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长安宗教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旅游>> 长安风景>>正文内容

    天子峪记

    作者:侯振瑞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25日 点击数:

      天子峪乃因天子幸驾于此而得名。至于是哪位天子御驾,何时何故到过峪中何沟何岭,有过什么轶闻趣事,我都极想讨个明白,要不然,可要愧为京畿之地的长安人了。

      仍是起个大早,仍是挤公交车,经子午,过曹村,步行四五里,方到景仰已久的天子峪口。口外有棵古银杏树,凌空展开如盖的树冠,似一位历史老人立于天地之间,向人们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今天来寻觅那个曾有的时空,我禁不住对天子峪敬畏了起来。

      正因为敬畏,就无法苛责这里的山水。只是说实在话,举目之处,植被较差,山体是半遮半裸的;时值仲春,草木是半绿半黄的;雨过初晴,溪水是半清半浑的;简易公路,脚下是半砂半土的。这么说来,山色确实不算十分精到。但毕竟有天籁地脉,有山岚水气,这是城里乡间远远所不及的。更何况,对驴友而言,评山论水也并非我们的初衷,能够来此幽深恬淡岑寂旷远之地,放松、放开、放飞那久被压抑的心情,不是比什么都好吗?

      疾徐在路上的,有各色人等。周末踏青者,或携妻挈子,或团队旅游,穿皮鞋的多,带行囊的少。专一事佛者,手提香、蜡、纸、表,多乡间女居士。还有如我等拄杖量山者,三五个一帮,七八个一伙,行头格外显眼。而那些香车宝马绝尘而去者,阔绰、威势,恐怕不会是模山范水来的。

      一路蜿蜒十多里,七拐八拐之后,在一转弯处突见一处古建筑群,山门上“至相寺”的寺额赫然入目。终南无山没有寺,无峪不见佛,想我驴友队入山以来,寺庙见得多了,这里该不会是大同小异吧?

      然而入则泰然,继则愕然,原来这是佛教华严宗的祖庭,其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山门、大雄宝殿、法堂、钟楼、鼓楼、廊房、门庑、僧舍、客房、膳房等,林林总总,一应俱全。殿庭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只是在翻建时未能修旧如旧,少了些古色古香情调。大雄宝殿的镏金门额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这注定又给该寺增色不少。殿外绿树依依,香烟袅袅;殿内梵贝声声,佛塑轩轩,幡幔熠熠,法器莹莹,虽未到早晚诵经之时,倒也叫人几多禅思涌心头了。

      而更让我刻骨铭心的是这里的“净”和“静”。所到之处,殿宇窗明几净,路上了无杂什,连厕所都一尘不染。佛门即空门,空则心净,心净便寺净,寺净心愈净……不敢再这样推究下去,差点儿我心也皈依沙门,以至于未得打禅即已入定了。除了梵贝之声,这里静得出奇。如厕时见墙上写有“此处说话不吉利”的条幅。如此唬人,有点可笑。若细一思量,无论从生理和心理角度看,却都是不无科学道理的。殿堂外墙上书“照顾舌头”也所言极是。来此庄严的弘法场所,缄口肃身、顶礼膜拜亦恐诚笃不足,何敢大声喧哗甚或出言不逊而有逆佛法、有悖佛德、有忤佛尊呢?其实,这跟社会上提倡的在公共场所安静、肃穆和文明用语也是殊途同归的。佛教教义博大精深,文化内涵相当丰富,由此只言片语即可见一斑。

      走走看看,看看走走,似乎也有了向佛之心,似乎觉得庭院处处有玄妙,这或许就是“人人朦胧觉得,又未悟出之境”,也或许就是禅趣之所在了。出得山门,又忍不住紧紧地盯住了门匾,搜肠刮肚地“悟”着:至相至相。至,即极,极致,最高境界;相,即貌,寺容寺貌为外观,华严佛宗是内核。这么说,至相寺从表到里都成了佛界的典范了。一个六根未净的凡夫俗子,走马观花,只识皮毛而已,怎能恬谈什么“悟”字。我这里姑妄言之,诸君姑妄听之也就是了。

      再往上走,山路就渐窄,开始尺许,再者如绳,最后竟无迹可循了。又兼昨天春雨方住,为泥泞所困,只好在丛草堆中拔脚迂行。一会儿山顶在望,便鼓起余勇,也顾不得斯文,手脚并用,才慢慢爬上峰巅。等喘足了气,养够了神,就又来了兴致,化用古诗诌了句:“南山有路泥为径,佛海无涯悟作舟。”而到此时,对“天子”之说还没有找到真谛,看来怕真的要抱憾此行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梦游”杜公祠
    • 下一篇:浅析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景观审美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