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甘红薯(每小平)

    作者:每小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1日 点击数:

    少陵原上因缺水而栽植的红薯又甘又面,蒸出热腾腾长条形红艳艳的红薯甘甜似糖炒板栗子,让人垂涎欲滴,吃一个还想再吃一个,至今想起仍回味无穷。姑妈在原上新寨子村,每逢杜曲集市日,她手挎小竹篮内放红薯下原来到我家,返回时父母亲舀3碗樊川产的桂花球白米、以示答谢。

    甘薯又名红苕,红芋、番薯、地瓜、山芋、紫薯等名称。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藤蔓细长从根部向四面贴地匍匐生长。根部膨隆生长出数个大小不等的红薯,根据颜色和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称谓。常见的有红、白、黄、紫等颜色,果肉甘甜富有糖分,蒸煮炕炒等加工后皆可食用、是人们喜食的一种薯类。它用途广泛,还可以制作成粉条、酿酒或加工成食糖和酒精。……

    每年开春,生产队会在公社门大场有利家门前向阳处开挖育红薯苗的温床。先挖长方形2尺深的坑,内放过筛后牲畜土粪,然后竖立摆放一层无病无伤疤的红薯,摆放完后上面再铺上一层马土粪,每天用喷壶洒湿表面,上面用稻草帘子覆盖。早晚或阴雨天温度低时须盖严实草帘,晴暖无风的晌午,可揭去草帘让阳光照射温床内竞相丛生的红薯秧苗。沐浴着雨水和阳光,红薯不断生根发芽,一簇簇、一丛丛从根芽处无限生长,蓬勃而出。嫩红的茎秆,圆绿色枝芽,长得人满心欢喜、围观赞叹。当红薯秧苗长到半尺后即可掰下,50个或100个为1捆,到田间移栽或拿到集市上以每百个3-----5元一捆出售。

    夏收前或割麦后,人们翻土耙地,准备移栽红薯秧苗。半尺长的红薯苗被村民用剪刀齐茬茬剪去根部须梢,挖上一个小土坑、半截根被土斜埋住并踏实,浇上一碗水即可。母亲同他人不一样,对待红薯秧苗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心疼的把土块拍面拍小,唯恐土块伤了根苗;他人浇一碗水,而母亲则会再浇半碗或一碗水,希望秧苗周围的土湿润、好成活。秧苗在这个小土坑里安了家、扎下根,历经阳光雨露,顽强生长抽出枝芽、向四周地面漫延,用自身的绿色覆盖裸露的黄土地。有时红薯苗离开母体已二三天,枝叶已枯萎但只要入土浇水,仍能够成活。红薯秧苗生命力强,光秆无根须就会在土层中生根,大多都是在移栽时喝上一碗水,且大多被干散的土所吸收。命运好时会下场透雨,无雨滋润它也会在土中先生根、补充营养和水分,以迎接夏暑天阳光照射、地表水分的大量蒸发!

    在樊川潮湿的土地上栽植红薯秧苗,条件要比少陵原上好,必要时还能浇水,因而生长和拉蔓比原上秧苗旺盛,结的红薯又多又大;缺点是水分含量大,不甘不面,有时还有地蛆等虫害咬伤疤痕。秋季在每株红薯根前,常有土层隆起或裂开,这是结下的红薯撑开四周土层膨隆的表现,平川的要比原上的裂口大!

    红薯随遇而安,在平川和原上都能顺时度势地顽强生长。夏暑天,连续干旱和阳光曝晒,其它植物的叶子翻卷拧绳,而它依然贴伏在滚烫的地面。扎下根汲取大地的养分,叶片也吸收夜晚湿空气中有限的水分,依靠自身顽强的生命力来战胜大自然的考验。秋雨降临大地,红薯藤蔓似赛跑运动员,吃饱喝足开始向四周空闲处蔓延铺绿,避开其它苗株的拥挤,减少人工劳力。下乡防疫归途中,爱美的女士们会在大片的红薯地里掐上嫩闪闪的红薯叶、回家做绿菜面。我也掐了一小袋,妻做成的菜面又薄又筋道,吃到嘴里光滑有种淡淡的香甜味。此外,红薯嫩枝秆既可以清炒、还可以腌制,皆为人们餐桌上不错的菜肴。

    给点阳光就灿烂,生根发芽很浪漫。前年冬雪天,我同众文朋诗友到玉亭秋家做客,被主人家装修过墙体上、一盛水和红薯的玻璃瓶内生长数枝尺余长的藤蔓所吸引,也为主人精心布置有限空间、在隆冬时节绽放绿色生命而感叹,主人如同红薯藤蔓一样,热爱生活,把美丽奉献!

                                                                                                                  

                                                                                                      2018年11月19日

    (每小平 笔名每牧、每文, 长安区作协理事 民俗委员会副主任 、市作协会员、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方言习俗文化研究者 )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 长安骄子董颖夫(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浅谈杜甫家族在樊川杜曲的居住地(…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