的书能销售,自己的也应该能卖。可由于没有发行渠道,积压下来。每年都有一二十人来找他,希望把书放在新华书店销售。这基本上无法操作,一是新华书店走账时需要对方提供增值税发票,一般作者没有;二是,新华书店也讲经济效益,书店只能摆畅销的书籍。他奉劝自费出书者不要盲目出书。

      “自费出书要直接从书上获利很难,能否收回成本,就看你会不会利用你的成果。如果你把书当作广告,利用书的广告效应推销自己,可能有人会因此相信你的写作能力,请你来写东西,如作大型活动报道,企业家请你写自传,有机构投资约你写下一部书。”李郁说。他同时认为,依靠文化公司自费出书,不如直接找出版社,将钱花明白。或找熟悉、信任的文化公司。

      关于在网上可以查出书号真伪的传说,记者经过反复试验无效的情况下,咨询了国家和省图书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答案是目前暂无法通过网上查出书号真假,最直接的办法是到出版社查询。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张三民载誉第三届《红辣椒评论》佳作…
    • 下一篇:本站常务站长文章“登上”《中华散文》月刊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