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母 亲 的 热 炕(每小平)

    作者:每小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5日 点击数:

    “四四方方一个炕,有多没少都能上!”“一个驴、没脖项,大人小孩能驮上。” 两段谜语,形象的道出了热炕的形象。在农村,土炕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或家中有老人、腰腿有病的人仍睡卧在土炕上。  

    土炕,用胡基、土坯、砖和炕面子垒砌而成。炕是睡觉休息的长方形土台,上面铺垫草席,下面炕洞与墙外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为了利用热能,我家的锅头与炕相通,烟火余热可进入炕洞。“一年烟囱、二年炕,十年锅头也不壮。” 拆除旧炕和烟囱属墙头粪,比人畜粪施田效果还好。从古至今,在北方农村土炕仍然占据着房屋中的一处地方,而且多盘踞在靠门或窗户处。富裕户盘炕在地面用砖垒砌3----5层垫角砖,贫困户直接用胡基土坯垒成,根据炕面子的大小,将炕面子覆盖在用胡基土坯垒成的墩子上,四周再用麦秸泥抹糊严密即可。在炕洞门、四周接壤处,一定要用麦秸泥密封严实。否则。点火生烟后若有漏跑烟雾现象,须返工再用湿软的麦秸泥密封严实。  

    每当进入冬季,母亲的热炕便成为一家人休息睡眠的地方,也是一家人在热炕上脚打蹬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每当回忆起往昔的岁月,我的双眼湿润、热泪盈眶的泪水止不住的流淌,令人悲痛不已、思念母亲之情由然而生……  

    曾记得:昔时的天气非常冷,寒风直往人的脖颈、袖筒里钻,雪也下得很大!好多天也消不了,人们走在冻路上硬梆梆的,头上戴顶破棉帽,双手操在袖筒里,猫着腰、穿上布鞋或棉窝窝上学或劳动。上了年纪的老汉,有的将对门襟棉褂褂用腰带缠紧,也有的用草绳或帆布腰带将单薄的棉袄勒紧。脖子上系围巾、手上戴棉手套的很少见,偶尔也有用毛衣织成的手套戴在手上防冻的。  

    童年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寒冬刮风下雪天、寒风卷着雪花直往人的脖颈里灌。椽巴眼进风、门窗不严实,寒风无孔不入直往房屋内钻,屋内冰冷渗凉酷似冰窖。一家人睡一个大炕,炕面上先铺一层麦秸、再铺一张光草席,盖的被子既薄又小,苫盖不住脚就用棉袄盖上。每年冬季,我的手脚就皴了、严重时裂开血口子、渗出殷红的血滴;有时手脚冻肿冻破、红肿流血,而且每年冬季只要受冻就复发,苦不堪言。  

    热炕给了我无限的温暖,使我度过了冬季的风雪严寒。为了御寒少受冻,烧好热炕便成了母亲每晚必做的事情。每当放学回家,饥寒交迫冻得将头缩在衣领里、浑身颤抖进屋后先爬上母亲烧好的热炕暖和暖和,不一时冻僵的手脚暖热了,流着清涕的我浑身舒坦,如同从冰窖升到了暖房一般。  

    日落西山,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纷纷开始烧炕取暖。烧炕俗称引炕或点炕,先给炕洞门里放入柴禾点燃,待火旺后再将柴草末、谷油衣子等细末苫盖到明火上,然后盖严炕洞门,使炕洞内的火慢慢燃烧,确保夜晚炕的温热。母亲娴熟的提上柴笼纳柴、搬运、引炕、煨炕、扇风、明火上苫盖柴禾末子、关严炕洞门一气呵成。湿柴禾常沤烟难燃烧,屋内沤烟使人眼鼻口异常难受,即就是睡到被窝里仍呛人流泪咳嗽不止。有时火没燃烧或柴禾潮湿,母亲便弯着腰、手拿蒲扇不停的扇出明火来,滚滚的浓烟炝得母亲流泪咳嗽不止,必要时用柯杈棍子挑起柴火使其燃烧,以减少屋内的烟雾。  

    昔时的冬夜,天寒地冻;农村不但缺吃的,也缺衣少穿还缺烧的柴禾。为了备好烧炕的柴禾,母亲在少陵原畔搂过柴草、割过干蒿。在樊川道、潏河旁、公路边割过蒿草、搂过散落麦秸树枝树叶和枯草……为了减轻母亲的劳动,我也用硬铁丝、铁棍扎过杨树、桐树叶,用铁筢子搂过柴草树叶,挎上担笼拿着锨拾过马骡粪,晒干引炕着火时间长、如同锯末产热性能。  

    冬天虽然冷,但儿时常在雪地里打雪仗、滚雪球、滑冰、翻滚撂跤在雪上尽情的玩耍。口鼻呼出白气,手脚冰凉红肿,直到母亲呼唤吃饭,玩累了就坐在母亲热烘烘的热炕上暖和,接过母亲的热饭碗,一股暖流涌向全身。饭后就钻进热被窝,做美妙的梦。母亲将湿透的棉窝窝放到炕洞里暖干,使我上学不冻脚。寒冷的冬天,但凡到我家来的客人,母亲总要招呼客人上炕暖和,就连吃饭也是在热炕上招待。  

    暖壶、高温瓶内倒开水暖被窝,再过渡到电热毯、土暖气炉到今天的暖气、壁挂锅炉、空调、地热、电暖器等取暖设备,床板、床垫替代了土炕,土炕逐渐退出冬天为人们供暖的历史舞台。偶尔在乡村遇到用砖和水泥板做成的炕,上面贴上瓷片、干净卫生。炕洞内用蜂窝煤取暖,既方便又热乎。  

    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习惯也在变。但母亲为我烧过的热炕、感人至深的温暖亘古不变。母亲的热炕给了我温暖,也留给了我无限的回忆和对母亲无私的怀念。

    感动难忘的热炕,终生难忘的母亲!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谚语: 长安哲理名言(每小平)
    • 下一篇:名言:长安哲理经典名言(每小平)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